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追求真富貴▪P2

  ..續本文上一頁存在。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所具有的福德是個定數,前世修來的福德若是一百萬,這一生就要靠這一百萬來維持生活、運轉事業,假使是花在吃、喝、賭、嫖等種種不良的嗜好上,兩叁個月就用光,原本這一百萬是幾十年的齋糧,在幾個月當中就耗盡,那麼未來幾十年一定就要受苦受難。相反的,假使這一百萬除了自己日用之外,拿四分之一來做善事,四分之一來運轉事業,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終是良性的循環,福德就愈來愈增長,這一百萬就不只此數了。如果不知道修行,只知悭貪,這一百萬就僅只于此數,終有用盡之時。

  古德雲:「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打薦福碑。」就是時來運轉,轉鐵成金,時去運逝金成鐵。譬如很多人買股票,運氣好馬上賺錢,運氣差即成廢紙,爲何別人賺錢,自己卻賠本?這一切都是因果,其中沒有僥幸存在。別人賺錢是由于過去的福德因緣,不要只看到別人賺錢或步步高升,那是經過一番經營,一番辛苦得來的。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

  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報,

  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財救濟,錢財只是前方便,

  最根本是救其心,

  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

  俗話說:「救急不救貧」,譬如有人生病了,我們幫他請醫生、送醫院,這是慈悲心的表現;有人因沒進食而餓倒,也可資助數餐,甚至十天、半個月,可是要幫助他發財,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前世的因,感今世的果報,若真想幫助他,就必須告以改過向善的道理,從根本上解決。佛法救人,不是完全以財救濟,錢財只是前方便,最根本是救其心,如此才是真正的救助,否則僅從物質上幫助他,可能養成依賴心,反而害了他。

  許多人很想到美國,認爲美國是個天堂,事實並非如一般人所想象,雖說有社會救濟,但是很有限,救得了色身,卻救不得心,救不了法身慧命。紐約有條醉鬼街,有許多失業者,領取政府救助津貼,領了錢就買酒喝,酒醉了就睡在街上,白天不做事,晚上當醉鬼,所以那條街就稱爲「醉鬼街」,政府也白白浪費這些救助款。

  所以救心方是根本之道。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一)

  人生活在世間上,

  就是要明白自己,

  假使不了解這念心,就是不認識自己,

  所以這念心才是最真實的。

  要想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必須從因上努力,佛說:「菩薩怕因,衆生畏果」,一般人將菩薩看得非常高遠,其實,菩薩即是覺悟的衆生,衆生即是沈迷的菩薩,假使每個人都覺悟了,每個人就都是菩薩,明白此理之後,人生就找到方向了。

  人生的方向中,首先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戒除壞習慣,其次要具足福德。就如一部新車,如果沒有燃料還是開不動,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叁天不吃飯,餓得呱呱叫。沒有福德因緣,生活上就有種種的困境。

  佛法指引人生努力的方向,要有健康的身體、要修福德;但是有福德和健康的身體,卻沒有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沒有用,譬如車子沒有電,或是電路出了問題,也是無法發動。

  而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我們當下這一念心,這念心假使起了煩惱,或是精神壓力負擔太重,患得患失,若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失眠,甚至引發其他的問題。人生活在世間上,就是要明白自己,假使不了解這念心,就是不認識自己,所以這念心才是最真實的。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二)

  仔細觀察,世上有那些事物能使自己達到真正的快樂?

  即使有也是暫時的。

  真正的快樂要從內心來照破煩惱,

  轉煩惱成菩提,看破生死,化生死爲涅槃,

  如此方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

  有很多人不認識自己,認假爲真,誤真成假。認識了自己,心中一定很安定、很快樂;迷失了自己,心中會空虛、煩惱,不知真正解脫之路,不斷在物質上追求,始終得不到真正的安定與快樂。

  當知物質生活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求始終不能滿足;物質上的追尋只是一種短暫的刺激作用,刺激達到飽和點,不但沒有快樂、沒有幸福,甚至于産生副作用。仔細觀察,世上有那些事物能使自己達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有也是暫時的。譬如飲酒過量,酒後亂性,行爲失控,生出事端,況且飲酒過多也損害健康。又如見到滿桌佳肴,山珍海味,就暴飲暴食,滿足一時口腹之欲,因而消化不良,引發腹痛或生病,得不償失。這些都是一種刺激,不是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要從內心來照破煩惱,轉煩惱成菩提,看破生死,化生死爲涅槃,如此方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叁)

  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煩惱,

  清淨安和,不造惡業,內心一片光明,

  則時時刻刻都像處于極樂淨土!

