..续本文上一页教训, 是我们切身深深所体会的。
有一天,在半月湾的飞机场附近拜,刚巧遇著一个大风暴。风刮得很厉害,使我们心动神摇,无法专一。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可怜可怜我!”的妄想,吵嚷不停。我又饥又冻,一直打吃东西和赶回车子里休息的妄想。当天拜完,回到车子里,发现车子旁边堆积了十几包食物!这是由我的贪心,播放出去的无线电波,所招引回来的感应,其实这些食物都是“偷”回来的,偷盗并不是正义!食物把我们的车子塞得满满的,连坐的位置也不够了。数一数,居然有一百多根香蕉——这岂是中道!
第一个规矩,是不要打妄想。这样才能恒守中庸。这封信也够长了,弟子就在此搁笔。
弟子 果真顶礼
恒实
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 曼第仙奴县山景道
师父上人慈鉴:
“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
“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修诸行时,终不恼乱一众生,今失正心。”
—华严经十行品—
吃完午饭后,弟子感到肚子还没有饱。心里便开始忖量,是否应该回到车子里冲一杯热茶喝喝,以免饿得那么难受?在我的妄念中,观想自己在车尾,手里拿著一杯热茶。这时,一辆汽车经过,里面有一位女乘客。她的相貌动人,对我嫣然而笑。我正目不转睛地凝视著,突然间,她把整个假脸皮扯下来,而露出真实的面孔。就像戏剧团里的戏子,除去了假面具——露出充满了痛苦和哀伤,歪曲狰狞的丑陋面孔。
她是我的善知识,她在为我说法。她说:“在这个娑婆世界,一切一切都是苦的。一切皆从贪欲而来。你要喝茶,藉以减轻你的痛苦?这时,你的欲念从舌根流出。我的车子打你身边经过,你目不转睛地盯著我,这时,你的色欲便从眼根流出。把你吓了一跳,是吗?你还以为娑婆世界有便宜可占,你还贪图享受,执著色香味吗?你的感情太重了。不管你要求的是什么,只会带来痛苦。你若能默默地忍耐,这就是解脱。”
当天下午拜的时候,我心里忆念普萨十大愿王中第四大愿:“恨悔业障”。从前,我曾多次犯了“绮语”的罪过,伤害及恼害了他人。绮语,就是不著边际、虚浮不实的风凉话。说这种话是情欲作祟。由于我总想做第一,要出名,所以我说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话。
贪食美味也是同一个道理。一向,我不喜欢清淡的食物。我最喜欢色香味浓,具有刺激性的、新颖的食品。这个贪欲,一直至今还障碍我的修行。的的确确,我体会到“一切欲是一欲”的道理。
弟子贪名、贪味的缘故,也因此挑逗起他人的情欲,结果使他们也失去正念,染污他们的梵行,使他们放浪形骸,寻香逐色自甘堕落。今天,弟子诚心地忏悔以往绮语的罪过。忏悔文中有这样一段:“污僧伽蓝,破他梵行”——这就是我的过失。弟子忽然明白,我用绮语所恼害的众生,不仅住在我的身外,也住在我的身内。为什么我不能专一,为什么常常失去正念——原因就在此!在我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说不正当、不庄重、情感流逸的絮言!我仍然恣情纵欲,在七情六欲的激流里回旋不已,因此那圆明澄澈的自性心湖,也被搅动得混浊不清。
在我自性里有无量众生,我也去恼害人他们。在三步一拜途中,我满以为自己不开口、不讲话,就能弥补以往因口业所犯的诸过失。然而,我未曾放下心里的情爱,心里的妄语!早在二十六个月之前,上人在洛杉矶便开示弟子:
“你在外面不讲话吗?很好,但里面也不要讲话。单在外面显得静寂,在心里头跟自己吵架,等于跟别人吵架一样。不是吗?”
时至今日,我对这个教诲毫无反应、不自觉醒。上个月在海洋广场拜的时候,得到一个大好的教训。午饭后我照常拜,照常在心里赞叹供养华严海会菩萨。不久,情绪变得异常激动,欢喜若狂。回首以往的自私无明,使我痛心疾首,百感交集。那一刻的忏悔,非常的戏剧化,好像在电视台上了一课电视的伦理课程,我惭愧感伤泪下如雨。忽然间,从一辆过路的车子里,扔来一个水球,打在我身旁的路上。水球触地爆裂,立时,把我的衣袍都溅湿了。我当时有点愕然:弟子正在这样诚恐地忏悔,为什么送来一个水球呢?
那时候,假使我能够保持头脑冷静,而详加分析,我便会领悟:这个水球正在为我说法。此刻我正沉溺在感情的波澜中,执著了境界。修行佛法不是这样的。水球是我的善知识。在修道过程中居然会出现这一类意想不到的警惕,是多么玄妙呀!
