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知見──九十七年春季學界禅七導師開示

  正知見──九十七年春季學界禅七導師開示

  

  

  (一)980104

  禅七最重要的是要坐到一支好香,有了這一支好香,佛法的心要、精髓,就能夠通達無礙。

  

  初初打坐,腿酸、腿痛、腰酸背痛,必須要忍耐,這是第一關。經過這段時間以後,這念心慢慢沈澱,心清淨了,達到絕對的境界,超越時間和空間,就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個鍾頭一剎那就過去了,這就是好香。

  

  佛經雲:「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如果修行學佛沒有在這個地方用功,雖然聽了很多道理,仍然和這個理不相應。所謂「不相應」,是指心還在活動當中、還在無明當中、還在空虛當中,對于菩提和涅槃的認識如隔靴搔癢。如果明白心性的道理,對于佛經所說的道理就能了解,這就是理,這個理就是心性。

  

  「心」就是菩提心,「性」就是空性,就是寂靜無爲。心性是本具的,由轉識成智、轉染成淨,慢慢熏習得來的。凡夫的心就像一潭渾水,裏面有泥土、有塵沙,還有很多波浪。波浪就是指妄想,一個念頭就是一層浪。經上說,衆生從早到晚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白天起心動念,有善念、惡念、雜念;晚上作夢也是一樣,不論是好夢或是惡夢,都是第六意識在攀緣、在起心動念,所以白天也是妄想,晚上也是妄想。

  

  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念頭的生滅,「觀」就是注意自己,注意自己的心、口、身。早上一起床,「起床了」,這是一個念頭;起床以後穿衣服,這又是一個念頭;衣服穿好了,又要穿襪子,這又是一個念頭;襪子穿好了,要穿鞋子,這又是一個念頭;鞋子穿好了,就去漱口、洗臉,這又是一個念頭……就是這樣注意自己現在在起什麼念頭。觀察自心的生滅,發現念念都在生滅當中,這就是生死。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一個生滅就是一重生死,所以,念頭是非常重要的。念頭有善的、有惡的,善惡夾雜。一般人善的念頭不多,壞的念頭多,名利財色、我執我所、人我是非,從早到晚,念念不停,就這樣過了一生。這就是人之所以有生、有死。

  

  釋迦牟尼佛過去生爲雪山童子,在雪山打坐時,聽到羅剎鬼在空中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童子一聽到,覺得:「這是人生的真理!」「諸行無常」就是指我們的心從早到晚都在起心動念,白天也是生滅,晚上也是在生滅當中,這就是無常。人的一生,從小至少、至壯、至老、至死,都是無常,要悟到無常的道理。

  

  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是無常,是生滅,是屬于大期的生滅。成、住、壞、空,成就是形成,住是安住,我們現在都住在這個地球上。現在地球慢慢在壞、在老化,到最後就消滅掉了、就空掉了,這就是無常。人也是這樣,從出生到幼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這個過程都是無常,所以我們自己要警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有生就有死,都是在生滅當中。試看,從過去到現在,有沒有一個人是不死的?沒有。因爲一切是無常,有生一定有死。

  

  周朝彭祖姓錢名铿,有四十多個太太、五十多個兒子,他活了八百歲,照理說應該很滿足了,但是他還是在向上天禱告,希望他的壽命延長。事實上,不管是人、動物或植物,有生一定有死,諸行無常。無常就不是永久存在,因緣和合了,這件事情就存在,因緣過去了,這個事件就滅掉,所以說「諸法從緣起」,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

  

  雪山童子聽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這兩句話,覺得是人生的真理。修行就是要追求真理,真理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現代的科學、哲學都是相對的,爲什麼說是相對的?現在發明一個公式出來,過一段時間就要修改,這就是有漏,就是屬于相對的。雪山童子聽了這兩句話,知道下面還有兩句,這兩句一定更寶貴,就追問羅剎鬼:「你剛才講這兩句話,很有意義,是不是還有下面兩句真理和名言?希望你告訴我。」羅剎鬼回答:「你要知道,這兩句話是過去佛講的,是我在過去佛那裏聽來的,你要聽下面兩句,可沒那麼簡單。」接著又說:「我喜歡吃人肉,如果你把身體布施給我,我就把剩下的兩句話告訴你。」

  

  雪山童子聽了馬上說:「我過去生生世世不斷地精進行道,舍此受身不知多少劫,目的就是在追求無上道。我願意把身體布施給你,我是不會打妄語的,就這麼約定了!」于是羅剎鬼就告訴他最後兩句:「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我們禅坐就是希望這念心契入寂滅境界,十方諸佛都是如此成道的。證到寂滅,壽命無量,智慧無窮,十方叁世所有一切時空統統都在這念心當中。雪山童子聽了,忽然一下契悟了:「這是我多生多劫追求的真理,我現在死也瞑目了。」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聽到人生的至道,即使晚上就死,也很值得。雪山童子咬破指頭,用血在岩石上寫下這四句話。最後雪山童子爬上高樹向下跳,准備布施身體供養羅剎鬼,這時羅剎鬼恢複忉利天主釋提桓因的原貌,接住雪山童子,並說:「我是來試驗你的道心,你真正是修菩薩行的人。」

