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追求真富贵▪P2

  ..续本文上一页存在。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所具有的福德是个定数,前世修来的福德若是一百万,这一生就要靠这一百万来维持生活、运转事业,假使是花在吃、喝、赌、嫖等种种不良的嗜好上,两三个月就用光,原本这一百万是几十年的斋粮,在几个月当中就耗尽,那么未来几十年一定就要受苦受难。相反的,假使这一百万除了自己日用之外,拿四分之一来做善事,四分之一来运转事业,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终是良性的循环,福德就愈来愈增长,这一百万就不只此数了。如果不知道修行,只知悭贪,这一百万就仅只于此数,终有用尽之时。

  古德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打荐福碑。」就是时来运转,转铁成金,时去运逝金成铁。譬如很多人买股票,运气好马上赚钱,运气差即成废纸,为何别人赚钱,自己却赔本?这一切都是因果,其中没有侥幸存在。别人赚钱是由于过去的福德因缘,不要只看到别人赚钱或步步高升,那是经过一番经营,一番辛苦得来的。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

  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报,

  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财救济,钱财只是前方便,

  最根本是救其心,

  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

  俗话说:「救急不救贫」,譬如有人生病了,我们帮他请医生、送医院,这是慈悲心的表现;有人因没进食而饿倒,也可资助数餐,甚至十天、半个月,可是要帮助他发财,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报,若真想帮助他,就必须告以改过向善的道理,从根本上解决。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财救济,钱财只是前方便,最根本是救其心,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否则仅从物质上帮助他,可能养成依赖心,反而害了他。

  许多人很想到美国,认为美国是个天堂,事实并非如一般人所想象,虽说有社会救济,但是很有限,救得了色身,却救不得心,救不了法身慧命。纽约有条醉鬼街,有许多失业者,领取政府救助津贴,领了钱就买酒喝,酒醉了就睡在街上,白天不做事,晚上当醉鬼,所以那条街就称为「醉鬼街」,政府也白白浪费这些救助款。

  所以救心方是根本之道。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一)

  人生活在世间上,

  就是要明白自己,

  假使不了解这念心,就是不认识自己,

  所以这念心才是最真实的。

  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必须从因上努力,佛说:「菩萨怕因,众生畏果」,一般人将菩萨看得非常高远,其实,菩萨即是觉悟的众生,众生即是沉迷的菩萨,假使每个人都觉悟了,每个人就都是菩萨,明白此理之后,人生就找到方向了。

  人生的方向中,首先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戒除坏习惯,其次要具足福德。就如一部新车,如果没有燃料还是开不动,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饭,饿得呱呱叫。没有福德因缘,生活上就有种种的困境。

  佛法指引人生努力的方向,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修福德;但是有福德和健康的身体,却没有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没有用,譬如车子没有电,或是电路出了问题,也是无法发动。

  而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我们当下这一念心,这念心假使起了烦恼,或是精神压力负担太重,患得患失,若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失眠,甚至引发其他的问题。人生活在世间上,就是要明白自己,假使不了解这念心,就是不认识自己,所以这念心才是最真实的。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二)

  仔细观察,世上有那些事物能使自己达到真正的快乐?

  即使有也是暂时的。

  真正的快乐要从内心来照破烦恼,

  转烦恼成菩提,看破生死,化生死为涅槃,

  如此方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

  有很多人不认识自己,认假为真,误真成假。认识了自己,心中一定很安定、很快乐;迷失了自己,心中会空虚、烦恼,不知真正解脱之路,不断在物质上追求,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安定与快乐。

  当知物质生活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求始终不能满足;物质上的追寻只是一种短暂的刺激作用,刺激达到饱和点,不但没有快乐、没有幸福,甚至于产生副作用。仔细观察,世上有那些事物能使自己达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有也是暂时的。譬如饮酒过量,酒后乱性,行为失控,生出事端,况且饮酒过多也损害健康。又如见到满桌佳肴,山珍海味,就暴饮暴食,满足一时口腹之欲,因而消化不良,引发腹痛或生病,得不偿失。这些都是一种刺激,不是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要从内心来照破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看破生死,化生死为涅槃,如此方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三)

  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烦恼,

  清净安和,不造恶业,内心一片光明,

  则时时刻刻都像处于极乐净土!

