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蓋、掉悔蓋、疑蓋。這些煩惱都要把它去除。我們一舉一動要攝護根門,六根門頭要守護好,不要隨便的虛妄分別。不虛妄分別,就不取著。不取著就沒有生死的苦果。可以說,我們就能夠獲得解脫。
乙六、忏悔
接著第六就是忏悔。假如我們從受戒以來,對于戒法輕的、重的都不曾毀犯,這個叫做本淨,本來清淨。假如受了戒,你有所毀犯,但是你肯發露忏悔,這個叫做忏淨,忏悔恢複清淨。所以《涅槃經》這麼說:“菩薩摩诃薩,常不犯惡。”“菩薩摩诃薩”,就是大菩薩。常常不會犯到惡法。“設有過失”,假設他的身口意有了過失,“即時忏悔,于師同學,終不覆藏”,對于師長、同學,終究不覆藏他的過失。能夠發起大慚愧心,自己責備自己。“不敢複作”,不敢再去造作。對于輕的罪過,生起重大罪過的想法。你看,大菩薩都是如此的。這就是講到忏悔恢複清淨的辦法是非常切要的。我們都要如此,有了過失就應當趕快發露忏悔,不要使令它隔宿。對于諸多的小罪,要生起大的恐怖畏懼之心。應當要恭敬佛陀所製的禁戒。要善于護持譏嫌的這些小戒,輕的戒。
乙七、加行
接著第七項,講到加行。我們持戒加行的功夫是怎麼樣呢?在家菩薩要廣修六度萬行。在廣修六度萬行的當下,要離一切相。所以在《金剛經》上說:能夠離開一切相,行一切的善法,當下就是證入無上佛果菩提無漏的善因。這個非常殊勝。所以我們廣修六度萬行的當下,要離開一切相。在離開一切相的當下,要廣修六度萬行。所以古德就有兩句話這麼說:“觀空則萬行沸騰,涉有則一道清淨。”假如我們觀空,就是叁輪體空。觀空的當下,我們要萬行沸騰,六度萬行熾然地這麼去修行。“涉有則一道清淨”,“涉有”也就是廣修六度萬行的當下,要一道清淨。“一道清淨”是什麼?也就是叁輪體空。所以我們不要偏一邊,不要偏于空的一邊,也不要偏于有的這一邊。要空有圓融,合乎中道第一義谛。所以觀空當下,萬行沸騰。涉有的當下,要一道清淨,叁輪體空。這個就是加行的功夫。我們在家衆雖然處在不好的環境,有種種的煩惱、事務牽纏,我們要跟維摩诘居士學習。維摩诘居士示現在家的身分,有妻子兒女,但是他絕對不染著。他心心念念都不離開菩提心。心心念念就是在度脫衆生。“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同月不住空”,就如同蓮花處在淤泥而不染;又好像日月行空不住空的情形一般。要這樣學習。這樣子,你們就難能可貴了。
乙八、具足五種心
接著,第八要具足五種心,我們才能夠將戒持好。哪五種心呢?第一就是菩提心。要具足菩提心,我們才能夠將戒法持好。菩提心是什麼呢?菩提心也就是《觀經》的叁心—至誠心、深心,還有回向發願心。也就是《起信論》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的內涵。至誠心是什麼意思?我們身口意叁業,要至誠懇切的,老老實實的,將一切的惡法都要斷除。所有的虛妄都要盡除。深心是什麼呢?樂集一切善法之心,叫做深心。根據善導大師的解釋,深心也就是深信之心。譬如我們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就是祖師或者佛祖都現前要我們改修他法,我們都不改變我們原有的信心,這個就是深信之心。另外好樂積集一切善法之心,也是深心的內容。還有大悲心,回向發願心。大悲心是什麼意思?“欲拔一切衆生苦”的心,就是大悲心。這個就是所謂的菩提心—上求諸佛的覺道,下化無邊有情的心。然後心心念念不要離開菩提心。離開菩提心修一切的善法,都變成魔業。
第二要有孝順心。什麼孝順心?在《梵網菩薩戒》講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等等。這個就是孝順心。我們持戒要具足孝順心。一切的男子曾經都做過我們的父親;一切的女人都做過我們的母親。“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我生生世世沒有不是從他們受生的,所以六道衆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既然有孝順心,怎麼會毀犯戒法去惱害衆生?假如惱害衆生,就不合乎孝順之道了。所以有孝順心的話,我們也就不會犯戒。
第叁就是慈悲心。慈者予樂,悲者拔苦。衆生沒有安樂,衆生有種種苦惱,我們要拔除衆生的苦惱,要給予衆生安樂,就是慈悲心。我們有這個心也就不容易犯戒,也容易將戒持好。
接著,恭敬心。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只要他親近善知識,如法修行,將來都能成佛。既然如此,我們恭敬尊重都來不及,怎麼可以輕慢呢?所以不但對師長,對于良師益友,要好好的恭敬,就是其他同參道友,其他一切衆生,我們都要有恭敬之心。所以印祖也常常開示說:誠敬這一法,叁世諸佛再來,都不會變異的。所以這個非常要緊
第五真心。真心也就是常住佛性之心。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都有真如本性。我們就體念到:一切衆生皆有真如本性,他將來都能成佛。我們怎麼可以隨便惱害他呢?我們要了知“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種體性是常住不變的。所以佛性是一切衆生都有當來佛果的這一種體性,這一種體性是以不改變作爲意義的。這個也就是前面常住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有真心,也就是常住佛性心。
以上,我們假如具足這五心的話,絕對不容易犯戒,一定可以將戒法持得好。
甲六、結勸
最後一個就是結勸—結束勸勉。以上所說的,就是〈在家律學概說〉,已經說完。用意就是要諸位從此之後,好好耐心的學習。要有恒長之心,要耐心的學習,將開遮持犯學習得非常好、持得非常好。開遮持犯認識清楚,你才有資格、具備條件持好戒。開遮持犯都不了解,那你就不能夠將戒持好。所以要好好的學習。以後的每星期六這個時間,都有法師陸續的來爲諸位講解。這裏頭講開遮持犯的相狀非常詳細。要用心的學習,才能夠學好的。那麼將這個持戒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我們的品位一定非常殊勝。
今天就說到這兒。最後我們就回向。
講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刹。
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
摩诃般若波羅蜜。
《在家律學概說(果清律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