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第一輯)▪P8

  ..續本文上一頁地解脫的境界,高深莫測,上帝遙不可測,畢竟,我們每個人的心理活動是操縱在自己,一切禍福吉凶,是非善惡,都是不離我們的心,心是一切禍福吉凶的樞紐,是非善惡的泉源;而不是操縱在上帝的權威手中,上帝無法預知我們的起心動念,更無法支配我們的心念,禍福吉凶,是非善惡不是上帝所賜予或懲罰的。

  一切心念,禍福吉凶,是非善惡是操縱在個人的心中,這點非常重要,自己擁有起心動念的自由意志,乃至禍福吉凶不離自心,這種尊貴自由權在于自己意志,無知的外道不能自覺,硬性推給上帝所管轄,本末倒置,瞪著眼晴說瞎話,把自己擁有的心地功夫不要,而一一轉交給上帝統治,由人民的祈求,再由上帝賜給我們心地或懲罰我們的心地,自己本有而不要,卻交上帝,再由上帝發放賞罰,矛盾四起,何必多此一舉,這種玩弄人類的行爲,由于少數人這種作爲與邪說,真是要不得,讓一些有善根的人士,奠定錯誤的觀念,卻走入歧途,極端信仰,永不掉頭,如鋼釘釘于牆壁,拔不起來一般。

  佛門弟子所要的是菩提大道,而不是神權論、創造論、甚至愚民政策等等。

  總而言之,佛陀是大徹大悟的人,是大覺者,而不是萬能者,萬能只是時代的美妙言詞,是過去時代愚民政策的産物,是封閉人民思想領域的法術,把人權交給天,再由天來賞罰人,如是謬論,逐漸被文明的人類所看穿,先進的國家與追求無上真理的人士,卻視爲天方夜譚。

  71.過去未學佛前,只憑著一股善良之心,曾經布施建神廟,不知功德還是罪過?

  一般人往往會說一句話:假使當初我能拿出來布施蓋佛寺就好了,可惜啊!已經太晚啦!最近被倒閉了,或被人搶了,或被沒收了,或借而不還了,或被剝奪了,內心無限的悔意與無奈,又恨當初沒有發大心,或當初沒有學佛,如果當初能將這筆錢,拿來布施蓋佛寺多好!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過去之事已曾過去,不要追悔,不要恨當初,你要知道過去是名副其實的凡夫,現在亦不例外,急什麼!何必悔恨過去沒有布施成功,現在不是還來得及嗎?把現在的擁有當作過去的擁有,豈不是完全一樣!布施喜舍要把握現前的一念,而不是講究過去與未來,切記!

  神廟往往廣設殺生祭祀!以叁牲酒肉奉祀神祇鬼靈,因此,殺業無數,生靈塗炭,依佛法而言,這是對畜牲道(梵語tiryagyoni-gati)的弱肉強食,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跟衆生結惡緣,如此而爲,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無量罪過;再進一步說,神廟乃六道中之神祇,尚未證成菩提,未開悟之衆生,與我們同處于六道中,一旦壽盡福盡,必將墮落,神祇自救都不成了,那來的救人出世解脫生死呢?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明白,布施的對象很要緊,對象是殺生業的神廟,佛門弟子是行不通的,畢竟,佛法是解救六道衆生之法,普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轉凡入聖之道。

  72.善惡難分,如何正見善惡?

  善與惡不離心,心(梵語citta)能生善,也能起惡,善惡由心所發,要製止善與惡也不離心;是故,心是罪源,也是善之本。

  心動念頭之際,純以利益他人爲出發點,是名爲善;有害于他人之念頭,是名爲惡。往往角度或立場不同,站在這邊是善,但站在那邊是惡。非善心出發點,有目的爲善,此善所得功德不大;純善心出發點,因而作惡,此惡之罪不大;善惡的標准在于心地的動機而定。

  73.何謂“超度”?

  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做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對象有叁點立場,何等爲叁?

  一、現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梵語samyag-drsti),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迷啓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二、現生中能依正見而起修,因修而證悟,得入涅槃,因而解脫生死,遠離六道輪回,是名現生超度。

  叁、死亡後,眷屬以虔誠之心,邀請出家師父爲亡者開示、念佛、誦經,做佛事等等,普令亡靈得以往生淨土,是名善後超度。

  74.人死亡之後,多久時間以內超度有效果?

  死亡越久,歲月拉得太長,超度的效果也就不盡理想,通常在七七日內有效,也就是在四十九天之內,若超過四十九天以後,當下隨業受報,也就是說,隨著善惡之業投胎轉世,輪回六道而去。

  地藏經雲:“亡者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于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正信佛門弟子,要理念超度實際意義,才不至于盲從信仰,佛陀告訴我們的話,要一一的聽進去,不要以訛傳訛,因盲引盲,自誤誤人,罪過無量,通常超度在四十九天內有效,四十九天以後,亡靈即隨業受報,既是受報,要超度誰呢?

  佛教界乃至社會人士,不明超度之真相者亦不少,如是之輩,有待深入佛法,正見佛法,莫以自誤誤人,以盲引盲,超度不成,反而勞師動衆,疲憊不堪,豈可不慎乎?

