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性成佛 第八天▪P2

  ..续本文上一页即是听,听的是什么人?你没有「性」哪里能「闻」呢?所以闻当下就是性,离开性,闻不可得。闻、性当下不是两样东西,如果作佛弟子还不能看穿这一点,认识这点的话,则见性无门可入啊!这非常重要。总之这位开悟圣僧是因为「见」而开悟,由「闻」而开悟,因为悟到见、闻二者,本来就无形无相,但是有无量的妙用。性在日常生活中为你服务,为你做许多事情,来来去去为你做了许多功德,你老人家有契会吗?今天往南,什么人带你往南?今天往北,什么人带你往北?今天到花莲弘法布教,什么人带动你去?是那无形无相如来藏性带你去的。如果没有如来藏性,没有佛性,为何无缘无故的就跑去花莲,跑去台北、跑去高雄、跑去台中?跑去台东、台南,他怎么会去呢?不可能会去。是这看不到、摸不着、抓不到,无形无相微妙的佛性带你去的。开悟祖师修道,就在这见闻的状况之下,由「见」由「闻」悟入自性,所以开悟祖师既然能由见入道、由闻而悟性,他能做得到,我们也能做得到。就如闻名三千大千世界的观世音菩萨,他就是由闻而悟入自性,听海潮音,虽然海水轰轰隆隆的声音有生灭,但佛性并无生灭;外在的山河大地有生灭,他的佛性没有生灭;外在的花朵有生灭,早上花开、黄昏花谢,花开花谢有生灭,他的佛性并没有生灭;他的身体有生老病死,但佛性无生灭;外在的声尘有生灭,外在有喜怒哀乐,但是他的心并未被喜怒哀乐所转,如如不动,悟入自性了。

  懂得如何修道的人,就像如本说的这些话而已。所以在今天讲完以后,希望大家真正会看、会听。契入会看、会听才是修道庄严、神圣的入门之处。上至观世音菩萨下至多少开悟圣僧,由见而闻而悟性,再念一遍:

  「见色不为色尘染,闻声当知谁闻声,

  如能认出是何物,成圣成凡尽无言。」

  这样诸位就能了解开悟祖师的法语,其实你我大家都有个佛性,如果没有佛性就一切免谈,既然人人都有佛性,有佛性就能见性成佛。何况在【涅槃经】里佛陀说:「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无明遮盖覆住,如果无明妄想没有遮盖,没有覆住,那么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在此又联想到一位开悟圣僧,他说:

  「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

  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

  从此不落凡尘位,振臂一吼绝古今。」

  好庄严的一句「振臂一吼绝古今」我们要听就是听这一句。「从此不落凡尘位」,「当于言下悟己灵」,这完全是修到一个阶段只差临门一踢,因此见性成佛了。开悟圣僧首先教你,人人都有一个真面目。什么是真面目?就是佛性。若要见性,必要的条件与过程就是「须离知解与见闻」。有时候我们听太多,这些学识、学问、知见却变成你见性的障碍,你要知道知解见闻是一种方便,让你有智慧能解开迷惑而已,达到见性的时候,这些知解见闻完全要净化、要舍离,因为「性」当下一尘不染,万法不立,如何还有见闻知解可言呢?若仍执着有见闻知解则是障道,障碍了你的清净佛性。所以古来大德圣僧说:

  「因言显道,道显遣言,

  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因语言显现出你的如来藏性,既然见到如来藏性了,就要将语言遣掉,将知解见闻遣掉,若你不遣掉见闻知解,会因为知解、见闻和语言而障碍了你的本性,因此又被法尘障碍住了,永远无法见到光明的如来藏性。所以他才说:「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道理即是如此。

  「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好庄严的话语,我们的情执太重,我见太重,我执障碍了你开悟证果,若能够将情执、感情、邪知邪见完全扫除入真际,就能见到你的如来藏性,见到本来风光、本来面目,也就是见到你的佛性,当于言下悟己灵,若能照此法语去用功修道,也就是「须离知解与见闻,扫却情执入真际。」则修道就能拨云见月、云开月现,烦恼扫除,光明的本性就显露了。「当于言下悟己灵」但是要悟到己灵,悟得佛性,先决条件要扫除一切情执入真际,还要离开知解和见闻,这是两个强而有力,让你见性的关键。

