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见──九十七年春季学界禅七导师开示
(一)980104
禅七最重要的是要坐到一支好香,有了这一支好香,佛法的心要、精髓,就能够通达无碍。
初初打坐,腿酸、腿痛、腰酸背痛,必须要忍耐,这是第一关。经过这段时间以后,这念心慢慢沉淀,心清净了,达到绝对的境界,超越时间和空间,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个钟头一剎那就过去了,这就是好香。
佛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下种」,如果修行学佛没有在这个地方用功,虽然听了很多道理,仍然和这个理不相应。所谓「不相应」,是指心还在活动当中、还在无明当中、还在空虚当中,对于菩提和涅槃的认识如隔靴搔痒。如果明白心性的道理,对于佛经所说的道理就能了解,这就是理,这个理就是心性。
「心」就是菩提心,「性」就是空性,就是寂静无为。心性是本具的,由转识成智、转染成净,慢慢熏习得来的。凡夫的心就像一潭浑水,里面有泥土、有尘沙,还有很多波浪。波浪就是指妄想,一个念头就是一层浪。经上说,众生从早到晚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白天起心动念,有善念、恶念、杂念;晚上作梦也是一样,不论是好梦或是恶梦,都是第六意识在攀缘、在起心动念,所以白天也是妄想,晚上也是妄想。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念头的生灭,「观」就是注意自己,注意自己的心、口、身。早上一起床,「起床了」,这是一个念头;起床以后穿衣服,这又是一个念头;衣服穿好了,又要穿袜子,这又是一个念头;袜子穿好了,要穿鞋子,这又是一个念头;鞋子穿好了,就去漱口、洗脸,这又是一个念头……就是这样注意自己现在在起什么念头。观察自心的生灭,发现念念都在生灭当中,这就是生死。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灭,一个生灭就是一重生死,所以,念头是非常重要的。念头有善的、有恶的,善恶夹杂。一般人善的念头不多,坏的念头多,名利财色、我执我所、人我是非,从早到晚,念念不停,就这样过了一生。这就是人之所以有生、有死。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为雪山童子,在雪山打坐时,听到罗剎鬼在空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雪山童子一听到,觉得:「这是人生的真理!」「诸行无常」就是指我们的心从早到晚都在起心动念,白天也是生灭,晚上也是在生灭当中,这就是无常。人的一生,从小至少、至壮、至老、至死,都是无常,要悟到无常的道理。
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是无常,是生灭,是属于大期的生灭。成、住、坏、空,成就是形成,住是安住,我们现在都住在这个地球上。现在地球慢慢在坏、在老化,到最后就消灭掉了、就空掉了,这就是无常。人也是这样,从出生到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这个过程都是无常,所以我们自己要警觉,「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有生就有死,都是在生灭当中。试看,从过去到现在,有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没有。因为一切是无常,有生一定有死。
周朝彭祖姓钱名铿,有四十多个太太、五十多个儿子,他活了八百岁,照理说应该很满足了,但是他还是在向上天祷告,希望他的寿命延长。事实上,不管是人、动物或植物,有生一定有死,诸行无常。无常就不是永久存在,因缘和合了,这件事情就存在,因缘过去了,这个事件就灭掉,所以说「诸法从缘起」,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
雪山童子听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两句话,觉得是人生的真理。修行就是要追求真理,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现代的科学、哲学都是相对的,为什么说是相对的?现在发明一个公式出来,过一段时间就要修改,这就是有漏,就是属于相对的。雪山童子听了这两句话,知道下面还有两句,这两句一定更宝贵,就追问罗剎鬼:「你刚才讲这两句话,很有意义,是不是还有下面两句真理和名言?希望你告诉我。」罗剎鬼回答:「你要知道,这两句话是过去佛讲的,是我在过去佛那里听来的,你要听下面两句,可没那么简单。」接着又说:「我喜欢吃人肉,如果你把身体布施给我,我就把剩下的两句话告诉你。」
雪山童子听了马上说:「我过去生生世世不断地精进行道,舍此受身不知多少劫,目的就是在追求无上道。我愿意把身体布施给你,我是不会打妄语的,就这么约定了!」于是罗剎鬼就告诉他最后两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禅坐就是希望这念心契入寂灭境界,十方诸佛都是如此成道的。证到寂灭,寿命无量,智慧无穷,十方三世所有一切时空统统都在这念心当中。雪山童子听了,忽然一下契悟了:「这是我多生多劫追求的真理,我现在死也瞑目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到人生的至道,即使晚上就死,也很值得。雪山童子咬破指头,用血在岩石上写下这四句话。最后雪山童子爬上高树向下跳,准备布施身体供养罗剎鬼,这时罗剎鬼恢复忉利天主释提桓因的原貌,接住雪山童子,并说:「我是来试验你的道心,你真正是修菩萨行的人。」
