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P2

  ..续本文上一页生死自在、烦恼自在了。

  作为一个真实菩萨,是深乐涅槃而游于生死,生死好象是游戏。在我们众生看生离死别,那真的是哀伤莫已;但是佛菩萨看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众生不了解每一生每一世都是这种生离死别,这种锥心之痛不断的重演,但是又不能觉悟生死的真相,你看这个多么愚痴啊!

  这是讲到真实菩萨证到涅槃,但是不进入涅槃,叫做无住涅槃。在无限的生死当中大显身手,为众生拋头颅洒热血,为众生而修学善法,来利益众生,这就是真实菩萨的作为。

  第四个「所作行施,皆为众生,不求果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个人的理想、个人的抱负、兴趣、专长;总之,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目标。有些人希望能够身体健康,充满着知识,然后找到一个好的职务,收入丰富,然后有娇妻美妾,有聪明的子女。我们不说对或者是不对,好或者是不好。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一种座标、理想抱负,我们都是为了这一个抱负而认真去努力奋斗,这个会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意义。

  那我们请问,佛菩萨来到这个世间,他的目的是做什么?他求什么?

  佛菩萨所作所为,「皆为众生,不求果报」,跟我们凡夫所希望的大不相同。我们所作所为都跟「我」有关系——我的名利、我的权位、我能支配的、我能利用的、我能享受的;我们凡夫所想的一切一切都是跟「我」有关。佛菩萨呢?跟「我」无关,而是跟众生有关;这个就是凡夫俗子跟佛菩萨的差别。

  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我们是不是菩萨啊。如果我们所作所为,十分当中有一分两分为众生就很不错了;如果是有五分六分那就更了不起了;如果我们所作所为有七分八分真的是为利益众生,剩下一两分只是维持家计,那真是大菩萨了。佛菩萨是千分、万分都是为了众生。

  所以由这个地方了解自己修行的功力——我们的存心是为众生还是为自己?如果是有一点点为自己的话,那跟菩萨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如果是真正的为了众生的时候,就不会去计较说度众生好苦喔,不会有这个念头了。

  有些信徒就说:「师父!我们在赚钱,很难学佛。」赚钱不是为了自己吗?有家庭的人的确是如此。但是佛菩萨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在家信徒,赚钱是正常的,不赚钱是不正常的。因为你赚钱,你可以去养父母、妻子儿女,给他们受教育、给他们温饱、给他们生活舒适,这也算是布施。

  如果是说我们的收入把它分成四等份,一份来维持生活,一份继续投资,一份来储蓄,然后一份来做一些公益事业,这也是在家当中修菩萨道了,也是称为菩萨。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说,菩萨就是供在佛桌上的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才叫做菩萨。

  事实上,我们许许多多在家的菩萨,一方面赚取了社会的利润,因为他服务这个社会,从事士农工商种种的工作来利益众生,这个也是算布施;布施你的知识、布施你的体力、布施你的精神。守住你的岗位,让这个社会能够运作得很圆满。

  因为我们利益众生,所以社会给我们一份薪水。这一份的薪水就可以养家活口,可以维持家计,可以储蓄,甚至可以继续投资,然后再抽出一部分来布施,来做救济的工作,对弱势团体的关怀。

  真实的菩萨,简单的说必须要有空的智慧,有实际慈悲的行为,这两个结合在一起,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真实的菩萨。不管有家庭没家庭、出家或在家,只要是所作所为皆为众生,不求个人私欲的这种果报,皆是行菩萨道,就是真实的菩萨。如果有丝毫为了个人的名利、个人的享受、个人的支配欲,那这个跟菩萨道就相违背了。

  所以佛陀就总结的说了「是为四种真实菩萨福德」,这里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真实菩萨再加上两个字「福德」。我们说皈依佛两足尊,为什么要皈依佛呢?因为佛的智慧跟福德圆满了。「两足尊」就是智慧与福德两种都圆满了。还有一个意思是,在以两只脚走路的当中,人是最尊贵的,而在人的当中最尊贵的就称为两足尊。

  这是讲到了四类真实菩萨。一个真实的菩萨,能够信解空又信解业报,也就是说不去执着万法空,而又能够起大悲心来度众生;知一切法是无我,又能够于众生起大悲心。不会因为一切空而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反而是因为一切是空,所以一切可以改变;再不好的人只要给他一个因缘、一个机会,他就变成好的,所以永远不会失望,永远抱着一颗永不失望的信心来度化众生。

  众生要到哪里去度呢?在生死大海当中来度。要有什么本事呢?就是要证悟涅槃的智慧。所以说深乐涅槃而游生死。然后度化众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所作所为皆为众生,就是不忍众生的痛苦。众生没有智慧,所以在生死大海当中头出头没,很可怜。菩萨是必须在这个轮回生死当中来拯救众生,这个就是真实菩萨的本来面目了。

  我们看这个佛像,你看所有的菩萨头发留得长长的,衣服穿得漂漂亮亮的,然后稍微有点胖,但是这个胖不是一般的傻胖,是真正的那种福相;所以菩萨相一定是这种很有福德的。但是罗汉相就不同了。我们看到寺庙里面的这个罗汉相,瘦瘦巴巴的,眼睛凸、大大的,这个千奇百怪的。

  从行相来看,菩萨是修两个学分:一个是智慧的学分,一个是悲心福德的学分。这两个圆满了,称为佛;还没有圆满,称为菩萨。菩萨再去分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前另外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等位子;这个都是讲到菩萨的福德智慧这两个学分圆满不圆满,分很多等级。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四种真实菩萨福德,特别去提这个福德,就是让我们了解到,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对于我们的社会、家庭、邻居不能冷漠,好象一切与我无关,这样就错了。我们必须觉得宇宙的事,就是我个人身心的事;我个人身心的事,也就是众生的事,也就是宇宙的事;所以宇宙即我、我即宇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是菩萨道所应做的事情。

  

  

《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