  有很多人说禅宗他有通达,说天台宗他也通达,说任何一宗一派他都通达,可惜他学得太多了,因为这些学识知解、见闻却障碍了他见性。因此达摩祖师说:「在末法时代的众生,说的人非常多,悟的人非常少;知解的人非常多,悟入的人非常稀少;学的人非常多,悟的人很少。」没错,你看许多很有学问、学识,知解非常正确的人,但是这些法尘若无法净化,就无法悟入本性,所以开悟圣僧才告诉你:

  「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

  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

  从此不落凡尘位,振臂一吼绝古今。」

  好庄严的几句话啊!教我们消除修道的障道因缘,及修道之所以无法证道的原因,全都是情执、知解、见闻,障碍了他开悟证果。

  有一位老和尚,学了很多佛法,突然因生起无明而苦恼、情绪化,你说他不懂佛法吗?其实他知道的比你还多,但是因为学得太多了,是八万四千法门学尽的人,三藏十二部教典学通的人,但是就是无法见性、开悟,为什么会如此?学太多了,不知道用那种法,也因为学了太多法门,知解障碍了他,见闻障碍了他,障碍他见性。学很多是好,但是你没有消化,没离开你的知解、见解和情执的话,你想见到你的本来面目,遥遥无期啊!这位开悟圣僧,看到普天之下很多讲经的法师,看很多参禅的人,他之所以无法开悟证果的原因和弊病,说出来就是这些话,这些话我讲经说法时也常拿出来用。时下很多参禅悟道的人之所以无法见性的原因,就是这些问题把他障碍住了,也就是禅病啊!障碍了他见性的机会,再听一次:

  「人人有个真面目,须离知解与见闻,

  扫却情执入真际,当于言下悟己灵,

  从此不落凡尘位,振臂一吼绝古今。」

  好庄严的几句话。他说「扫却情执入真际」这是见性的窍门所在,感情会束缚你见性,意气用事会障碍他开悟,所以情越重,堕落就越深,情越重,沉沦就更令人不可思议,情越重束缚就越紧,所以有道心情欲要净化,情欲越高升道心就越下沉。同样的理由,扫除你所有的情爱、情执,这就是构成开悟证果成佛的不二法门。

  情执如果没有扫除,都会障碍你见性,你不相信吗?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在明朝,有一位开悟证果的罗洪先,外号叫罗状元,做过县老爷官位很大,后来出家修行,因为一念情没有净化,延迟十三年才开悟证果。因一念情生,他回去探访俗家的太太和子女,被感情绑住了,十三年就是无法开悟,后来他看破放下了,才开悟证果。关于这位罗洪先稍微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很有趣喔!也是你我学佛者最好的写照和借镜。你听完之后就知道感情会绑死人喔!被感情绑住以后,你想要开悟证果,难啊!你想见性啊!不可能!你想要成圣,永远是遥遥无期啊!大家听好,原来罗状元要出家是有一个因由,这个故事很有趣味。

  罗状元是位县老爷,官位很大。在考中状元之时,他就有意愿想要出家修行,对做县长、大官没什么兴趣,当然这与多生累劫的善根有关系,在这一世渐渐成熟了,已有出世、出家萌芽之兆,快到开花的时候了,加上一件事而促成他出家,是什么事呢?有一次罗状元吃过早餐和太太儿子围坐桌旁,罗状元就开口说:「儿子啊!你说,「爸爸」要对什么句子呢?」就是出对子给儿子对。小孩才十几岁尚未开窍,父亲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非常悲切,所以出对子给孩子对,教育他。他说:「孩子,「爸爸」是要对什么?」照理说爸爸即是父,父要对母。结果这个小孩太幼稚、太年轻答不出来。孩子就紧张,旁边的阿娘看孩子紧张,要消除他的紧张就暗示他,意思就是说父要对母啊!老爸要对老妈呀,这叫做对呀。结果孩子会错意,看到他的妈妈用手比到胸前,孩子看了,说时迟那时快,回答说:「爸爸对妈妈的乳房。」这个孩子应该说父要对母啊!但是妈妈指向自己胸前,孩子误解而说爸爸要对妈妈的乳房。他爸爸气得快脑充血了,连连摇头叹息说:「这孩子还能够教导吗?」气得不知该说什么?想要揍下去却被妈妈挡住了说:「孩子还小,慢慢来,你大人欺负小孩不行啊!」替孩子讲话,阿娘不愧是阿娘爱子心切。不妨再问一次,这题不会也许别题就会啊!他爸爸说:「好!原谅你,再出一个对子给你对,「天」是对什么?」天照理要对地,对不对?天地嘛,哇!孩子对不出来,看父亲指向天,但只见天空一片青色,只有几朵云,答不出来。此时母亲看到孩子紧张、惊慌,因此又为孩子解围,用脚在地上踩两下,孩子连忙向地下看去,母亲的意思是告诉他,天要对地,此时在地上刚好有一堆鸡粪在旁边,那孩子一看见鸡粪,就马上答说:「天对这一堆鸡粪。」他父亲又气到快脑充血,要抓狂了,想要打下去又被妈妈给挡住了。他说这孩子还能教吗?你老爸是考上状元做到县长,生了这个小孩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人家说好竹出好笋,我却好竹出歹笋,气得跳脚!他母亲说不用紧张,大鸡慢啼(大器晚成)啦!母亲回应一句大鸡慢啼,他爸爸更气,一气之下就出家了。你看看,为了教孩子,教了一肚子火,没有耐性教他,罗状元本身就不太喜欢作官想出家,又被孩子气后,因缘正好成熟出家修行。

