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指引你皈依、念佛,但是不要因爲感恩而將你皈依的信心,建立在『師父個人』的崇拜與信仰上,這樣對你念佛沒有一點好處,必須將你皈依的信心,建立在『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慈悲、智慧的信仰上與學習上。如果你希望早日投生到清淨的世界去,就不可以將你學佛的信心,建立在對師父個人的感情執著上,這樣你不可能超脫現在『中陰身』的處境…,如果你要報答師父對你提攜念佛的恩德,唯有你從現在開始努力用功念佛、拜佛、禮忏,不管『念佛』的時間有多久,一直「用功念佛到你投生到清淨的世界去爲止………。」
5.在「中陰身間」越早投生對「亡者」未來「生緣」越有利
自從乙師父對亡者開導一番後,縱然沒有到大殿度亡,亡者也不再透過甲師父催乙師父日日去引導他皈依、念佛了。這樣度亡的日子,經過了十天,亡者仍然在大殿念佛、禮忏沒有走。乙師父雖然沒有看到有亡魂存在,但是隱約中感受到自從甲師父引魂至大殿後,在大殿內就一直有一種「骨灰」的氣味彌漫在大殿中(蓮社從來不做超渡法事,也沒有擺設任何牌位)。而且起初是「骨灰」的氣味,在亡者皈依、念佛後,轉變爲「骨灰的香味」。
甲師父因爲身體本來就不好,有一次在大殿引導亡者皈依時,趁著儀軌尚未開始時,坐在圃團上,稍事休息,結果突然心靈接到一股訊息,叫他起身站好,在大殿要恭敬叁寶,不可不莊重。因爲亡者尚將甲師父當作他的孩子看待,才敢如此作爲。乙師父心理有數,畢竟是「初學佛」,有很多習性未斷,許多佛教規矩也不懂,親情尚未完全割舍。若是亡者誤認爲在大殿念佛、修行也很好,已經有了歸宿,又可以每天和兒子相見,又有念佛會可以參加念佛,無形中加深了對大殿的留戀與執著,很有可能度亡不成,而延誤他投生于善道的好因緣。因爲亡者仍然在「中陰身」間尚未投生,如果「中陰身」的這段期間,不能把握努力念佛、禮忏的善因緣,不能早一點令「投生善緣出現」,七七四十九日一過,投生之處,便會較差。越早投生對亡者越好,越晚投生對亡者越不利,因爲越晚投生(超過頭七),亡者的未來「生緣」越成熟,當其「業感」越轉向未來投生之緣,接收人間「功德回向力的頻率接收力」就愈弱,因爲將要形成未來「生緣」的「定業」。若是未來投生的「定業已經成熟」,再做的「回向功德力用」,只能成爲亡者在「來世生處」的福德增上緣。
6.在中陰身間往生淨土的修行條件
若是在中陰身內往生淨土,絕對不會超過叁日(嚴格來說,不會超過一日一夜,所以注重二十四小時的「助念」),因爲往生淨土是「定業純熟」。尤其自在往生者,于臨命終前,就是因爲「定業成熟」,所以能「預知時至」,事先于「定中親見」或「夢見彌陀及淨土景象」,即是未來生緣先「成熟」,令其「預見」的征兆,這才是「預知時至」的本意。對于生平斷斷續續念佛,卻在晚年用功念佛或者重病後才知用功念佛的蓮友,「臨終助念」至死後二十四小時的持續「助念」,是求生淨土最重要的「黃金時間」。但是也有在中陰身間經過多日才超生淨土的特例(後續自明)。亡者的「中陰身」若是想要「超生淨土」,也要如「淨土經典」所說:「以至心信樂之誠,求生淨土」,念佛至「一心不亂」,才能突破中陰身間散亂、陰暗的心識,突破善惡業緣浮沈不定的過渡「業識」時期,在佛力攝持下,轉變爲「清淨、光明的心識」,才能因爲在「中陰身間」「信、願、行」具足而往生淨土。然而現在所說的亡者已經經過十日,尚停留在大殿不走,對「中陰身」的拔薦,不是好事。
7.如何勸導亡者舍離「留戀佛殿」、舍不得離去的「情執心」?
于是乙師父又到大殿開導亡者說:「………你如果想要早日投生到清淨世界去,務必要全心全意觀想阿彌陀經所說淨土景像,最好把「阿彌陀經」背起來,極樂世界的景像,就如阿彌陀經所說,都是用七寶裝飾成的,樹木、鮮花都會閃閃發光,又有用七寶綴飾成的蓮花池,充滿在淨土的各各角落,淨土世界自然環境的景致,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自然環境能夠相比的,蓮社的自然環境,雖然四處皆有香花、扁柏及蒼翠的樹木,景觀幽雅,但是究竟是生滅無常的,你如果想要早日在淨土看到、享受莊嚴、快樂的淨土美景,就不可以再留戀這個無常、生滅的『蓮社』,更不可留戀『大殿』,一定要舍一取一,才能往生淨土。我們不是趕你走,而是你已經在佛前發下『一定要超生淨土、乘願度衆生的成佛大願』(兩位師父經常用『七種忏悔心』引導他發『成佛大願』)。若是不能超生淨土,就不能實現你的『成佛大願』。所以你從現在開始,要更加緊用功念佛、禮忏,一心依阿彌陀佛經所說觀想極樂世界清淨,光明的景象,而且唯有你舍棄留戀大殿的心,舍棄留戀娑婆世界的心,才能全心全意投入極樂世界的光明景象中,才能全心全意投入阿彌陀佛的大悲接引誓願中………。」
當乙師父對亡者開導後,再過數日,甲師父便夢到亡者已經投生到一處,變成一張嬰兒的臉,(應該是尚未出生,只是預示罷了。按甲師父以持念觀音聖號爲常課,祈求觀音夢示所致。)乙師父再去大殿時,已經感受不到「骨灰」的氣味。自從「夢示後」,甲師父感覺亡父已經走了,不在蓮社。
8.亡者「心結」若是打不開甚難引渡
由此度亡實例,說明了一個事實,亡者在生如果沒有學佛,單憑「臨終助念」與「死後的助念」,是甚難引渡亡者超生淨土的,因爲亡者「心結」沒有打開。縱然亡者生前患有重病,或者臨終呈現昏迷現象,但是斷氣後,「神識會立刻蘇醒」,當然聽得到旁人「念佛聲音」,問題是他聽不聽得進去?縱然亡者聽不進去,將此「念佛、誦經」功德回向亡者,也可以承受此功德,消除業障,增添他投生「善緣」之處的資糧,有善根者,更能依此「助念、誦經」回向功德,令亡者神識靈敏起來,更容易接受「佛法」教化,往生善道,甚至超生淨土。但是「亡魂習性」千差萬別,尤其生在「五濁惡世」,「習氣深重」、「情執深重」,甚難引渡,若是七七四十九日內,沒有「人道生緣出現」,就會墮入「鬼道之中」,甚至「畜生道中」;當「鬼道定業已成」,更是難度。故若欲真正利益「親屬」,生前之時就要製造其「親近善知識」、聽聞「講經」、「念佛」的善因緣,否則到了「臨終」或是「死後」才度,大多太慢了!尤其「意外死亡」更是難度,原因是一般亡者不願意接受突然死亡的事實。
《死後助念難生淨土的實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