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在家律学概说(果清律师)▪P4

  ..续本文上一页盖、掉悔盖、疑盖。这些烦恼都要把它去除。我们一举一动要摄护根门,六根门头要守护好,不要随便的虚妄分别。不虚妄分别,就不取著。不取著就没有生死的苦果。可以说,我们就能够获得解脱。

  乙六、忏悔

  接著第六就是忏悔。假如我们从受戒以来,对于戒法轻的、重的都不曾毁犯,这个叫做本净,本来清净。假如受了戒,你有所毁犯,但是你肯发露忏悔,这个叫做忏净,忏悔恢复清净。所以《涅槃经》这么说:“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常常不会犯到恶法。“设有过失”,假设他的身口意有了过失,“即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对于师长、同学,终究不覆藏他的过失。能够发起大惭愧心,自己责备自己。“不敢复作”,不敢再去造作。对于轻的罪过,生起重大罪过的想法。你看,大菩萨都是如此的。这就是讲到忏悔恢复清净的办法是非常切要的。我们都要如此,有了过失就应当赶快发露忏悔,不要使令它隔宿。对于诸多的小罪,要生起大的恐怖畏惧之心。应当要恭敬佛陀所制的禁戒。要善于护持讥嫌的这些小戒,轻的戒。

  乙七、加行

  接著第七项,讲到加行。我们持戒加行的功夫是怎么样呢?在家菩萨要广修六度万行。在广修六度万行的当下,要离一切相。所以在《金刚经》上说:能够离开一切相,行一切的善法,当下就是证入无上佛果菩提无漏的善因。这个非常殊胜。所以我们广修六度万行的当下,要离开一切相。在离开一切相的当下,要广修六度万行。所以古德就有两句话这么说:“观空则万行沸腾,涉有则一道清净。”假如我们观空,就是三轮体空。观空的当下,我们要万行沸腾,六度万行炽然地这么去修行。“涉有则一道清净”,“涉有”也就是广修六度万行的当下,要一道清净。“一道清净”是什么?也就是三轮体空。所以我们不要偏一边,不要偏于空的一边,也不要偏于有的这一边。要空有圆融,合乎中道第一义谛。所以观空当下,万行沸腾。涉有的当下,要一道清净,三轮体空。这个就是加行的功夫。我们在家众虽然处在不好的环境,有种种的烦恼、事务牵缠,我们要跟维摩诘居士学习。维摩诘居士示现在家的身分,有妻子儿女,但是他绝对不染著。他心心念念都不离开菩提心。心心念念就是在度脱众生。“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同月不住空”,就如同莲花处在淤泥而不染;又好像日月行空不住空的情形一般。要这样学习。这样子,你们就难能可贵了。

  乙八、具足五种心

  接著,第八要具足五种心,我们才能够将戒持好。哪五种心呢?第一就是菩提心。要具足菩提心,我们才能够将戒法持好。菩提心是什么呢?菩提心也就是《观经》的三心—至诚心、深心,还有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起信论》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的内涵。至诚心是什么意思?我们身口意三业,要至诚恳切的,老老实实的,将一切的恶法都要断除。所有的虚妄都要尽除。深心是什么呢?乐集一切善法之心,叫做深心。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深心也就是深信之心。譬如我们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就是祖师或者佛祖都现前要我们改修他法,我们都不改变我们原有的信心,这个就是深信之心。另外好乐积集一切善法之心,也是深心的内容。还有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大悲心是什么意思?“欲拔一切众生苦”的心,就是大悲心。这个就是所谓的菩提心—上求诸佛的觉道,下化无边有情的心。然后心心念念不要离开菩提心。离开菩提心修一切的善法,都变成魔业。

  第二要有孝顺心。什么孝顺心?在《梵网菩萨戒》讲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等等。这个就是孝顺心。我们持戒要具足孝顺心。一切的男子曾经都做过我们的父亲;一切的女人都做过我们的母亲。“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我生生世世没有不是从他们受生的,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既然有孝顺心,怎么会毁犯戒法去恼害众生?假如恼害众生,就不合乎孝顺之道了。所以有孝顺心的话,我们也就不会犯戒。

  第三就是慈悲心。慈者予乐,悲者拔苦。众生没有安乐,众生有种种苦恼,我们要拔除众生的苦恼,要给予众生安乐,就是慈悲心。我们有这个心也就不容易犯戒,也容易将戒持好。

  接著,恭敬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他亲近善知识,如法修行,将来都能成佛。既然如此,我们恭敬尊重都来不及,怎么可以轻慢呢?所以不但对师长,对于良师益友,要好好的恭敬,就是其他同参道友,其他一切众生,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所以印祖也常常开示说:诚敬这一法,三世诸佛再来,都不会变异的。所以这个非常要紧

  第五真心。真心也就是常住佛性之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真如本性。我们就体念到:一切众生皆有真如本性,他将来都能成佛。我们怎么可以随便恼害他呢?我们要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种体性是常住不变的。所以佛性是一切众生都有当来佛果的这一种体性,这一种体性是以不改变作为意义的。这个也就是前面常住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有真心,也就是常住佛性心。

  以上,我们假如具足这五心的话,绝对不容易犯戒,一定可以将戒法持得好。

  甲六、结劝

  最后一个就是结劝—结束劝勉。以上所说的,就是〈在家律学概说〉,已经说完。用意就是要诸位从此之后,好好耐心的学习。要有恒长之心,要耐心的学习,将开遮持犯学习得非常好、持得非常好。开遮持犯认识清楚,你才有资格、具备条件持好戒。开遮持犯都不了解,那你就不能够将戒持好。所以要好好的学习。以后的每星期六这个时间,都有法师陆续的来为诸位讲解。这里头讲开遮持犯的相状非常详细。要用心的学习,才能够学好的。那么将这个持戒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我们的品位一定非常殊胜。

  今天就说到这儿。最后我们就回向。

  讲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在家律学概说(果清律师)》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菩萨学处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