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是在第五天跟第六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若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看多了,知道世间一切法是虚幻不实,无论生活在顺境、逆境,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这时放下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觉得这个世间还很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于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讲觉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
注:放下跟看破是相辅相成的,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你就能够多放下一分。换句话说,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的功夫相辅相成。
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是看破,其余的五度都是放下:
布施是放下贪心,
持戒是放下恶念,
忍辱是放下嗔恚、嫉妒,
精进是放下懈怠、懒惰,
禅定是放下散乱。
这五度都是放下,般若则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六波罗蜜归纳起来,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
(节录“太上感应篇”21集—1999/6/8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而佛在经上教我们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欲望,不是放下工作。相反的,还要更加努力认真去工作。如果连工作都放下,那么佛就用不著讲经说法了。
2、明因识果无怨悔
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事无一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不彻底。早年有一位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真实故事。抗战初期,他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小孩带了十块钱上学,钱掉在路上,有个熟人跟他父亲相识,看见了捡起来,就跟这个小孩开玩笑的讲:“你叫我一声伯伯,钱就还给你。”想不到这个小孩反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顽皮到这种程度!
有一天,这位商人过生日,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到家里。他突然看到这个小孩的面貌,十分像一位故友,他非常惊讶,当时就向大众宣布,所有的财产全部交给这个小孩。后来他向朋友说明,他的财产是一位德国人的,战前他替这位德国人做事,德国人回国前,叫他代理经营。后来这位德国人死在德国,就没有再回来。那天他突然看到小孩的面貌,就是那位德国人,他明白了,这个小孩就是那位德国人投胎的,所以财产立刻全部归还。这样,父子关系才能维系住。
佛讲,一家人父子、夫妻、兄弟,都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关系。所以,这个小孩是来讨债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联想到如果我们得罪人、欺负人、陷害人,这个人要是投胎到自己家里来,将来必定造成家破人亡。所以任何人在世间,决定没有吃亏的事,也不可能有占便宜的事。
施恩予人,帮助人,会有回报;欺负人、糟蹋人、侮辱人、陷害人,也有回报。若回报得恰如其分,那还好;但报复往往都过了头,就变成生生世世互不相让,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亦如是。两国的百姓没有什么冤仇,有冤仇的是少数人,但是若他有权力,就会连累许多人遭受灾难,伤害许多人的生命财产,遗患无穷,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晓得这桩事不能做。
所以,六道轮回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偿而已,我们明白了就会放下,知道世间不好玩。诸佛菩萨看得清楚,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诸佛刹土。在大乘法里,又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持名念佛。诸佛刹土中,最殊胜的报土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仅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有六方佛赞叹;玄奘大师译的《弥陀经》,有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弥陀净土。佛菩萨不会骗人,对佛菩萨的话决不能怀疑。经典自古代代相传,确实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有翻译的人,有翻译的处所,证实经文可以相信。
