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心明月 18· 佛法与管理▪P2

  ..续本文上一页很多情况,既未作完整的收集资料,更未曾善巧的思考统合,便得匆忙决定。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便层出不穷。

  

  我认为一个决策者,必须保留相当的「思考空间」;他绝不能把大部份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经常性的工作里。而这又牵涉到「授权」的心态与技巧。如一心想事事独揽、大小兼顾,则如何能充分授权呢?或者用人不当,用那些唯唯喏喏、逢迎谄媚的小人;用那些只会敲锣打鼓,而不能身先士卒的佞臣,如何能不自乱阵脚,而疲于奔命呢?

  

  一个决策领导者,最忌讳的是对未来的目标、策略,含糊不清。经常朝令夕改,言行不一;这样如何能有「公信力」呢?要一心一意、念念分明于公司目前的情况,与未来的展望,才能指挥若定、剑及履及的展现出领导者的风格。

  

  工作热忱

  

  修身之要,第三为「工作热忱」。若一份工作,既合乎自己的嗜好专长,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于是必由衷生起工作热忱,主动积极地去设想、去督促、去实行。于是事前尽心于蕴酿、规划,事中勤奋于监督、协调,事后又仔细地检讨、修订,必期于尽善尽美。似这样的工作热忱,必能自内而外,从上到下,感染于大众,而造成和善温馨的工作气氛。否则自己推托塞责,意态阑珊,又如何期待大众有心一同、众志成城呢?

  

  小结:修身,是为完成理想所作的准备工夫。以领导而言,即是把自己先塑造成工作的典范;把自己管理好了,同时更得到大众由衷的尊重认同,这才能进一步谈「统领大众」的实务问题──即无言的身教,是有形管理之前提。道与术,双管齐下,必能事半功倍。以下就来谈实际管理之方略。

  

  齐家的策略

  

  这里所谓的「家」,包括一切公司行号、机关团体,及众人和合之群体。关于齐家的策略,我们就以情、理、法三者为纲领,来作说明:

  

  首先,关于「情」的策略,即现代管理学常说的「人性管理」,要把人,当人来尊重协调;莫把人,当机器来压榨勒索。人不只为金钱、职位而工作,更且为人情、兴趣、荣誉、成就感而工作。因此,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尊重属下的兴趣、愿;应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荣誉心;应协助他们发挥潜力,以建立起真正的成就感。语云:「士为知己者死。」若能如此用心于照顾大众,则必上下交心,生死与共;何正于工作职务的尽心尽力而已!

  

  其次,关于「理」的双方,即现代管理学常说的「目标管理」。而目标又可分终极目标、远程目标、中程目标和近程目标。终极目标,即前所谓「生生世世的菩萨道」;远程目标,即一企业体的经营理念;中程目标,即为完成此理念所作阶段性的设计规划;至于近程目标,就是常说的「年度计划」或「活动草案」。一个开明的领导者,必时时将终极目标、远程目标、中程目标和近程目标,昭示于大众;以求早形成共识及心理准备。

  

  群策群力

  

  这其中,关于终极目标与远程目标,也许就是经营者独出一格的旨意;至于中程目标和近程目标,则还看当时的因缘,去作善巧的规划布署。因此,这就未必由经营者独断独行:一方面、智者千虑,或有一失;二方面、如透过部会主管与专家顾问之群策群力,将更容易形成共识。

  

  至于工作的分配,如能公开协调,当然最好;纵向横向的脉络关系,如能一览无余,主事者即可不必于事中,忙于沟通协调。如不得不用「私下派遣」的方式,也须将任务的前因后果及相关运作,作大略的介绍。这一方面是表达领导者对当事人的尊重与期许──属于「情」的策略;二方面又让他对整体有个了解──属于「理」之要方。否则前后因果、纵横脉络皆不清楚,或事事求问,或一意孤行,主事者如何能不辛苦?

  

  至于工作分配之后,当然免不了有追踪考核。这一方面略示领导者对此人事关切之意;一方面了解实际运作有无困难?进度是超前或落后?是否有必要重新协调等?

  

  立法执行

  

  第三、关于「法」的善巧,即制度之设立与执行也。在一个人多、事杂,又要能迅速沟通协调的地方,最好就是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譬如交通号志的设立,最初人少、路宽、步行速度又慢,当然用不到;后来人多、路挤、行车速度愈来愈快,故交通号志也不得不愈来愈复杂。

  

  至于制度的设立,如能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去完成,那当然最好。但有一个原则,我愿在此补充说明:常言道:「立法要严,执法从宽。」对这方式,我很不以为然:一、如执法从宽,则必减损此法律的公信力,也减损执法者的威信。二、往往造成「好人吃亏,坏人占便宜」的病态风气;三、最后是整个团体向心力的瓦解。

  

  因此,我宁可建议:「立法时要合情合理,执法时必一板一眼。」在立法之初,即要通贯情理,并考虑到执法的可行性;这样所立的法,似不够完美;但在执行上,却有它的公信力。当然法律是死的,而实际的情况却变化万千;所以即使立法之初,再怎么考虑得详细周延,都还必有非变通不可的时候。若遇此情况,一个执法者必须把「开方便」的前因后果,及变化的弹性空间,向大众作完整的报告。这样才能确保「法」的尊严,与兼顾「情」的通融。

  

  最后我有一点建议:是关于财务的管理,很多人往往对小钱,管得很紧;但大钱哗啦哗啦地流出去,却是浑然不觉。小钱管得太紧,必造成民怨;对公司财务的助益微乎其微,但对整体向心力的凝结,却大打折扣,最后只得不偿失而已!因此,我建议:在不浪费的原则下,多让大众方便些;甚至偶而花点小钱,略施小惠,必能上下交融,内外一心。这世界上能综贯整体,而坚持理念原则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而专在枝末细节上斤斤计较者,却多如恒河沙数,这也是一个管理者不得不知的啊!

  

  结论

  

  总之,管理不是单方向的剥削、压榨;而是在共同学习与修行中,达成协调与奉献的目的。一方面使自己的智能、慈悲,不断地向上提升;一方面更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以「道」为核心,并兼顾「术」的配方;从内圣而外王,从自度而度人,最后以完成「菩萨道」之「庄严佛国净土」为目标。

  

  民国八十三年一月五日,原讲于宝岛光学有限公司,杜英蕙整理

  

  民国八十三年十月十八日删定于白雪山中

  

  

《天心明月 18· 佛法与管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