--------------------------------------------------------------------------------
(二)980111
释迦牟尼佛将心法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传给阿难尊者。有一天,阿难尊者在外托钵乞化,看到路边树林里有一位出家众在打坐,口中念念有词:「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一听,这不是什么佛法,也不是什么道,这样的知见,修几千年、几万年也不可能成道。于是,阿难尊者上前问:「您刚才念的是什么?我想再听一听。」这位沙门就说,人如果活了一百岁,没有见过水潦鹤,实在很遗憾;如果能看到水潦鹤,就算只活一天也很满足。阿难尊者说:「唉呀!您把这四句话弄错了,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这个就是无上道,是过去佛传下来的。」生灭法,就是诸行无常的道理。活了近百年,现在才听到无上的道理,死也暝目了。
这位沙门心想:「阿难尊者是佛的传人,当然是要相信他。」第二天,阿难尊者又从这里经过,又听到这个沙门在念:「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觉得很奇怪,问道:「昨天才告诉您,怎么今天还是念错呢?」这位沙门说:「昨天回去后,我跟我的师父说,师父听了不高兴,就说:『阿难老朽,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说的才是对的。』」阿难一听,心想:「释迦牟尼佛的法传给迦叶尊者,再传给我,才相隔几十年时间,已没有人相信我说的法,不但不相信,而且还说我老朽不堪。」阿难尊者觉得佛法很难传承,圣人不能住世了。为什么?阿难尊者已经证到阿罗汉的圣果,毁谤圣人会堕入三涂恶道,所以不希望让人毁谤圣者造恶业。于是阿难尊者说:「毁谤圣人的罪过是很重的,我还是赶快入灭吧!」便通知他的弟子:「我明天要在恒河上空入涅槃,你们皆可前来礼拜。」为什要在恒河上空呢?因为在恒河这一边,对面的弟子不甘心;在那一边,这一边的居士不服气,所以阿难说:「你们两边都不要争,我干脆在恒河上空入涅槃。」到了中午,恒河两岸的国王、信众都到齐了,阿难尊者升到高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空中行、空中卧……现了十八种神通,然后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的色身烧掉。舍利像雨一样飞落恒河两岸,弟子们留取舍利供养,增长福报。
世间修行的人很多,但成道的人很少──修道的如牛毛,成道的如麟角,主要就是因为不了解什么是无上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说自己是佛菩萨的化身、是佛菩萨转世。要知道佛性空寂,实际理地,一法不立,我们的心当中绝对不能有一点点杂质,不能有一点点东西存在,这样才是圣。所谓「超凡入圣」,什么是「圣」?就是心当中达到寂静无为的境界,而且经过检讨反省,把心中的烦恼、垃圾统统漏掉,「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证禅心」,这样才真正是圣位。我们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就能判断哪些人讲话是正,哪些人讲话是邪,哪些人讲话是骗人的。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一个是智,一个是理。智就是能观之智,理就是觉悟之理、空性之理。儒家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这一念心不可须臾离开,不能有一剎那离开本具的觉性,时时刻刻都要有正念;因为没有正念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没有了。所以,打坐先要契悟、明白这些道理。
--------------------------------------------------------------------------------
(三)980118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把正法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再传给阿难尊者。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达磨祖师是第一个阶段,只传僧、不传俗,传衣又传法。所谓传法,就是要印证此人是不是真正悟到这念心;印证了以后,就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下来。佛有粪扫衣和金缕衣,粪扫衣是平常所着的袈裟;金缕衣是用金丝打造出来的,佛佛相传。
达磨祖师将释迦牟尼佛的袈裟带到中国,之后传到六祖大师。从六祖大师,一直到虚云老和尚,称为祖师、祖庭,这段期间只传法、不传衣,传法是以出家众为主、在家众为辅,称之为「普传」。从虚云老和尚一直到现在,称之为「广传」,是传法不传衣,传僧又传俗,希望每个人都悟到本具的这念心。
释迦牟尼佛到达磨祖师是单传,所谓「单传」是只传僧众,传法又传衣;六祖大师以后称为普传,只传法不传衣,以出家众为主,居士为辅…
《正知见──九十七年春季学界禅七导师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