从古代到近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往生的人很多。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具备的条件,大致上跟我们差不多,并不比我们强多少。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肯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这点他们做到了,我们在这方面还差一点,这是我们要努力,要向他们学习的。 3、断恶修善利众生 尤其在现前这个时代,天主教预言,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这些文字让人看了胆颤心惊。预言说,人若继续不断造恶,这个灾难就可能实现;若能断恶修善,回心转意,这个灾难就可能化解。这些话是灵活不呆板的,说明关键还是在人。化解的情形,是灾难减缓、减弱,时间延迟。这个说法合情、合理、合法,可见他们也有相当高度的智慧。断恶修善是应该的,不单是为了躲避灾难才做;没有灾难,也应当断恶修善。 断恶修善要从心地上做起。佛菩萨的心是纯善,是利益众生的心,决定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依我的观察,新加坡至少有十个菩萨,真正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念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做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的生活与六波罗蜜相应,这就是菩萨住世、菩萨化身。虽然他们的身分不一样,正如经典里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利益众生,他们就用什么方法。他们所作所为,存的是菩萨心,行的是菩萨道。 希望达拉斯也能组团到此地来参学,将此地的精神、作法带回去,并希望达拉斯这个道场,能够成为美洲的净宗中心。我们把净宗带动到全世界有缘的地区,这是佛家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也要有诸佛菩萨的弘愿,全心全力帮助各地区念佛的同修。祝福诸位,在佛七当中道业增长,信愿成就,这次佛七就收到很好的效果了。 六、保持功夫 98.12.26 早餐 1、克服欲望保功夫 学佛人在修学过程中,多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念佛堂里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净,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功夫就无法保持。这也是我们期望这一生修学能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功夫不能保持,有两个因素:第一、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不切?对这个世间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世间是虚幻的。《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经上讲的事实真相,从我们在网路上双向见面,更容易体会。我们在画面上面对面谈话,这也是梦幻泡影,也是一种虚妄,能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就觉悟了,然后才知道,即使我们面对面,还是虚妄不实在的。 实在的有没有?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何时能见到?把妄想、分别、执著全部放下、舍弃了,达到“一心不乱”,这时就见到实在。只要我们得到“一心不乱”,真实的境界自然现前,这就是佛法所谓的“一真法界”。 但是我们修学的功夫再好,定功再深,只要心里还有个一真法界,就见不到一真法界。所以,到了四禅八定的功夫,还是见不到一真法界,因为烦恼虽伏住了,妄想、分别没伏住。到了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三界,生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佛,是天台家所谓的藏教佛、通教佛),也没见到真实,原因是他的妄想、分别没断。必须再努力,用定慧将分别(是尘沙烦恼)断掉,再破一分无明(是妄想),这样才超越十法界,见到真实了,真正与诸佛如来果地上境界相应。这是何等的功夫! 我们今天丝毫定力都没有,譬如,居士林餐厅的菜色将近有二十道,这么多菜色摆在面前是诱惑、是考验,如果每道菜都尝一点,就超过分量。念佛人愈吃愈胖不是好事情,我们要能克制自己,在这么多菜色里,只取三、四样就好。饮食要懂得克制,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不懂得克制,就破坏身心健康。吃得又肥又胖,会造成身体不健康;看到这些饮食,不要贪心,经不起考验,又造成心理不健康。修行就在这些地方修。 所以,要懂得在一切环境里,克制自己的妄念,克制自己的分别、执著,这些都是佛法。能克制自己,功夫就能保持;不能克服自己,功夫就不能保持。古大德知道凡夫习性很重,很难克服自己,这才提倡“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警策,互相勉励,用意在此。 2、依众靠众舍世缘 共修的道场也要因缘具足,当中最重要的缘分,是要以出家人来带领,出家人愈多,共修的人信心就增长。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发慈悲心,不辞辛劳,在念佛堂领众。道场出家人愈多愈好,这是道场真正的殊胜庄严。 所以,在念佛堂长期薰习,希望功夫能保持,不论在任何场所,在家庭、工作当中,都能保持清净心,念佛的目的才算达到。 现在居士林的念佛堂,人数愈来愈多,把此地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远从各地来念佛的人也络绎不绝,人数天天在增加。我们希望建一个“解行相应”的道场,每天讲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给其他地区的道场做示范。这最适合退休的同修,他们把工作都放下了,在此地长期参加念佛。有家庭、有工作的同修,也都利用空档时间到念佛堂来念佛。所以现在念佛堂的气氛非常好,无比的殊胜。也正因为这么好的气氛,所以许多同修非常欢喜进去,进去之后都不想出来。这样的道场,若能住上半年、一年、两年、三年,没有不成就的。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许多往生不退的菩萨,念佛的期间多数是三年。由此可知,三年就能成就。但并不是说他们念佛三年,寿命就到了,而是因为功夫成熟,可以自在往生。凡是功夫成熟的人,若不往生还留在世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度众生。还有一些众生与他有缘,他能帮上忙,所以在世… 《念佛心地功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