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学佛陀嘛!就要守戒使自己的行为好,有了好榜样才能化度众生;否则别人看到你犯戒:「哦!亏你还是个佛教徒!做的事还没我们未信佛的人好。」这样能化度人来信佛吗?只要我们戒净、行为好,众生自会来共修。
◎没有受戒也要守
一般人有错误的观念:「我没有受戒,犯戒没关系。」五戒之中杀、盗、淫、妄是根本戒,不管受不受,犯了都是有罪的;好象国家法律即使你不懂,犯了也是要受法律制裁。人未受戒,造杀、盗、淫、妄就无罪吗?只有邪魔敢瞎说!愚昧因果敢不信!唉!可怜邪魔、愚人何日觉悟?
◎持戒守法好国民
不要怕守戒苦,持戒守法的人最快乐呢!就像受了五戒,首先你不会害人了;身不造杀、盗、淫,口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只会说好话,心也只是想好事。你看!这个「戒」好不好呢?我们守了戒,以后都是社会上的治安者,最起码是国民的一个好模范啊!你该明白了吧!
◎心空清净依戒行
你能依戒而行,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空,心空无染才清净!没有了贪瞋痴、杀盗淫,也没有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这就真像人了,没有这些你就是好人,有福啦!
◎念佛持戒必生西做为一位佛弟子总要守五戒!守五戒就是守身、口二业,只要你身、口能合乎轨道、不犯戒,那意业上的散乱就好象是小风浪一样,没关系;菩萨戒才谈到意业净。可是如果心动大瞋恨,来个口谤佛、谤法、谤僧、障人道业,一语出口又似万刃插心般的伤人,这些恶口罪业有时比用刀杀人还要厉害;要是身再造杀、盗、淫等罪,那就好象海上刮了十级大风浪一样,这样航行船只那能不翻沉呢?所以大家要多念佛,保持身、口清净,不造恶业。再要念佛持戒、持戒念佛,保持心清净,必定万人修万人去佛国。
◎生西方的挂号信
念佛就能生西方,为何还要持戒?这有个比喻,就像我们寄一封平信,还不是一样送达收信的人?但加个挂号就更稳妥。念佛是能生西方,加上守戒的功德,生西方更稳妥喔!当心!念佛不守戒,恐亦难生西;守戒不念佛,戒亦难持呀!当知:持戒要念佛,念佛要持戒,决定往生。
◎持戒念佛两相济修行以念佛为稳妥,念佛的原理、原则就包括持戒在里头。戒是三世诸佛因地的修行;果上的度他,戒是本迹。持戒念佛二法相济,戒才圆满无亏;其实,单凭戒功德生西方绰绰有余了,何况再加之念佛,那生西方决定品位高。
◎守好五戒学菩萨
五戒守好了,修菩萨道才有基础;五戒不守好,就没有学菩萨的基础。将相本无种,人人当自强!受了五戒以后,要更上一层受菩萨戒,菩萨戒才是成佛的大乘法宝。
◎发大心受菩萨戒
有人觉得只要受五戒就好了,一听到受菩萨戒,心里就畏惧:「我是凡夫嘛!怎能受菩萨戒?」佛法讲万法唯心,只要大心一发:「我的心与佛平等平等,佛能做到,我也要做到!」这样凡情就能革除,自然能担当受菩萨戒;若不发心,何日解脱?平时为人处事,固然不可自高自大,但学佛就要发愤向上,若不向上精进,那是慢性自杀呢!
◎离苦得乐无价宝
诸位来山求戒,这个戒体是无价之宝,非世间金钱所能比。世间之宝得而有失,无法令你究竟安乐,往往还带来灾祸;戒体之宝,只要你尽形寿恭敬奉行则永不灭失,能令你究竟离苦、彻底得乐,有利无弊,这才是真正无价之宝。此宝唯独佛家有,伸出戒手向佛海求,保证满载而归。
◎守菩萨戒圆佛道
依人的根性不同而有不同层次的戒:有声闻戒、菩萨戒。声闻戒守好,生死可了;菩萨戒守好,就真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菩萨戒彻底圆满,就是无上佛道圆证。
◎三聚净戒圆成佛
戒有三种含义:一、摄律仪戒,是无恶而不断。二、摄善法戒,是无善而不修。三、饶益有情戒,是无生而不度。戒的内容可说包括一切佛法。为什么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呢?诸恶你不断清净,众苦就受不完;诸善你不修到底,福慧就不圆满;众生你不度,就没有佛的大悲心。什么是佛?大悲心就是佛,大悲心就是要令众生离苦得乐。三聚净戒圆成,自然晋升佛果菩提。
◎犯戒比不受戒好
虽受了戒犯戒有罪过,但守戒的功德还是在;待犯戒堕地狱的恶报受尽了,便能承往昔守戒的功德得解脱。如果怕犯戒而不敢受戒,就永远不能解脱。佛世就有比丘尼前世犯戒,苦报受尽出地狱,今世再受戒修行而证罗汉果呢!
◎胆大受戒胆小守
我们受戒时要胆大、不要怕;一受戒后胆就要小,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好好守住戒法不可犯!
