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學佛陀嘛!就要守戒使自己的行爲好,有了好榜樣才能化度衆生;否則別人看到你犯戒:「哦!虧你還是個佛教徒!做的事還沒我們未信佛的人好。」這樣能化度人來信佛嗎?只要我們戒淨、行爲好,衆生自會來共修。
◎沒有受戒也要守
一般人有錯誤的觀念:「我沒有受戒,犯戒沒關系。」五戒之中殺、盜、淫、妄是根本戒,不管受不受,犯了都是有罪的;好象國家法律即使你不懂,犯了也是要受法律製裁。人未受戒,造殺、盜、淫、妄就無罪嗎?只有邪魔敢瞎說!愚昧因果敢不信!唉!可憐邪魔、愚人何日覺悟?
◎持戒守法好國民
不要怕守戒苦,持戒守法的人最快樂呢!就像受了五戒,首先你不會害人了;身不造殺、盜、淫,口不兩舌、惡口、妄言、绮語,只會說好話,心也只是想好事。你看!這個「戒」好不好呢?我們守了戒,以後都是社會上的治安者,最起碼是國民的一個好模範啊!你該明白了吧!
◎心空清淨依戒行
你能依戒而行,心就清淨。清淨心就是空,心空無染才清淨!沒有了貪瞋癡、殺盜淫,也沒有兩舌、惡口、妄言、绮語,這就真像人了,沒有這些你就是好人,有福啦!
◎念佛持戒必生西做爲一位佛弟子總要守五戒!守五戒就是守身、口二業,只要你身、口能合乎軌道、不犯戒,那意業上的散亂就好象是小風浪一樣,沒關系;菩薩戒才談到意業淨。可是如果心動大瞋恨,來個口謗佛、謗法、謗僧、障人道業,一語出口又似萬刃插心般的傷人,這些惡口罪業有時比用刀殺人還要厲害;要是身再造殺、盜、淫等罪,那就好象海上刮了十級大風浪一樣,這樣航行船只那能不翻沈呢?所以大家要多念佛,保持身、口清淨,不造惡業。再要念佛持戒、持戒念佛,保持心清淨,必定萬人修萬人去佛國。
◎生西方的挂號信
念佛就能生西方,爲何還要持戒?這有個比喻,就像我們寄一封平信,還不是一樣送達收信的人?但加個挂號就更穩妥。念佛是能生西方,加上守戒的功德,生西方更穩妥喔!當心!念佛不守戒,恐亦難生西;守戒不念佛,戒亦難持呀!當知:持戒要念佛,念佛要持戒,決定往生。
◎持戒念佛兩相濟修行以念佛爲穩妥,念佛的原理、原則就包括持戒在裏頭。戒是叁世諸佛因地的修行;果上的度他,戒是本迹。持戒念佛二法相濟,戒才圓滿無虧;其實,單憑戒功德生西方綽綽有余了,何況再加之念佛,那生西方決定品位高。
◎守好五戒學菩薩
五戒守好了,修菩薩道才有基礎;五戒不守好,就沒有學菩薩的基礎。將相本無種,人人當自強!受了五戒以後,要更上一層受菩薩戒,菩薩戒才是成佛的大乘法寶。
◎發大心受菩薩戒
有人覺得只要受五戒就好了,一聽到受菩薩戒,心裏就畏懼:「我是凡夫嘛!怎能受菩薩戒?」佛法講萬法唯心,只要大心一發:「我的心與佛平等平等,佛能做到,我也要做到!」這樣凡情就能革除,自然能擔當受菩薩戒;若不發心,何日解脫?平時爲人處事,固然不可自高自大,但學佛就要發憤向上,若不向上精進,那是慢性自殺呢!
◎離苦得樂無價寶
諸位來山求戒,這個戒體是無價之寶,非世間金錢所能比。世間之寶得而有失,無法令你究竟安樂,往往還帶來災禍;戒體之寶,只要你盡形壽恭敬奉行則永不滅失,能令你究竟離苦、徹底得樂,有利無弊,這才是真正無價之寶。此寶唯獨佛家有,伸出戒手向佛海求,保證滿載而歸。
◎守菩薩戒圓佛道
依人的根性不同而有不同層次的戒:有聲聞戒、菩薩戒。聲聞戒守好,生死可了;菩薩戒守好,就真達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菩薩戒徹底圓滿,就是無上佛道圓證。
◎叁聚淨戒圓成佛
戒有叁種含義:一、攝律儀戒,是無惡而不斷。二、攝善法戒,是無善而不修。叁、饒益有情戒,是無生而不度。戒的內容可說包括一切佛法。爲什麼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衆生呢?諸惡你不斷清淨,衆苦就受不完;諸善你不修到底,福慧就不圓滿;衆生你不度,就沒有佛的大悲心。什麼是佛?大悲心就是佛,大悲心就是要令衆生離苦得樂。叁聚淨戒圓成,自然晉升佛果菩提。
◎犯戒比不受戒好
雖受了戒犯戒有罪過,但守戒的功德還是在;待犯戒墮地獄的惡報受盡了,便能承往昔守戒的功德得解脫。如果怕犯戒而不敢受戒,就永遠不能解脫。佛世就有比丘尼前世犯戒,苦報受盡出地獄,今世再受戒修行而證羅漢果呢!
◎膽大受戒膽小守
我們受戒時要膽大、不要怕;一受戒後膽就要小,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好好守住戒法不可犯!
