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甘情愿 因缘能成就一切▪P2

  ..续本文上一页有为的青年僧才,与我共同开创佛教事业,除最初参与开辟佛光山的一级主管之外,在家信众方面也是人才辈出,像郑石岩教授在佛教心理学方面开创天地,利人无数;杨梓滨、张肇、张钢锤、林清志等人为佛光大学奔走筹画,克尽心力……,凡此「因缘」皆有如滚雪球一般,缘缘相续,灯灯无尽,使偏处一隅的宜兰成为台湾佛教的摇篮地,点点滴滴的往事形成延续历史的轨迹,诚为不可思议之「因缘」也。

  

  喜舍一句受用的佛法能给人一些「因缘」,布施一声亲切的关怀能给人一些「因缘」,甚至供养一丝真诚的微笑,赠予一本浅显的佛书,都可以提供别人一些「因缘」。多少年来,在与道友、信徒的来往之中,我深深感到,不论是旧识或新知,不论是老参或新学,最重要的是彼此要互相珍惜「因缘」,唯有让心和心之间搭建起道情法爱的桥梁,才能使好「因」好「缘」绵延不断。

  

  一九五五年,南亭、煮云法师与我等人,共同发起「影印大藏经环岛布教团」。一个多月来,我们搭乘板车、牛车、三轮车、火车、汽车、小船、军舰、飞机……,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鸣炮献花,甚至地方寺庙抬出神明金轿前来欢迎,以麦克风、扩声机助长热闹,只见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此后,我又多次率领学生、青年到全省各地布教,也蒙获大家的热烈护持,让我愧不敢当。其中,有人说我成就台湾佛教蓬勃发展的「因缘」,但我却认为是台湾民众成就我推动佛教事业的「因缘」。

  

  回忆四十年来,台湾佛教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因缘」际会当居首功,例如:由于电台传播「佛教之声」,让多少民众有了得度的「因缘」;由于詹煜斋先生每年赞助大专青年佛学奖学金的「因缘」,让全台湾的大专院校的佛学社团纷纷成立;由于朱镜宙、张少齐印经的「因缘」,多少人因此而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由于白圣法师等传戒的「因缘」,使今日出家僧尼增加;而佛光山办学的「因缘」,则使得现代的佛教教育提升层次。

  

  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了一大事「因缘」──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千多年前,由于汉明帝夜梦金人的因缘,使大法东来,此乃东土人民的福德「因缘」成熟有以致之;二十世纪末,大法西来,让佛光普照,法水流长,又是另外一个殊胜「因缘」的到来。

  

  早年,我来美洲创建道场时,正逢中国大陆与亚美利坚修好时期,眼见许多留学生蜂涌到美国留学,但经济都非常拮据,我和潘孝锐先生共同成立「西来奖学金」,每人三千至一万美金不等,希望能为他们作一些「因缘」,名作家阿城、史玲玲、郭震扬等人都曾得到奖助。其中,王丹先生来美之后,拒绝外面的捐赠,却乐意接受这项奖助,可见「西来大学奖学金」是一个清净善美的「因缘」。名新闻记者卜大中先生,伦敦音乐家陈惠珊小姐,也都曾得过此一奖学金的资助。

  

  此外,名作家北岛先生发行文学刊物,希望我有所资助,我乐见其成,给他一点经济上的「因缘」;德国汉堡大学车慧文教授在欧洲召开「国际华文会议」,希望佛光山巴黎道场能负担食宿、交通,我感到自己能对世界华人帮助一点「因缘」,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因此慨然允诺。过去「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每年召开的大会从来没有超出亚洲范围,也未尝在台湾举行过,但第十六届却能移尊到美国西来寺举行,此后,第十八届大会,及今年(一九九八年)的第二十届大会也相继在台湾佛光山、澳洲南天寺召开,虽说为此所费不赀,但我觉得自己能参与其中,为「佛教国际化」穿针引线,尽心尽力,「因缘」殊胜难得,所以每次都怀抱着珍惜助成的心情戮力以赴,共襄盛举。

  

  我深深感到:有「因缘」,就有希望;有「因缘」,就有方便;有「因缘」,才能成就一切。「因缘」,实在是美妙无比!所以我不时提醒自己:不但要感谢过去的「因缘」,把握现在的「因缘」,更要培养未来的「因缘」,为自他开拓光明的人生。

  

  为了贡献一点「因缘」,让更多人有志研究佛学,我结合两岸学者编写《中国佛教经典宝藏》;为了播撒菩提种子,给予各地人士一些佛法的「因缘」,我席不暇暖,云游海内外,随喜主持佛学讲座。我在电视里主持弘法节目,有五分钟的「因缘」、有半小时的「因缘」、有一小时的「因缘」……,三十多年来,从一台到三台,从无线到有线,甚至自创「佛光卫星电视台」,播放有益身心的节目,无非都是希望观众们能得到一点善「因」善「缘」。我经常举办功德主、信徒、妇女、金刚、青年、僧伽等各种讲习会,也是在创造各种「因缘」,让大家的人生都能有所提升进步。佛光山虽只有而立之龄,但是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国际会议已达三十次以上,主要是想给高级知识份子一些佛教的「因缘」。佛光会虽然只有七年的历史,但在海内外所举行的公益活动,不下七千次以上,主要也是希望为各地社会带来一点净化的「因缘」。

  

  四十年来,我努力传授三皈五戒,让大家有三皈五戒的「因缘」;我在世界各道场发起短期出家修道会,让大家有短期出家的「因缘」……,直到今日,我的理念是:应以大学「因缘」得度者,即办大学而度化之;应以佛光会「因缘」得度者,即设佛光会而度之;应以寺院庵堂「因缘」得度者,即建寺院庵堂而度之;应以佛学院「因缘」得度者,即办佛学院而度之;应以美术馆「因缘」得度者,即建美术馆而度之;应以青年团「因缘」得度者,即办青年团而度之;应以学生会「因缘」得度者,即办学生会而度之。

  

  佛教主张「因缘和合」,「因缘」不是单一直线的发展,而是互有影响,前因后果,左右关联,彼此呼应,重重无尽的关联。「因缘能成就一切!」懂得重重无尽的「因缘」,才能有重重无尽的「成就」!

  

  

《心甘情愿 因缘能成就一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