清凉国师,曾立十愿,藉以敦品动行。其中有一个愿说:“性不染情爱之境。”佛陀的十八不共法中,第四是无异想,即是对任何境界不生出分别心。第五是无不定心;所谓在在处处,念兹在兹——这才是正念,这才是正确的境界。
虽然,那个时候弟子仍在精进,但是因为受了情感的驱策,已经失去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歧途而变成了邪精进。心里一旦掺进了情感的因素,便会搅乱清净和平衡,乃至恼害其他众生。我们不能仰赖情感而希望达到“无上平等处”——这是第二地的菩萨的成就。
清凉国师又斩钉截铁地说明白:“情生智隔”。意思就是,一旦生出感情,便与智慧隔离。今天,我未能好好地回光返照。现在,已接近这个长期旅程的终点。迄今,在太平洋海滨已拜了二十七个月。今天,我们转移方向,往东踏上般域品的山景道,朝著万佛城的方向礼拜。
今天弟子发愿要断除一切情欲心。发愿断除一切求名、求味,以及绮语的过失。弟子愿意回复正定正受,愿意安住于“无上平等处”,不做分别的妄想。我愿意饶益一切众生。
(一)弟子发愿从今以后,不用任何的言语、动作、姿态,来表达情爱的因、缘、法及业。
(二)弟子发愿,只说佛法,只讲真理,以及对三宝有贡献之语言。要依照第二地菩萨的行门来修行。
(三)弟子发愿从今以后,不求名闻利养,不贪味尘。并发愿以此十种心来净化自性(1) 真实心、(2)正直心、(3)无杂染心、(4)端正心、(5)平等心、(6)清凉心、(7)谦下恭敬心、(8)信乐无上甚深微妙法心、(9)堪忍心、(10)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弟子 果真顶礼
恒朝
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 般域山景道
师父上人慈鉴:
今天傍晚拜完了之后,我们念回向偈,然后把车子驶到阿连那海湾去倒垃圾。车子驶到一所关了的门的汽油站的前面,忽然,有十个男人从四周左右把我们包围起来。都是魁梧的彪形大汉,很多还喝了威士卡。他们开始敲打车子的窗户。
“嗨!你们干什么?大概就是在公路上拜的两个傻子,对吗?”其中一个嘲弄地问。
“对了,就是他们,大家来看看!”于是,从对面街的一所客栈,有更多的男子跑出来凑热闹。
“啊!你不讲话吗?他呢?”这个人用手指著恒实。恒实正在车后面打坐。 “他也不说话?那么,我们怎跟你说话?是否要用油漆涂你的车子上?”
“哈哈!”大家哗然大笑起来。
另外一个男子上前一步。他的脖子有一道很深的疤痕,在手里摇晃著一瓶威士忌。从其他人的手里,他抢来三步一拜的新闻告示,开始阅读。
“究竟在耍什么把戏?”他粗鲁地质问著。我不讲话。
“你的嗓子坏了,是吗?”
“这是他们赎罪的苦行!”
“哈哈!”大家又轰然大笑。
“不要麻烦他们。人各有志!”这个汉子读了告示,然后伸出手来,把威士卡瓶子在我的眼前一晃,
“老兄,喝一口酒好吗?难道你的宗教又不允许?”我点点头。
“他呢?”有人用手指著恒实。“他能喝吗?”
“看,他在念经!”大家看见恒实在打坐,不约而同地讪笑。
一个高大、胡子散乱的男人接腔说:“你要知道,他的妻子刚产下小孩,所以他这么兴奋,这么粗鲁!”
“是的,通常我只懂得到处揍人一顿。碰巧我今天在庆祝,所以你们算幸运了!”这时站在车门外的男人接腔说。
“噢,他们从洛杉矶就开始这样拜!”阅告示的男人说。
“这是很长的旅程,有很多人找你们麻烦吗?”我摇摇头,表示没有。
“真的吗?你们的车子,维持得住吗?我知道一个地方是专门粉碎老爷车的,哈哈!”
另一个卡车又开驶到现场,有更多的汉子出现。这是一个危险的开头——在分秒之间,这个集合可能化为平安无事;也可能一触即发。恒实和我都知道,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举一动,稍有差错,便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我们不敢把窗户关起来,又不敢即时开车离去。这群大汉把我们紧紧地包围住了。并且,就算暂时能脱离他们的“罗网”,再过一两天还是要拜过他们的市镇,还是要摊牌。据他们说,大家已等待我们好几个星期了!我们每天只拜一哩路,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躲藏。我们必须学会与种种人和谐相处。朝山者要自立,慈悲喜舍——是我们唯一的依怙。弟子发觉在任何场所里,只要真正能运用四无量心,自能逢凶化吉皆大欢喜。
我们尽量将众生一视同仁。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发愿不要表现嗔意,不要发脾气。
“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
—华严经十回向品—
在户外缓缓地拜,从一个村落拜到另一个村落,是个独特的法门。很难言说,但时间久了,一切都变为一体;所有众生皆变成“家眷亲友”——一切平等无分轩轾。所有男人变得像父亲、像兄弟,所有女人变得像母亲、像姐妹。一九七七年起我们从洛杉矶开始拜;于一九七八年随访问团到亚洲,在亚洲拜了两个月;然后又回到加州海滨的公路上跪拜;一直拜到今天到达阿连那湾——途中所经过的无数村庄聚落、房廊屋舍,都逐渐变成一个大规模的城邦。从一个市镇迁移到另一个市镇的差别,并不明显;一切的轮廓都模糊了。拜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所有外层的分别变得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同体大悲”的精神…
《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