  他出家后就在山上专心用功修道,非常精进,一天吃一点饭,采一些野菜、煮蕃薯签饭,如此度过十三年,每天参禅悟道,非常精进。但是始终无法开悟,什么理由呢?有一天,在山上坐禅,心中突然生起一念:「我已经出家十三年了,屈指算一算,我的儿子应该二十几岁了,不知家庭变化如何?儿子的状况如何?夫人的情况不知怎样?」此时罗状元因一念之情生起,就像坐直达车一样,直奔家门,看完之后,心中起了疑问,奇怪我的房子怎么变成这样?富丽堂皇家财万贯,门前又有五、六位侍卫守卫着,他走近问那些侍卫说:这是谁家呀?这是罗洪先的儿子考中状元啦!他父亲已经出家去了,他的母亲很慈悲很有爱心,教育他的子女然后考上状元,我就是他的部下侍卫。喔!他很感动!告诉侍卫,麻烦你向夫人通报一下,说外面有一位和尚要见她。侍卫就进去告诉夫人,夫人一时间也没有想到是他的丈夫,以为这和尚可能是要一些米,便吩咐侍卫去拿几斗米给他。侍卫依教奉行,奉命拿了一些米要给和尚,这位出家人没有接受,侍卫又跑去告诉夫人说,这和尚打发不掉啊!几斗米给他还不走。夫人说可能要钱,不然给他几千钱好了,因此拿了几千钱给和尚,还是打发不走,这侍卫就满肚子火。

  这出家人知道因缘不成熟,便告诉侍卫说:「既然夫人不愿意见我,不如你拿一支笔、一张纸借我,我写几个字,然后你将字条拿给夫人就好。」于是他就在纸上写了四句偈:

  「十三年返故家园,斗米千钱吾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意思是说:我出家已经十三年了,突然生起一念情,然后直奔回家,看到我的家园比以前更加荣耀,比以前更加风光、富丽堂皇。十三年后返故家园,回来故乡。然后说「斗米千钱吾不收」,我不是为了钱来,也不是为了米粮来,我都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儿子,甚至我的后代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报,十三年前看我的儿子那么不争气呀!那么笨呀!想不到儿孙自有儿孙福,如同我太太所说的大鸡慢啼,结果长大后真的考中状元,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儿孙作马牛啊!他的太太接到这张字条以后,真是哭笑不得,原来这是我十三年前的丈夫。暗示他的太太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儿孙而做儿孙的马牛,你要用功修行参禅悟道,要了办你的生死,生死轮回的路很危险要修行啊!」在字条上暗示夫人要修行。

  所以普天之下、全国人民百姓有感想吗?人生的遭遇你有感想吗?你历尽沧桑吃尽苦楚,是否为了修道而努力呢?不用耽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儿孙作马牛,再念一遍:

  「十三年返故家园,斗米千钱吾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所以在修道过程中,修行是本份事,儿孙自有其福报因缘,不必耽心,不用节省积财,拼命赚钱要留给儿孙,让他们自己打拼就好,说不定将来的福报比你还大,你要努力修道,为了办生死这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做儿孙的马牛喔!

  

  

《见性成佛 第八天》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