  75.請問燒香拜拜的人,都是佛教嗎?

  燒香拜拜不盡是佛教才有,道教亦有燒香拜拜的情況,現在略提一些觀念,讓您能分別出佛與道之別:

  一、道教:如一般善男信女走動的廟、宮、殿、壇之類的建築物,大體上是道教的形象與特征,裏面供奉的對象,大體是神道與鬼道衆生。譬如:太上李老君、天上聖母、瑤池金母、關聖帝君、五府千歲、北極玄天上帝、文衡帝君、保生大帝、叁官大帝、神農大帝、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南鬥星君、北鬥星君、太歲神祇、百姓公、萬應公、七爺八爺、虎爺等等之類。

  這是道教供奉的對象,大體上是多神教的崇拜,以精神的寄托,心靈上的安慰而信仰,更祈求平安,消災解厄,求福免難而信仰。

  神廟裏通常放置有杯筊、改運、運簽藥簽、祭煞、符咒紙條、巫術、簽詩、犯沖、燒銀紙、乩童、扶鸾降詩、庫錢、叁牲酒肉拜祭,像這些産物都是神廟所常見的,是故神廟色彩五花八門,神廟信徒理念較低級,神道完全是叁界輪回的世間法,固然也有勸化世人斷惡行善,但道理未達究竟解脫之境,始終是相對待的祈求,與出世解脫之法尚有一段距離,遙不可及。以上所提示神廟擁有的形象,讓大家對道教有所共識,才不至于誤解道教當佛教。

  二、佛教(梵語Buddha-sasana):佛教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由印度傳入中國,佛教傳來中國前後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在中國生根發展,已普及到全國各省,佛教在隋唐的時代,曾經有過輝煌燦爛的佛教黃金時代,韓國、日本的佛教,就是由中國傳入的,時間也在隋唐時代。佛教的文化影響整個中國文化,貢獻不可思議。

  佛教所供奉的不是神仙、鬼、幽靈這些,這些還是尚未解脫,亦然處于六道輪回中,故佛門中無奉祀神、仙、鬼、幽靈等類。佛門所供奉的,所尊的,一定要到解脫的聖境,已出離生死的聖者,乃至究竟證悟無上菩提的聖人。

  譬如:釋迦牟尼佛(梵語Sakya-muni buddha)、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藥師佛、智慧勝佛、日月光佛、普光佛、善意佛、慈藏佛、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梵語manjusri)、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龍樹菩薩、彌勒菩薩 等等佛菩薩,佛有無量無邊,菩薩也無量無邊,總歸而言,正信佛門弟子,所供奉的聖像,都已證成菩提之聖者。

  禮佛拜佛乃至學佛,最終目的就是爲了要成佛,爲了要成佛才來禮佛拜佛乃至學佛,因爲成佛是學佛者最後的目標、宗旨、與歸宿。成佛是徹底的圓滿者,已達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聖境。

  佛教有浩瀚無際的法海,佛法無邊,可令大地一切衆生,了知人生觀與宇宙觀的真理,因而廣修諸法,因修而證,因證而得,最後,離苦得樂,破迷啓悟,轉凡入聖。

  綜合上面所敘述的一點一滴,佛教與道教的建築法是不同的;所供奉的對象是截然不同的;教義也是天壤之別,信徒的層次與風範,是世法與出世法之別;最後的宗旨與目的,更是差距懸殊,簡此回答仁者所問,若不詳盡,請仁者來函共研,功德無量!

  76.做夢好不好,是否有善惡之分?

  真正達成無夢的境界,要修證到佛之果位才無夢,不但凡夫會做夢,阿羅漢(梵語Arhan)聲聞緣覺乃至菩薩亦然會做夢。俗雲:智者無夢。

  夢是由睡覺之際,意識起現行,現行而産生執著,因執著再産生種種影像,如山河大地、人事物,這種現象佛門稱之夢中意識。

  夢中意識可說還沒有真正熟睡,似睡非睡所起的妄識,因而起變化之幻影,夢中意識不要太認真了,夢之好與壞不離妄心所浮現,不應執著其境。

  永嘉大師雲:“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夢中明明有六道的種種境界,這種千奇百態的情景一旦覺醒過來,卻空空無世界了,這就是告訴我們說,夢乃睡覺中的微細妄識所現起的,我們不該對夢之境産生愛戀與恐怖,畢竟,夢是虛幻意識所變現故。

  做夢當然不好,夢是沒有實際睡著,由微細意識浮動所變之境,難怪睡了老半天,還是沒睡好,一直還想睡下去,熟睡是無夢,有夢不能熟睡,換句話說:有夢無睡,睡時無夢,半睡半夢會越睡越疲憊,夢中勞心故。

  夢是過去生中,乃至今生所做之善惡種子,彌留在八識田中,在夜睡中往往會影現出來,似真非真乃至真,從夢中顯出有善惡之境界,有喜有悲,有哭有笑,七情六欲都在夢中流露而出,甚至演完人生的生老病死。

  人真奇怪,喜歡貪執美夢,一躺在床上就想等待夢中的情人再度出現,于夢中約會,談情說愛,甚至有些人,夢不到情人,在臨睡前合掌,跪于床上祈禱美夢再…

《佛學問答(第一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