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P11

  ..续本文上一页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要从那里下手呢?当然要先断恶。从什么地方断?一切众生都有三毒烦恼,先要断贪心之毒。为什么有瞋恨?贪而多求,求之不得就生瞋恨;求之已得,还愚痴的希望永远保持它不失,世上那有这种事?这就是学佛的一个大敌人!这敌人令你昏迷,必要降伏它方可觉悟。

  

  ◎守戒真正转*轮

  

  佛法大藏经虽有三藏十二部之多,其实都在讲一个「戒」字。你能守戒,自然能透彻了解万卷大藏的意义,而且是真正地转「戒」字*轮。希望诸位守戒,以戒功德之光照耀人间能断恶修善。断恶是守戒,修善才是戒的德行。

  

  ◎孝众父母名为戒

  

  经云:「孝名为戒」,戒的精神:断恶不恼有情,修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喔!所以守戒就是尽孝。不只对今生父母,连过去生生世世父母都孝顺;不但对自己父母,而且对人人父母也尽孝啊!你能看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存这点孝心,还会无明贡高吗?就算人家恼害你、对不起你,你还会瞋恨,甚至因此而犯戒吗?不会的!一有孝心,大家都快乐。此种孝道世间有宣扬吗?

  

  ◎先守净戒后度他

  

  度众生是要有次第的,首先必须把戒持好,这是基础;能自求了脱,再修大菩提行广度众生,如此按部就班比较稳妥,否则你度人,说不定会误人呢!为什么?论云:「自身未度而度他者,无有是处。」我们现在能不害众生,已经很难能可贵,更别说想广度众生;要想不恼害众生,一定要把戒守得清清净净,否则再怎么修万行度众生也不会圆满,佛道也就难成,要毕竟成佛须万行圆满。

  

  ◎持戒修善严万德

  

  泥塑的菩萨没经过火炼锻,禁不起雨淋;我们清净的本性虽是尊贵,还是要经千锤百炼来庄严喔!用什么庄严?持戒。以「众善奉行」来成就万德庄严;当然首先不能造恶、不能有人我,意业更须清净,这就是「诸恶莫作」。

  

  ◎守戒自在非束缚

  

  有人觉得佛陀为什么要制那么多戒律来束缚人?其实这就像为什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样。不要以为守戒很不自由,你守戒、守法才能得到快乐自在,而且有无量功德;不守戒就苦恼无边,不自在的牢狱灾害等你去自由受苦。

  

  ◎守戒安住法王城

  

  守戒--安守本分,身心安住法王城内,这是最极清净安详的。你不要想:「啊!这戒弄得我好束缚。」那是魔子魔孙的思想。要想:「守戒有法王城廓保护、有三宝加持,多么自在、平安、吉祥!」难道你真是罪障鬼,不会想好只会想坏的?那坏的事等你去做,苦的果报你就有得受!你真的不怕苦?惊恐预防为好,以免到时受苦啊!

  

  ◎如护浮囊守戒德

  

  渡苦海要靠浮囊,浮囊不能有破洞,连一针尖之孔也不能破。我们在人间想解脱自在,完全要靠戒德。大家要好好守戒,连小小的恶也不能做!把戒的浮囊保护好,这样才决定得解脱,佛陀菩萨皆为我们欢喜,切勿为我们流泪!

  

  ◎佛海指南依戒航

  

  大家要想行菩萨道,根本下手处就是要先了生死。了生死要先去除障碍,戒就是助我们除障的一个指导,是我们航向萨婆若海(佛果海)的一个指南。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悲告诉我们、指导我们,要我们依此来学习奉行。

  

  ◎苦海回头依戒行

  

  闻了佛法要做有智慧、觉悟的有情,要求有一个好归宿。苦海无边,向那里归宿呢?回头就是岸嘛!受戒这就是走回头路,也是最好、最好的开始。受了戒,然后依戒奉行,那佛法所有的好处你都能承受,这才是到家的好弟子。

  

  ◎做人间芬陀利华

  

  守住戒就是完美的人、圣德君子,是人间的芬陀利华啊!以此守戒功德回向西方,你现在虽是凡夫,将来就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芬陀利华即白莲华,人间最为稀有。)

  

  ◎身口守戒生定慧

  

  如何使身心安静下来?第一点就是要守戒。戒没守好,身、口乱动,怎能定下心来?戒守好就有定,心一定就有光明智慧,就像波浪之水澄静下来,日月光影都能反照。你好好发愤静下来,勉力克服一时,耐心拜佛、念佛,就能安然持戒。持戒才真快乐自在,犯戒即有苦不自在啊!

  

  ◎凡僧持戒人天供

  

  凡夫僧虽未证罗汉果,仍有贪、瞋、痴三毒,可是虽有三毒,却不敢造杀、盗、淫。为何不敢?有戒律在!他知道犯戒都是害人的,害了人自己不会得到解脱,所以不敢毁犯众戒。凡夫僧因有持戒的功德,所以能堪受人天供养,令供养者得福,可入解脱道;唯有守戒僧,佛法才常住。

  

  ◎以戒净己不贰过

  

  上等人知道自己过去无知造了罪业,现在后悔来不及了;如今藉持戒来清净自己,做到「君子不贰过」,就算从前有天大的罪业都能消灭。若不精进而懈怠,虽小罪亦难灭啊!慎之为要。因过去有恶业,今修善业有障碍要忍耐!

