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第一辑)▪P8

  ..续本文上一页地解脱的境界,高深莫测,上帝遥不可测,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是操纵在自己,一切祸福吉凶,是非善恶,都是不离我们的心,心是一切祸福吉凶的枢纽,是非善恶的泉源;而不是操纵在上帝的权威手中,上帝无法预知我们的起心动念,更无法支配我们的心念,祸福吉凶,是非善恶不是上帝所赐予或惩罚的。

  一切心念,祸福吉凶,是非善恶是操纵在个人的心中,这点非常重要,自己拥有起心动念的自由意志,乃至祸福吉凶不离自心,这种尊贵自由权在于自己意志,无知的外道不能自觉,硬性推给上帝所管辖,本末倒置,瞪著眼晴说瞎话,把自己拥有的心地功夫不要,而一一转交给上帝统治,由人民的祈求,再由上帝赐给我们心地或惩罚我们的心地,自己本有而不要,却交上帝,再由上帝发放赏罚,矛盾四起,何必多此一举,这种玩弄人类的行为,由于少数人这种作为与邪说,真是要不得,让一些有善根的人士,奠定错误的观念,却走入歧途,极端信仰,永不掉头,如钢钉钉于墙壁,拔不起来一般。

  佛门弟子所要的是菩提大道,而不是神权论、创造论、甚至愚民政策等等。

  总而言之,佛陀是大彻大悟的人,是大觉者,而不是万能者,万能只是时代的美妙言词,是过去时代愚民政策的产物,是封闭人民思想领域的法术,把人权交给天,再由天来赏罚人,如是谬论,逐渐被文明的人类所看穿,先进的国家与追求无上真理的人士,却视为天方夜谭。

  71.过去未学佛前,只凭著一股善良之心,曾经布施建神庙,不知功德还是罪过?

  一般人往往会说一句话:假使当初我能拿出来布施盖佛寺就好了,可惜啊!已经太晚啦!最近被倒闭了,或被人抢了,或被没收了,或借而不还了,或被剥夺了,内心无限的悔意与无奈,又恨当初没有发大心,或当初没有学佛,如果当初能将这笔钱,拿来布施盖佛寺多好!

  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过去之事已曾过去,不要追悔,不要恨当初,你要知道过去是名副其实的凡夫,现在亦不例外,急什么!何必悔恨过去没有布施成功,现在不是还来得及吗?把现在的拥有当作过去的拥有,岂不是完全一样!布施喜舍要把握现前的一念,而不是讲究过去与未来,切记!

  神庙往往广设杀生祭祀!以三牲酒肉奉祀神祇鬼灵,因此,杀业无数,生灵涂炭,依佛法而言,这是对畜牲道(梵语tiryagyoni-gati)的弱肉强食,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跟众生结恶缘,如此而为,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无量罪过;再进一步说,神庙乃六道中之神祇,尚未证成菩提,未开悟之众生,与我们同处于六道中,一旦寿尽福尽,必将堕落,神祇自救都不成了,那来的救人出世解脱生死呢?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明白,布施的对象很要紧,对象是杀生业的神庙,佛门弟子是行不通的,毕竟,佛法是解救六道众生之法,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转凡入圣之道。

  72.善恶难分,如何正见善恶?

  善与恶不离心,心(梵语citta)能生善,也能起恶,善恶由心所发,要制止善与恶也不离心;是故,心是罪源,也是善之本。

  心动念头之际,纯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是名为善;有害于他人之念头,是名为恶。往往角度或立场不同,站在这边是善,但站在那边是恶。非善心出发点,有目的为善,此善所得功德不大;纯善心出发点,因而作恶,此恶之罪不大;善恶的标准在于心地的动机而定。

  73.何谓“超度”?

  一般人却把超度两字,仅拿来当做超度亡灵之说,这种言说不很正确,超度的实际意义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对象有三点立场,何等为三?

  一、现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见者,导归正见(梵语samyag-drsti),由思想上的矫正,破迷启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二、现生中能依正见而起修,因修而证悟,得入涅槃,因而解脱生死,远离六道轮回,是名现生超度。

  三、死亡后,眷属以虔诚之心,邀请出家师父为亡者开示、念佛、诵经,做佛事等等,普令亡灵得以往生净土,是名善后超度。

  74.人死亡之后,多久时间以内超度有效果?

  死亡越久,岁月拉得太长,超度的效果也就不尽理想,通常在七七日内有效,也就是在四十九天之内,若超过四十九天以后,当下随业受报,也就是说,随著善恶之业投胎转世,轮回六道而去。

  地藏经云:“亡者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

  正信佛门弟子,要理念超度实际意义,才不至于盲从信仰,佛陀告诉我们的话,要一一的听进去,不要以讹传讹,因盲引盲,自误误人,罪过无量,通常超度在四十九天内有效,四十九天以后,亡灵即随业受报,既是受报,要超度谁呢?