◎满分诚敬上品戒
所谓「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受戒时能发满分的诚敬心,就能得圆满的感应而得到上品戒体。有上品戒体的功德,戒才能持得好,即使临恶劣的环境,仗着戒功德就可化解而不犯。所谓的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并非佛陀有差别心,这完全是自己的发心。你有满分的诚敬心,就能得到上品;如果诚敬度不够,那就是中、下品。希望你们能发向上心,得如来上品清净戒,生西方亦是上品。
◎饭食之间不忘道
我们佛家吃饭要食存五观,不要心想着这菜好吃或者没有味,那是犯戒的!要食存五观、心中念佛。恐怕你们功夫打失,我们还放佛号录音带,帮助你们一面吃一面念佛,饭食之间都不要忘了道心。道心与吃饭一样重要,不吃饭则色身难活,不念佛则法身难恢复无量光寿啊!
◎和柔尊他好守戒
我们的本性与佛平等无二,我们不但要尊贵自己,也要尊贵他人。尊贵自己是要放在心里,对外面一切人事则要和柔,这样受戒行道才能离无谓的烦恼,才不容易犯斗争戒。愚蠢苦恼人犯的毛病,多是自大看不起对方,这是最令人反感的;让人对我们的行为反感,这是最吃亏的地方。所以佛陀教我们处事要忍让,对人多尊敬,这不单于己有好处,同时与人结善缘,成就未来的菩提道而圆成佛果。和柔尊他就有这样广大的利益,我慢贡高将是自害。
陆、居家修道
◎度亲生西至上孝
怎样孝顺父母?除恭敬供养外,还要度父母好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究竟安乐的至上孝道。可惜世人不知、不明孝道之真谛;反而有误为父母加苦者呢!
◎度亲离尘出世孝
佛法教人孝顺之道,要劝导父母归敬三宝、断恶修善,究竟了脱轮回六道之苦,得涅槃寂静之乐;所谓「父母离尘垢,子孝方成就」,这种出世间的孝才是真孝。世间一般说的孝,就是给父母穿得好、吃得好,比如杀只鸡给父母补一下;这种孝道不但对父母无益,反而造杀业增加彼此的罪过。如此所说若不同意,你可行世间孝令父母现前身心安乐;但出世之孝才能令父母灵魂永远自在。观念不同、知解有别,不妨各行孝道可也!待福智开朗,望汝等早日一心归命,恢复本觉,度父母心灵出世,才是大孝道。
◎业障聚会自找苦
你想健康,偏偏有病痛来缠身;谁不想发财?偏偏是贫穷;这些求不得苦太多了!怨憎会:你不想相会的偏偏就会在一起。你以为有儿女就是好?佛法讲:「儿是冤家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六道众生就是业力相聚会。这样一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人生,都是你自造、自己找来的,非是他人主动使你苦,别人又何以不给你快乐?
◎拥护三宝代代好
想要子子代代好吗?世间有句话:「祖宗培德厚,万代子孙昌。」就是祖宗积德厚,有这种道德,子孙自然都是很好,且荣宗耀祖的;不是子孙会闯祸,弄得全家灭亡,那是做了灭天良的事情,子孙才有祸。你做了福利人的事,子孙就有福;你再拥护三宝,子孙都得解脱成佛道。
◎讨债还债作儿女
谁叫你前世要骗他的钱、欠他的债,所以才生个不顺心的败家子;你前生如果多布施,就会生个还债发财、报恩兴家的好儿女。善恶苦乐之报,全操在自身,你要修好因。
◎看破世乐苦根源
要知道世间乐是苦的根源,这点若不明白而依旧在五欲上沉迷,那就没办法了脱了。你们如果不刻骨铭心地知道世间的乐是苦,那还是道地的凡夫,也就不配称为佛弟子。既不知道世间乐是苦,又怎能看破放下?不看破放下,怎能得到自在?无智人误把欲情当快乐,所以永久受苦。
◎富贵迷道堕三涂
人一有了富贵,很少不贪迷五欲的,一贪迷就堕到三涂里,所以千万不要费心进取世间的假富贵;务要惊觉!
◎知足修行解脱乐
太多人都是自找麻烦,什么都贪得无厌;总认为财多最好,股票涨价才好。涨、涨、涨,心里好快乐!一跌下来怎么样?觉都睡不好、饭也吃不下,这不是活活找苦受吗?知足才能常乐,学佛才能究竟解脱,这才是真快乐、永恒的自在。你想要吗?修行即解脱,知足常安乐。
◎道德快乐天下平
世间富贵不一定就快乐,甚至还带来大祸!有道德才是真快乐。什么是道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德是学佛的根本,将心修好、身修好,才能进一步达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就是人间佛国了,但不能以此为圆满喔!
◎五欲尽舍出生死
佛陀出家时,舍九五之尊、富有四海;更要舍「五欲」;五欲是咸水、是毒药,享受五欲法身慧命就死了,只能长养你的罪业身、生死根!唯有断五欲,方可出生死而活法身。现在你虽学佛,不舍掉欲恶,怎能成就清净大道?
◎布施名利自在乐
要怎样处理世间的名利呢?很简单:有名利时就让给人…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