  

  

  --------------------------------------------------------------------------------

  (二)980111

  釋迦牟尼佛將心法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傳給阿難尊者。有一天,阿難尊者在外托缽乞化,看到路邊樹林裏有一位出家衆在打坐,口中念念有詞:「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一聽,這不是什麼佛法,也不是什麼道,這樣的知見,修幾千年、幾萬年也不可能成道。于是,阿難尊者上前問:「您剛才念的是什麼?我想再聽一聽。」這位沙門就說,人如果活了一百歲,沒有見過水潦鶴,實在很遺憾;如果能看到水潦鶴,就算只活一天也很滿足。阿難尊者說:「唉呀!您把這四句話弄錯了,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這個就是無上道,是過去佛傳下來的。」生滅法,就是諸行無常的道理。活了近百年,現在才聽到無上的道理,死也暝目了。

  

  這位沙門心想:「阿難尊者是佛的傳人,當然是要相信他。」第二天,阿難尊者又從這裏經過,又聽到這個沙門在念:「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覺得很奇怪,問道:「昨天才告訴您,怎麼今天還是念錯呢?」這位沙門說:「昨天回去後,我跟我的師父說,師父聽了不高興,就說:『阿難老朽,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我說的才是對的。』」阿難一聽,心想:「釋迦牟尼佛的法傳給迦葉尊者,再傳給我,才相隔幾十年時間,已沒有人相信我說的法,不但不相信,而且還說我老朽不堪。」阿難尊者覺得佛法很難傳承,聖人不能住世了。爲什麼?阿難尊者已經證到阿羅漢的聖果,毀謗聖人會墮入叁塗惡道,所以不希望讓人毀謗聖者造惡業。于是阿難尊者說:「毀謗聖人的罪過是很重的,我還是趕快入滅吧!」便通知他的弟子:「我明天要在恒河上空入涅槃,你們皆可前來禮拜。」爲什要在恒河上空呢?因爲在恒河這一邊,對面的弟子不甘心;在那一邊,這一邊的居士不服氣,所以阿難說:「你們兩邊都不要爭,我幹脆在恒河上空入涅槃。」到了中午,恒河兩岸的國王、信衆都到齊了,阿難尊者升到高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空中行、空中臥……現了十八種神通,然後用叁昧真火把自己的色身燒掉。舍利像雨一樣飛落恒河兩岸,弟子們留取舍利供養,增長福報。

  

  世間修行的人很多,但成道的人很少──修道的如牛毛,成道的如麟角,主要就是因爲不了解什麼是無上道。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說自己是佛菩薩的化身、是佛菩薩轉世。要知道佛性空寂,實際理地,一法不立,我們的心當中絕對不能有一點點雜質,不能有一點點東西存在,這樣才是聖。所謂「超凡入聖」,什麼是「聖」?就是心當中達到寂靜無爲的境界,而且經過檢討反省,把心中的煩惱、垃圾統統漏掉,「萬法皆空明佛性,一塵不染證禅心」,這樣才真正是聖位。我們把這個道理明白了,就能判斷哪些人講話是正,哪些人講話是邪,哪些人講話是騙人的。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一個是智,一個是理。智就是能觀之智,理就是覺悟之理、空性之理。儒家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我們這一念心不可須臾離開,不能有一剎那離開本具的覺性,時時刻刻都要有正念;因爲沒有正念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沒有了。所以,打坐先要契悟、明白這些道理。

  

  

  --------------------------------------------------------------------------------

  

  (叁)980118

  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以後,把正法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再傳給阿難尊者。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達磨祖師是第一個階段,只傳僧、不傳俗,傳衣又傳法。所謂傳法,就是要印證此人是不是真正悟到這念心;印證了以後,就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下來。佛有糞掃衣和金縷衣,糞掃衣是平常所著的袈裟;金縷衣是用金絲打造出來的,佛佛相傳。

  

  達磨祖師將釋迦牟尼佛的袈裟帶到中國,之後傳到六祖大師。從六祖大師,一直到虛雲老和尚,稱爲祖師、祖庭,這段期間只傳法、不傳衣,傳法是以出家衆爲主、在家衆爲輔,稱之爲「普傳」。從虛雲老和尚一直到現在,稱之爲「廣傳」,是傳法不傳衣,傳僧又傳俗,希望每個人都悟到本具的這念心。

  

  釋迦牟尼佛到達磨祖師是單傳,所謂「單傳」是只傳僧衆,傳法又傳衣;六祖大師以後稱爲普傳,只傳法不傳衣,以出家衆爲主,居士爲輔…

《正知見──九十七年春季學界禅七導師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