  有人因爲心中很空虛,爲了填滿空虛、解脫煩惱,就去看場電影,此刻似乎沒有煩惱,也不空虛了,可是一出電影院,立刻又覺得很空虛煩惱,不僅身心疲憊,又浪費時間,還甚至有些後悔,這也是一種感官刺激作用,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

  要解決煩惱,必項從內心來看破煩惱,使煩惱變成菩提,看破生死,令生死變成涅槃,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這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可是一般人錯認追求富貴及快樂的方向。于是追求富貴得不到富貴,追求快樂,始終得不到快樂。

  希望富貴、快樂,心就要清淨,不要起貪、嗔、癡,不造殺、盜、淫,知足常樂,心中始終是清淨無染的。俗話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走到何處都能擡頭挺胸,如果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走到何處都是提心吊膽,晚上睡不著覺,甚至做惡夢。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煩惱,清淨安和,不造惡業,內心一片光明,則時時刻刻都像處于極樂淨土。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四)

  禅修、禅定是很重要的,

  有了禅定,

  自然而然就能將人生看得非常透徹。

  要想人生有意義,要做大事,不一定要當大官、掌大權。什麼是大事?爲社會謀福利的事情就是大事。如釋迦牟尼佛、曆代祖師,並非因爲當官才名流千古,是因爲社會、爲衆生謀福利,實踐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的大事,因此才名留千古。

  唐朝宰相斐休對佛法很有研究,知道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就送他的兒子到沩山老人那兒出家。沩山老人希望他成就道業,就要他去挑水,苦行磨煉。斐休的兒子原是位秀才,纨褲子弟,現在卻要天天挑水,覺得苦不堪言。有一天就發牢騷說:「和尚喝水,秀才挑,縱然喝了也難消。」沩山老人聽了就回答:「老僧一打坐,能消萬擔糧。」意即禅修、禅定是很重要的,有了禅定,自然而然就能將人生看得非常透徹。所以在寺院的齋堂門口通常有一副「叁心未了,滴水難消;一念真誠,鬥金易化。」的對聯以警惕學人。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五)

  想富貴,要將追求富貴的道路認識清楚。

  心靈上得到安定,比什麼都還快樂。

  要把世間上的名利、富貴等事情看淡一點,

  這樣心才能安定下來。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從精神生活上去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假使心起了煩惱,那麼即使在社會上很有地位、財富,生活也是空虛的。心中有煩惱無法解決,心不安穩,就算住在高樓大廈裏也不會歡喜。所以佛法告訴我們定心、淨心、明心,才是真正的富貴。古人說:心安事無問,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心中也很安定、自在,就勝過住在高樓大廈。

  所以想富貴,要將追求富貴的道路認識清楚。心靈上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心靈上得到安定,比什麼都還快樂。古人說:一日清閑一日仙,寸金難買半日閑。明白此理,就要把世間上的名利、富貴等事情看淡一點,這樣心才能安定下來。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六)

  佛經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心就是蓮花,

  這朵蓮花染汙了,沒有開悟,就是朵鐵蓮花;

  如法修行,鐵蓮花就化成白蓮花,

  此花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

  淨土即在其中。

  佛法講安心法門。心安定了,就如電瓶充滿電力,精神充沛。譬如上班、下班,或是看書、寫字,覺得眼睛很疲倦,精神不濟,若閉目養神二、叁分鍾後,精神就恢複了。要想使心靈的電瓶時刻電力源源不絕,就要修習禅定,要打坐修定,或誦經持咒,念佛修定,參禅悟道等,如此即可定心。假使不知安心、定心、淨心的道理,人生始終是煩惱、悲哀的。物質生活是有限的,而精神生活始終是無窮盡,真正得了禅定,超越物質生活,超越時間、空間,才是真正的快樂與大富大貴.

  佛經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花,即蓮花,心就是蓮花,這朵蓮花染汙了,沒有開悟,就是朵鐵蓮花;如法修行,鐵蓮花就化成白蓮花,此花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淨土即在其中。

  

  如何追求真富貴(十七)

  人生依據叁個方向努力:

  第一、維持身體健康。

  第二、時時刻刻修善法,增長福德。

  第叁、要修禅定,明心見性。

  可以稱心如意,從黑暗到達光明,得到真正的富貴。

  修禅定有什麼好處?民國初年時,禅宗祖師--虛雲老和尚,于終南山住茅蓬修習禅定,農曆年的時候,在鍋裏煮根芋頭,一邊打坐等候。有一天附近的法師前來賀年,見老和尚入定,就用引磬請其出定,問老和尚吃飯否?老和尚答:「我方才將芋頭放到鍋裏煮,不知煮熟否?」結果,將鍋蓋掀開一看,芋頭長出七寸的黴,這段期間已經過二十多天;但二十多天對虛雲老和尚來說,就像剛把芋頭煮下去一般,正應驗古德一句話:山中無甲子,人間幾千年。修禅定才能消業、轉業。佛經雲:叁昧加持力,定業亦可轉。

  人生依據叁個方向努力:第一、維持身體健康,就如將車子保養得很好。第二、時時刻刻修善法,增長福德,如車子添加燃料。第叁、要修禅定,如車子電力充足,即儒家所雲修心養性,佛法雲明心見性。從這叁方面努力,車身健全,燃料充足,電源足夠,這部車子就是一部如意車。修行者搭乘此部如意車,可以到達菩提涅槃,到達淨土;一般人做任何事業,可以稱心如意,從黑暗到達光明,得到真正的富貴。

  

  

《如何追求真富貴》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解脫生死之意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