  

  ◎守戒自在戒神护

  

  持戒才是真正的安乐自在。初持戒总觉得有点难,但持到一个时候,自自然然就习惯了,不但不觉得难,还非常快乐!白天快乐,连晚上睡觉都是安乐,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你看守戒多么自在!诸位要有信心守净戒,戒神会守护你日夜平安、诸事吉祥。

  

  ◎守戒觉悟入佛位

  

  守戒就是觉悟的菩萨,不守戒就是迷惑的凡夫;守戒就能得解脱,不守戒就是生死的众生;守戒就能入菩萨位,不但菩萨位,还可入佛位呢!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聪明人!受戒即入佛位,世间有这样捷径事吗?

  

  ◎守戒香熏犯戒臭

  

  守戒就有道德、有戒香,有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破戒没有这种香气,都是「臭秽」,臭味多么难闻!有恶臭的人,谁愿意接近他?

  

  ◎忍一时苦永快乐

  

  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去,要抓住光阴坚持守清净戒,将来永久快乐;如果忍不下一时之苦而犯戒,那将来前途没希望,苦果也受不了,能不可怕吗?要坚忍啊!

  

  ◎戒德庄严龙神礼

  

  持戒虽重于断恶修善,但如果你外能仪表庄重,内有真诚道德,不只人对你恭敬,连龙天鬼神都会向你顶礼。守戒就有这样殊胜威德!不守戒不单没有功德,且被人轻视。仪态亦是戒,故不可犯威仪!谚云:君子不威则德不重!

  

  ◎守佛戒净化人间

  

  大家都能守戒,这世界就成了人间净土;若不守戒,这世界就成了人间苦海。「持、犯」是两条不同的路,看你如何走?走对了就成佛;走错了就恐怕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无畏精神好持戒

  

  我们无始以来的坏习气、坏习惯太多了,还有周遭重重情爱的障碍,不拿出大无畏的精神,怎能把戒持好?所谓「受戒容易持戒难」,大家要有勇敢,好好守戒清净!

  

  ◎制心净戒执持易

  

  戒真的是难持吗?「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一心在净戒上,没有不能执持的!执持,大家就安乐;不执持,大家都受苦。犯戒自害害他,太不值得了!不能老是做凡夫呀!这样太对不起自己的灵性了。我们的品德就是清净的灵性,万不可糟蹋自己灵性,请自珍重宝贵!

  

  ◎警觉惭愧不造恶

  

  我们人非但于动的时候会起烦恼、打妄想,就是在静的时候也一样胡思乱想。因此要时时有警觉心,当自心起了贪、瞋、痴等烦恼时,莫把烦恼带给他人,也不要随着烦恼去造恶,要能即时醒悟,并发惭愧心想:「我不能度脱他人了生死,怎可再把人拖到三涂去?」只要你有这种观想,就不会再造恶业。观想念佛--念众生皆是未来佛。

  

  ◎秉存良心不犯戒

  

  戒如何执持呢?只要你存点良心:「我害自己下地狱已够苦了,千万不能害人也下地狱!」这样想就不容易犯戒。因为犯戒都是有对象的,没有对象怎么会犯戒?要常常这样想,以策励自己身心安住戒法,真诚免自害害他!

  

  ◎佛眼照见不犯戒

  

  我们犯戒避开人的眼睛倒容易,但佛眼怎样避?佛的法身遍一切处,那里没有佛眼?你的心就在佛的眼内,「心即佛,佛即心」嘛!你一动念,佛陀就知道了。所以佛弟子只要记住:「佛眼时时在看着我」,这样就不敢犯戒了。

  

  ◎惭愧怖畏地狱苦

  

  想求生西方固然要念佛,也要守戒;万一犯了戒怎么办呢?生大惭愧、生大怖畏。佛陀在遗教经上告诉我们:「人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这并不是佛在骂人,没有惭愧根本就不配为人;你若畏三涂苦,受戒就会守戒。若胆大妄为的人,受戒犯了戒还无所谓的狂言:「我今天吃了它,它转世吃我就是了!」这种人不可与言,对他还有什么话说呢?说了也是多余的。所谓佛法虽广大慈悲,难度不信之人啊!天雨普润,亦难活无根草木呢!

  

  ◎以五戒补助国法

  

  杀、盗、淫、妄是根本戒,所谓根本戒,就是不论你有没有受戒,即使是世间没学佛的凡夫俗子,只要一犯都要受果报的。现在人对犯法都见怪不怪,趋于下流了;所以佛法的五戒,于国家社会有莫大的补助--补助法律之不足、补助社会伦常之振兴。法律是犯了法才判罪,佛法是制止人心于未犯,使人心不敢有恶念,更不敢做坏事。

  

  ◎毁戒鬼神扫足迹

  

  如果毁犯戒律,不仅人看不起你、连鬼神都对你不屑,甚至拿着扫把在后面扫你的足迹;惟恐你一身的污染,弄脏了三宝地啊!要是戒清净,人鬼神祇都向你顶礼呢!

  

  ◎成佛根基守五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皆以五戒为根本。能把五戒守好,可保持人身绝不堕落三涂;人的资格有了,那学佛就容易,成佛的根基已经有了。

  

  ◎以身作则度众生

  

  佛弟…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