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指引你皈依、念佛,但是不要因为感恩而将你皈依的信心,建立在『师父个人』的崇拜与信仰上,这样对你念佛没有一点好处,必须将你皈依的信心,建立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慈悲、智慧的信仰上与学习上。如果你希望早日投生到清净的世界去,就不可以将你学佛的信心,建立在对师父个人的感情执着上,这样你不可能超脱现在『中阴身』的处境…,如果你要报答师父对你提携念佛的恩德,唯有你从现在开始努力用功念佛、拜佛、礼忏,不管『念佛』的时间有多久,一直「用功念佛到你投生到清净的世界去为止………。」
5.在「中阴身间」越早投生对「亡者」未来「生缘」越有利
自从乙师父对亡者开导一番后,纵然没有到大殿度亡,亡者也不再透过甲师父催乙师父日日去引导他皈依、念佛了。这样度亡的日子,经过了十天,亡者仍然在大殿念佛、礼忏没有走。乙师父虽然没有看到有亡魂存在,但是隐约中感受到自从甲师父引魂至大殿后,在大殿内就一直有一种「骨灰」的气味弥漫在大殿中(莲社从来不做超渡法事,也没有摆设任何牌位)。而且起初是「骨灰」的气味,在亡者皈依、念佛后,转变为「骨灰的香味」。
甲师父因为身体本来就不好,有一次在大殿引导亡者皈依时,趁着仪轨尚未开始时,坐在圃团上,稍事休息,结果突然心灵接到一股讯息,叫他起身站好,在大殿要恭敬三宝,不可不庄重。因为亡者尚将甲师父当作他的孩子看待,才敢如此作为。乙师父心理有数,毕竟是「初学佛」,有很多习性未断,许多佛教规矩也不懂,亲情尚未完全割舍。若是亡者误认为在大殿念佛、修行也很好,已经有了归宿,又可以每天和儿子相见,又有念佛会可以参加念佛,无形中加深了对大殿的留恋与执着,很有可能度亡不成,而延误他投生于善道的好因缘。因为亡者仍然在「中阴身」间尚未投生,如果「中阴身」的这段期间,不能把握努力念佛、礼忏的善因缘,不能早一点令「投生善缘出现」,七七四十九日一过,投生之处,便会较差。越早投生对亡者越好,越晚投生对亡者越不利,因为越晚投生(超过头七),亡者的未来「生缘」越成熟,当其「业感」越转向未来投生之缘,接收人间「功德回向力的频率接收力」就愈弱,因为将要形成未来「生缘」的「定业」。若是未来投生的「定业已经成熟」,再做的「回向功德力用」,只能成为亡者在「来世生处」的福德增上缘。
6.在中阴身间往生净土的修行条件
若是在中阴身内往生净土,绝对不会超过三日(严格来说,不会超过一日一夜,所以注重二十四小时的「助念」),因为往生净土是「定业纯熟」。尤其自在往生者,于临命终前,就是因为「定业成熟」,所以能「预知时至」,事先于「定中亲见」或「梦见弥陀及净土景象」,即是未来生缘先「成熟」,令其「预见」的征兆,这才是「预知时至」的本意。对于生平断断续续念佛,却在晚年用功念佛或者重病后才知用功念佛的莲友,「临终助念」至死后二十四小时的持续「助念」,是求生净土最重要的「黄金时间」。但是也有在中阴身间经过多日才超生净土的特例(后续自明)。亡者的「中阴身」若是想要「超生净土」,也要如「净土经典」所说:「以至心信乐之诚,求生净土」,念佛至「一心不乱」,才能突破中阴身间散乱、阴暗的心识,突破善恶业缘浮沉不定的过渡「业识」时期,在佛力摄持下,转变为「清净、光明的心识」,才能因为在「中阴身间」「信、愿、行」具足而往生净土。然而现在所说的亡者已经经过十日,尚停留在大殿不走,对「中阴身」的拔荐,不是好事。
7.如何劝导亡者舍离「留恋佛殿」、舍不得离去的「情执心」?
于是乙师父又到大殿开导亡者说:「………你如果想要早日投生到清净世界去,务必要全心全意观想阿弥陀经所说净土景像,最好把「阿弥陀经」背起来,极乐世界的景像,就如阿弥陀经所说,都是用七宝装饰成的,树木、鲜花都会闪闪发光,又有用七宝缀饰成的莲花池,充满在净土的各各角落,净土世界自然环境的景致,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自然环境能够相比的,莲社的自然环境,虽然四处皆有香花、扁柏及苍翠的树木,景观幽雅,但是究竟是生灭无常的,你如果想要早日在净土看到、享受庄严、快乐的净土美景,就不可以再留恋这个无常、生灭的『莲社』,更不可留恋『大殿』,一定要舍一取一,才能往生净土。我们不是赶你走,而是你已经在佛前发下『一定要超生净土、乘愿度众生的成佛大愿』(两位师父经常用『七种忏悔心』引导他发『成佛大愿』)。若是不能超生净土,就不能实现你的『成佛大愿』。所以你从现在开始,要更加紧用功念佛、礼忏,一心依阿弥陀佛经所说观想极乐世界清净,光明的景象,而且唯有你舍弃留恋大殿的心,舍弃留恋娑婆世界的心,才能全心全意投入极乐世界的光明景象中,才能全心全意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
当乙师父对亡者开导后,再过数日,甲师父便梦到亡者已经投生到一处,变成一张婴儿的脸,(应该是尚未出生,只是预示罢了。按甲师父以持念观音圣号为常课,祈求观音梦示所致。)乙师父再去大殿时,已经感受不到「骨灰」的气味。自从「梦示后」,甲师父感觉亡父已经走了,不在莲社。
8.亡者「心结」若是打不开甚难引渡
由此度亡实例,说明了一个事实,亡者在生如果没有学佛,单凭「临终助念」与「死后的助念」,是甚难引渡亡者超生净土的,因为亡者「心结」没有打开。纵然亡者生前患有重病,或者临终呈现昏迷现象,但是断气后,「神识会立刻苏醒」,当然听得到旁人「念佛声音」,问题是他听不听得进去?纵然亡者听不进去,将此「念佛、诵经」功德回向亡者,也可以承受此功德,消除业障,增添他投生「善缘」之处的资粮,有善根者,更能依此「助念、诵经」回向功德,令亡者神识灵敏起来,更容易接受「佛法」教化,往生善道,甚至超生净土。但是「亡魂习性」千差万别,尤其生在「五浊恶世」,「习气深重」、「情执深重」,甚难引渡,若是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人道生缘出现」,就会堕入「鬼道之中」,甚至「畜生道中」;当「鬼道定业已成」,更是难度。故若欲真正利益「亲属」,生前之时就要制造其「亲近善知识」、听闻「讲经」、「念佛」的善因缘,否则到了「临终」或是「死后」才度,大多太慢了!尤其「意外死亡」更是难度,原因是一般亡者不愿意接受突然死亡的事实。
《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