  佛教界乃至社会人士,不明超度之真相者亦不少,如是之辈,有待深入佛法,正见佛法,莫以自误误人,以盲引盲,超度不成,反而劳师动众,疲惫不堪,岂可不慎乎?

  75.请问烧香拜拜的人,都是佛教吗?

  烧香拜拜不尽是佛教才有,道教亦有烧香拜拜的情况,现在略提一些观念,让您能分别出佛与道之别:

  一、道教:如一般善男信女走动的庙、宫、殿、坛之类的建筑物,大体上是道教的形象与特征,里面供奉的对象,大体是神道与鬼道众生。譬如:太上李老君、天上圣母、瑶池金母、关圣帝君、五府千岁、北极玄天上帝、文衡帝君、保生大帝、三官大帝、神农大帝、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太岁神祇、百姓公、万应公、七爷八爷、虎爷等等之类。

  这是道教供奉的对象,大体上是多神教的崇拜,以精神的寄托,心灵上的安慰而信仰,更祈求平安,消灾解厄,求福免难而信仰。

  神庙里通常放置有杯筊、改运、运签药签、祭煞、符咒纸条、巫术、签诗、犯冲、烧银纸、乩童、扶鸾降诗、库钱、三牲酒肉拜祭,像这些产物都是神庙所常见的,是故神庙色彩五花八门,神庙信徒理念较低级,神道完全是三界轮回的世间法,固然也有劝化世人断恶行善,但道理未达究竟解脱之境,始终是相对待的祈求,与出世解脱之法尚有一段距离,遥不可及。以上所提示神庙拥有的形象,让大家对道教有所共识,才不至于误解道教当佛教。

  二、佛教(梵语Buddha-sasana):佛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传来中国前后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在中国生根发展,已普及到全国各省,佛教在隋唐的时代,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佛教黄金时代,韩国、日本的佛教,就是由中国传入的,时间也在隋唐时代。佛教的文化影响整个中国文化,贡献不可思议。

  佛教所供奉的不是神仙、鬼、幽灵这些,这些还是尚未解脱,亦然处于六道轮回中,故佛门中无奉祀神、仙、鬼、幽灵等类。佛门所供奉的,所尊的,一定要到解脱的圣境,已出离生死的圣者,乃至究竟证悟无上菩提的圣人。

  譬如: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药师佛、智慧胜佛、日月光佛、普光佛、善意佛、慈藏佛、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梵语manjusri)、普贤菩萨、地藏菩萨、龙树菩萨、弥勒菩萨 等等佛菩萨,佛有无量无边,菩萨也无量无边,总归而言,正信佛门弟子,所供奉的圣像,都已证成菩提之圣者。

  礼佛拜佛乃至学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成佛,为了要成佛才来礼佛拜佛乃至学佛,因为成佛是学佛者最后的目标、宗旨、与归宿。成佛是彻底的圆满者,已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圣境。

  佛教有浩瀚无际的法海,佛法无边,可令大地一切众生,了知人生观与宇宙观的真理,因而广修诸法,因修而证,因证而得,最后,离苦得乐,破迷启悟,转凡入圣。

  综合上面所叙述的一点一滴,佛教与道教的建筑法是不同的;所供奉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教义也是天壤之别,信徒的层次与风范,是世法与出世法之别;最后的宗旨与目的,更是差距悬殊,简此回答仁者所问,若不详尽,请仁者来函共研,功德无量!

  76.做梦好不好,是否有善恶之分?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夫会做梦,阿罗汉(梵语Arhan)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亦然会做梦。俗云:智者无梦。

  梦是由睡觉之际,意识起现行,现行而产生执著,因执著再产生种种影像,如山河大地、人事物,这种现象佛门称之梦中意识。

  梦中意识可说还没有真正熟睡,似睡非睡所起的妄识,因而起变化之幻影,梦中意识不要太认真了,梦之好与坏不离妄心所浮现,不应执著其境。

  永嘉大师云:“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梦中明明有六道的种种境界,这种千奇百态的情景一旦觉醒过来,却空空无世界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说,梦乃睡觉中的微细妄识所现起的,我们不该对梦之境产生爱恋与恐怖,毕竟,梦是虚幻意识所变现故。

  做梦当然不好,梦是没有实际睡著,由微细意识浮动所变之境,难怪睡了老半天,还是没睡好,一直还想睡下去,熟睡是无梦,有梦不能熟睡,换句话说:有梦无睡,睡时无梦,半睡半梦会越睡越疲惫,梦中劳心故。

  梦是过去生中,乃至今生所做之善恶种子,弥留在八识田中,在夜睡中往往会影现出来,似真非真乃至真,从梦中显出有善恶之境界,有喜有悲,有哭有笑,七情六欲都在梦中流露而出,甚至演完人生的生老病死。

  人真奇怪,喜欢贪执美梦,一躺在床上就想等待梦中的情人再度出现,于梦中约会,谈情说爱,甚至有些人,梦不到情人,在临睡前合掌,跪于床上祈祷美梦再…

《佛学问答(第一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