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皆大欢喜 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P2

  ..续本文上一页我,我看不起你,怎么团结得起来呢?其实每一个地方佛教的发展型态都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啊!」对于这番话,我深有所感。佛经中描述净光庄严国的净华宿王佛再三嘱咐妙音菩萨到娑婆世界晋谒释迦牟尼佛时,看到土地秽恶,人身卑小,仍心存恭敬;众香佛国的香积如来甚至命彼国菩萨来到娑婆国土时,必须收摄身上的香气,舍去端严的身形,以免此土众生心生羞耻,自惭形秽。可见十方诸佛都十分尊重各个地方的特性及不同众生的根器。所以,我在世界各国推展国际佛教,也效法诸佛菩萨的「人间性格」,倡导佛教应该本土化,尤其在欧美国家,我鼓励学佛不一定要剃头出家,在家人只要有能力,一样也可以领众熏修。后来我更为全球的在家信众组织国际佛光会,成立檀讲师制度,让他们也有机会发挥所长,从弟子升级为讲师,升级为领导。

  

  佛陀在证悟时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颠倒,不能证得。」这句「众生平等」的宣言,为黑暗的世间带来无限的光明。可叹古今能真正实践「平等」教义者能有几人?多少年来,由于佛教徒墨守成规,以致于佛教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过去曾有一位比丘,语带气愤地问我:「为什么比丘尼都不实践八敬法向比丘跪拜呢?」一位比丘尼事后闻言,立即向我反驳:「跪拜是出自心中的诚意,那位比丘在佛教有什么样的功德建树值得我们向他跪拜呢?」的确,「八敬法」在制定的时候有其时代背景,时至今日,比丘尼的学历、能力都不在比丘之下,大家应该论功行事。法华会上,八岁龙女成佛,身为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还要向她礼拜;维摩丈室中,美丽天女借着散花演说大乘佛法,已证四果的舍利弗尊者也要对她恭敬赞叹。遥想当年大乘佛教能够在印度蓬勃发展,不正因为它符合了「人间性格」吗?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刚到台湾的时候,见到比丘尼们一辈子在寺院里清理洒扫,在家女性也总是躲在道场的厨房里烧煮炊爨,心中颇不以为然。后来我训练佛教妇女们从事各种佛教事业,发觉女众具有耐烦细心的特质,做起事来丝毫不让须眉。所以,初建佛光山的时候,我就喊出「四众共有,僧信平等」的口号,我不但设立佛学院,让有心学佛的男、女二众都能入学就读,而且订出规章制度,让比丘、比丘尼们都享有同等权利义务,让在家、出家的弟子们都有加入僧团,参与寺务的机会。

  

  过去曾经有一位同道讥称我为「女性工作大队的队长」,幸好今日女众弟子们都很争气,例如:被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交相赞誉的《佛光大辞典》,就是由佛光山的一群比丘尼所编辑而成的,而目前海内外的滴水坊也是由佛光山一群在家师姑相继成立的。曾经有人说我太过保护在家众的结果,将使白衣上座的末法时代加速来临。但直至今日,我觉得四众和谐,佛教兴隆,并不让古德专美于前。尤其近十年来,佛光山及佛光会由海内各地遍布到世界五大洲,由纯粹中国人的僧团、教团发展到外籍人士的加入,这种迅速的成长过程岂是偶然?若非千千万万的弟子们都能秉持「人间佛教的性格」,实践佛陀的平等教义,何以致此?

  

  过去每次听到佛教徒劝人:「你要赶快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我就在想:「为什么要立愿往生他方净土,而不发心在人间建设净土呢?」所谓「身安则道隆」,经典中所描述的净土内容,如地平广正、水鸟说法、亭台楼阁,衣食无缺等等,无非都是依照人们的欲望而建立的方便,可见净土佛国的十方诸佛都具足了「人间佛教的性格」。因此,我在创建佛光山之后,就陆续建立育幼院、幼稚园、诊所、万寿园、中学、大学、研究所,并且成立文化、教育、慈善事业,希望人的一生,无论是生老病死,乃至读书就业,都能在人间得到善美的完成,得到净化的解脱。

  

  记得从前家师志开上人每回写信代我向母亲报平安时,总是称母亲为「亲家母」,直至今日,仍令我难以忘怀。有感于此,我不但对弟子们的父母优待礼遇,而且每年举办亲属会,邀请大家的父母欢聚一堂;同时对佛门有功的居士大德,我也给予安居奉养。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肯定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性格」,并且和我们一起携手共建人间净土。

  

  如今,全中国的人民对「人间佛教」都充满了渴仰之心。记得一九八九年,我访问中国大陆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紧紧地握着我的双手,说道:「让我们共同推动人间佛教吧!」后来他还公开发表了人间佛教的五项特性:一、群众性:有广大的信徒;二、长期性:佛教不会是一时一刻,而是长远为大家所接受;三、国际性;四、民族性;五、复杂性,亦即融和性。最近,乌克兰的新闻学博士斯大涅彻涅扩(VLADIMIR STADNICHENKO)先生来访,他也说:「虽然我信奉东正教,但是对于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向往已久。」可见人间佛教的性格已成为全球人类未来幸福的指标。

  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就是在建立美好的人间净土;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就是在建立佛化的清净生活。希望我们每位佛教徒都先从自己开始,建立起人间佛教的性格!

  

  (佛光卅三年-一九九九年三月)

  

《皆大欢喜 建立人间佛教的性格》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