◎滿分誠敬上品戒
所謂「一分誠敬,一分感應」,受戒時能發滿分的誠敬心,就能得圓滿的感應而得到上品戒體。有上品戒體的功德,戒才能持得好,即使臨惡劣的環境,仗著戒功德就可化解而不犯。所謂的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並非佛陀有差別心,這完全是自己的發心。你有滿分的誠敬心,就能得到上品;如果誠敬度不夠,那就是中、下品。希望你們能發向上心,得如來上品清淨戒,生西方亦是上品。
◎飯食之間不忘道
我們佛家吃飯要食存五觀,不要心想著這菜好吃或者沒有味,那是犯戒的!要食存五觀、心中念佛。恐怕你們功夫打失,我們還放佛號錄音帶,幫助你們一面吃一面念佛,飯食之間都不要忘了道心。道心與吃飯一樣重要,不吃飯則色身難活,不念佛則法身難恢複無量光壽啊!
◎和柔尊他好守戒
我們的本性與佛平等無二,我們不但要尊貴自己,也要尊貴他人。尊貴自己是要放在心裏,對外面一切人事則要和柔,這樣受戒行道才能離無謂的煩惱,才不容易犯鬥爭戒。愚蠢苦惱人犯的毛病,多是自大看不起對方,這是最令人反感的;讓人對我們的行爲反感,這是最吃虧的地方。所以佛陀教我們處事要忍讓,對人多尊敬,這不單于己有好處,同時與人結善緣,成就未來的菩提道而圓成佛果。和柔尊他就有這樣廣大的利益,我慢貢高將是自害。
陸、居家修道
◎度親生西至上孝
怎樣孝順父母?除恭敬供養外,還要度父母好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究竟安樂的至上孝道。可惜世人不知、不明孝道之真谛;反而有誤爲父母加苦者呢!
◎度親離塵出世孝
佛法教人孝順之道,要勸導父母歸敬叁寶、斷惡修善,究竟了脫輪回六道之苦,得涅槃寂靜之樂;所謂「父母離塵垢,子孝方成就」,這種出世間的孝才是真孝。世間一般說的孝,就是給父母穿得好、吃得好,比如殺只雞給父母補一下;這種孝道不但對父母無益,反而造殺業增加彼此的罪過。如此所說若不同意,你可行世間孝令父母現前身心安樂;但出世之孝才能令父母靈魂永遠自在。觀念不同、知解有別,不妨各行孝道可也!待福智開朗,望汝等早日一心歸命,恢複本覺,度父母心靈出世,才是大孝道。
◎業障聚會自找苦
你想健康,偏偏有病痛來纏身;誰不想發財?偏偏是貧窮;這些求不得苦太多了!怨憎會:你不想相會的偏偏就會在一起。你以爲有兒女就是好?佛法講:「兒是冤家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六道衆生就是業力相聚會。這樣一個世界、一個國家、一個人生,都是你自造、自己找來的,非是他人主動使你苦,別人又何以不給你快樂?
◎擁護叁寶代代好
想要子子代代好嗎?世間有句話:「祖宗培德厚,萬代子孫昌。」就是祖宗積德厚,有這種道德,子孫自然都是很好,且榮宗耀祖的;不是子孫會闖禍,弄得全家滅亡,那是做了滅天良的事情,子孫才有禍。你做了福利人的事,子孫就有福;你再擁護叁寶,子孫都得解脫成佛道。
◎討債還債作兒女
誰叫你前世要騙他的錢、欠他的債,所以才生個不順心的敗家子;你前生如果多布施,就會生個還債發財、報恩興家的好兒女。善惡苦樂之報,全操在自身,你要修好因。
◎看破世樂苦根源
要知道世間樂是苦的根源,這點若不明白而依舊在五欲上沈迷,那就沒辦法了脫了。你們如果不刻骨銘心地知道世間的樂是苦,那還是道地的凡夫,也就不配稱爲佛弟子。既不知道世間樂是苦,又怎能看破放下?不看破放下,怎能得到自在?無智人誤把欲情當快樂,所以永久受苦。
◎富貴迷道墮叁塗
人一有了富貴,很少不貪迷五欲的,一貪迷就墮到叁塗裏,所以千萬不要費心進取世間的假富貴;務要驚覺!
◎知足修行解脫樂
太多人都是自找麻煩,什麼都貪得無厭;總認爲財多最好,股票漲價才好。漲、漲、漲,心裏好快樂!一跌下來怎麼樣?覺都睡不好、飯也吃不下,這不是活活找苦受嗎?知足才能常樂,學佛才能究竟解脫,這才是真快樂、永恒的自在。你想要嗎?修行即解脫,知足常安樂。
◎道德快樂天下平
世間富貴不一定就快樂,甚至還帶來大禍!有道德才是真快樂。什麼是道德?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道德是學佛的根本,將心修好、身修好,才能進一步達到家齊、國治、天下平,那就是人間佛國了,但不能以此爲圓滿喔!
◎五欲盡舍出生死
佛陀出家時,舍九五之尊、富有四海;更要舍「五欲」;五欲是鹹水、是毒藥,享受五欲法身慧命就死了,只能長養你的罪業身、生死根!唯有斷五欲,方可出生死而活法身。現在你雖學佛,不舍掉欲惡,怎能成就清淨大道?
◎布施名利自在樂
要怎樣處理世間的名利呢?很簡單:有名利時就讓給人…
《靈岩甘靈第一集 參、明信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