  有人因为心中很空虚,为了填满空虚、解脱烦恼,就去看场电影,此刻似乎没有烦恼,也不空虚了,可是一出电影院,立刻又觉得很空虚烦恼,不仅身心疲惫,又浪费时间,还甚至有些后悔,这也是一种感官刺激作用,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要解决烦恼,必项从内心来看破烦恼,使烦恼变成菩提,看破生死,令生死变成涅槃,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可是一般人错认追求富贵及快乐的方向。于是追求富贵得不到富贵,追求快乐,始终得不到快乐。

  希望富贵、快乐,心就要清净,不要起贪、嗔、痴,不造杀、盗、淫,知足常乐,心中始终是清净无染的。俗话说: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走到何处都能抬头挺胸,如果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走到何处都是提心吊胆,晚上睡不着觉,甚至做恶梦。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烦恼,清净安和,不造恶业,内心一片光明,则时时刻刻都像处于极乐净土。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四)

  禅修、禅定是很重要的,

  有了禅定,

  自然而然就能将人生看得非常透彻。

  要想人生有意义,要做大事,不一定要当大官、掌大权。什么是大事?为社会谋福利的事情就是大事。如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并非因为当官才名流千古,是因为社会、为众生谋福利,实践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大事,因此才名留千古。

  唐朝宰相斐休对佛法很有研究,知道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就送他的儿子到沩山老人那儿出家。沩山老人希望他成就道业,就要他去挑水,苦行磨炼。斐休的儿子原是位秀才,纨裤子弟,现在却要天天挑水,觉得苦不堪言。有一天就发牢骚说:「和尚喝水,秀才挑,纵然喝了也难消。」沩山老人听了就回答:「老僧一打坐,能消万担粮。」意即禅修、禅定是很重要的,有了禅定,自然而然就能将人生看得非常透彻。所以在寺院的斋堂门口通常有一副「三心未了,滴水难消;一念真诚,斗金易化。」的对联以警惕学人。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五)

  想富贵,要将追求富贵的道路认识清楚。

  心灵上得到安定,比什么都还快乐。

  要把世间上的名利、富贵等事情看淡一点,

  这样心才能安定下来。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从精神生活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心中有烦恼无法解决,心不安稳,就算住在高楼大厦里也不会欢喜。所以佛法告诉我们定心、净心、明心,才是真正的富贵。古人说:心安事无问,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心中也很安定、自在,就胜过住在高楼大厦。

  所以想富贵,要将追求富贵的道路认识清楚。心灵上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心灵上得到安定,比什么都还快乐。古人说:一日清闲一日仙,寸金难买半日闲。明白此理,就要把世间上的名利、富贵等事情看淡一点,这样心才能安定下来。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六)

  佛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心就是莲花,

  这朵莲花染污了,没有开悟,就是朵铁莲花;

  如法修行,铁莲花就化成白莲花,

  此花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

  净土即在其中。

  佛法讲安心法门。心安定了,就如电瓶充满电力,精神充沛。譬如上班、下班,或是看书、写字,觉得眼睛很疲倦,精神不济,若闭目养神二、三分钟后,精神就恢复了。要想使心灵的电瓶时刻电力源源不绝,就要修习禅定,要打坐修定,或诵经持咒,念佛修定,参禅悟道等,如此即可定心。假使不知安心、定心、净心的道理,人生始终是烦恼、悲哀的。物质生活是有限的,而精神生活始终是无穷尽,真正得了禅定,超越物质生活,超越时间、空间,才是真正的快乐与大富大贵.

  佛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花,即莲花,心就是莲花,这朵莲花染污了,没有开悟,就是朵铁莲花;如法修行,铁莲花就化成白莲花,此花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净土即在其中。

  

  如何追求真富贵(十七)

  人生依据三个方向努力:

  第一、维持身体健康。

  第二、时时刻刻修善法,增长福德。

  第三、要修禅定,明心见性。

  可以称心如意,从黑暗到达光明,得到真正的富贵。

  修禅定有什么好处?民国初年时,禅宗祖师--虚云老和尚,于终南山住茅蓬修习禅定,农历年的时候,在锅里煮根芋头,一边打坐等候。有一天附近的法师前来贺年,见老和尚入定,就用引磬请其出定,问老和尚吃饭否?老和尚答:「我方才将芋头放到锅里煮,不知煮熟否?」结果,将锅盖掀开一看,芋头长出七寸的霉,这段期间已经过二十多天;但二十多天对虚云老和尚来说,就像刚把芋头煮下去一般,正应验古德一句话:山中无甲子,人间几千年。修禅定才能消业、转业。佛经云:三昧加持力,定业亦可转。

  人生依据三个方向努力:第一、维持身体健康,就如将车子保养得很好。第二、时时刻刻修善法,增长福德,如车子添加燃料。第三、要修禅定,如车子电力充足,即儒家所云修心养性,佛法云明心见性。从这三方面努力,车身健全,燃料充足,电源足够,这部车子就是一部如意车。修行者搭乘此部如意车,可以到达菩提涅槃,到达净土;一般人做任何事业,可以称心如意,从黑暗到达光明,得到真正的富贵。

  

  

《如何追求真富贵》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解脱生死之意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