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美国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一颗纯金的星球,而极乐世界不也是黄金为地吗?
223.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所带去的善业恶业种子,将来是否还要受报?
善业和恶业都要有缘分才会开花结果,西方没有恶缘,只有善缘,因此只会促进自己道心增长,断尽一切疑惑,哪里还会受报呢?要受报应也是出世证果的报应,决不像世间众生因业力牵引在轮回中受尽痛苦,毫无自主的权力。
224.现在我最喜好念佛,因为念时清凉、快乐,所以对阅读总觉得厌烦,除了有关心身的读物外,其他的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心情是否对?
一门深入最好,但一定要坚定志向,不为外界引诱所动。
225.念佛法门在理论上虽然说万修万人去,并且记载了许多大德往生的实例。但从整体来看,念佛的人虽然多,往生的则万中无一。因为它的重点在“一心”,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末法众生根机差,智慧浅,难以做到“一心”,绝大多数人不过仅仅能够借念佛种种善根罢了,仍旧难逃轮回之苦。既然是这样,比起其他法门来,净土也没有殊胜的地方。
一心有短暂和长久的分别,坚持得长久的人就往生上品,中间有所间断的,也不失为中下。虽然这种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经常提起念头,临终不遗忘,也就是心不颠倒,一定可以往生。经上说“一心不乱”是教人向上看,作最有把握的打算。许多人不能往生是因为他们信不真,愿不切,净念常常间断,不能经常提起。这些人心不在焉,可东可西,摇摆不定,自然就没有往生的份了。修其他法门,必须断尽疑惑,明心见性,才能成就,所以就叫做难行道。修净宗只要约束身心,一心念佛,就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所以说是易行道。古代大德说:“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比起其他法门来,怎么没有殊胜的地方呢?
226.学佛要明白事理,念佛法门,什么叫事?什么叫理?
理指教理及经义,必须认识透彻,才能明确方向;事指一切方法及律仪,必须具体实践,才能取得成就。
227.《阿弥陀经》中“要往生极乐国土,不可以缺少善根福德因缘”和十念往生,难易差别很远,所以修净土的人有疑问,请解答。
多种善根福德,是净土法门的通途,最为稳当,真是万修万人去。十念往生,是前世慧根深厚。上等根器的人,一念就能不起妄想,这是精诚专一的结果。一句佛号就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十念!但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人,百千人中没有一个。
228.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是不是虚空无量无边的菩萨的总称?还是单指一尊菩萨的名号?
指西方极乐的一切菩萨。
229.《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时候……供养其他佛土十万亿佛,到吃饭时又回到本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没有极乐国土的人来供养?
法华会上的观世音,楞严会上的大势至,是从什么国土来的?释尊说法时,各方菩萨百千万亿都来集会,这些菩萨中,谁来自西方,你能一一指出吗?
230.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已有十劫,这中间往生净土的人已经不少了,而且都有神通,为什么没有看见回来一人,向我们证明西方世界的真实存在呢?
回来的人不少啊,因为我们肉眼凡胎,看见了也不认识,古代丰干和尚就是一个代表。西方世界是释尊金口所说,历代祖师都为我们作了证明,你居士没有听说吗?
231.经上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路途这样遥远,难道不是太渺茫了吗?既然佛有万德万能,神通无边,为什么他不把三界六道都变为净土呢?为什么一定要念佛才能往生呢?佛有无缘大慈,为什么要别人念他的名号才肯接引?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还发现有更多的太阳系,这难道不是更加渺茫吗?经上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知道佛万德万能,心也万德万能啊!心净才有净土,心秽就生秽土。世界本来就是空空,没有净秽,出现净秽的分别,都是心相所成啊!佛即是净,念佛自然就生净土,不念佛,心即不净,就不往生净土。不念佛,沉迷世间欲望,怎么能生净土呢?佛视一切众生为佛子,故一切世界都是净土。只因为凡夫和佛有天壤之别,从道理讲都有佛性,但心相却根本不同。明白了大千世界,唯心而造的意义,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得心净,必须有广大无边的慈悲心,这就是为什么佛时刻忆念我们众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一心念佛,那么我们的心就和佛心相通了,这就是我们念佛往生的道理。如果我们心中妄念太多,就和佛相隔了一道厚厚的墙,佛虽然思念我们,我们却逃避不见,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例如儿子出走,母亲虽然日夜思念,但儿子并无回心,越走越远。只有儿子也思念母亲,才有相逢的日子。
232.净土法门为一生成就的佛法,而且容易修,为什么佛陀当时不多赞叹宏扬这个法门,而只有三经一论说这个法门呢?为什么正法时期和像法时期的人多修其他法门呢?为什么到末法时期才兴起净土法门呢?如果说净土法门比其他法门好,那么不是末法时期的人比正法、像法时期的人福报大了吗?如此说来,佛前佛后为八难之一,又怎么解释呢?
开头讲华严,结尾讲法华,两部大经都赞叹净土,其他经典赞叹净土的数不胜数,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不知还要怎么赞叹?是不是要把其他佛法全部废除,单单说净土,才算多赞叹呢?正法、像法、末法是根据人根的利钝变化来分的,不是指定某个时期学习某法。你说末法才兴起净法,是大误会。只因为其他法门断除疑惑,要利根才能办到,净法带业往生,钝根也能成功。再回答你最后的问题,佛诞生以前没有经典,佛涅槃以后,因为不解经义,就引发斗争,众生容易走入歧路,所以列为八难之一。
233.临终时观想佛像难以做到,观想西方也做不到,我的老师说要我观想受戒的戒坛,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它好在哪里,是三善道,还是极乐世界?
临终四大分离,难以观想了,只是念佛稳当。戒坛是好相,那是教人在心中印上一个干净的影子,免得时时出现世俗的尘相,发生问题。修净宗的人,应该印上这个好相,但还是要极力念佛,渴望往生西方。
234.打佛七七天做到一心不乱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平时因为事忙,不能持续做功课,能否往生极乐世界?
必须有恒心,事忙可采取十念法,再在平时行住坐卧心中默念,同样可以往生。
235.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
不管做什么事,还是从青年时开始为好。例如种树,必须从小扶植。往生就是指寿命已尽之后,并不是念佛去求快死。但黄泉路上无老少,总要早作打算才能稳当。
236.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能够往生?
净土是大乘法门,功德是利他的事情,念佛和做功德好比鸟的双翼,缺一不可。但功德并不一定就是花费金钱,劝人念佛就是真正的功德。
237.我们念佛的人,在平时用功很好,万一起了嗔恨心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个嗔恨心到临终还不能忘记。像这样的人虽然念佛,能否带业往生?
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更怕持续不断。既然知道嗔恨害事,为什么不赶快改正呢?又为什么还要延续到命终呢?当前一念非常重要,念嗔就会与佛相隔,念佛就能与佛感应。嗔能障佛,怎么还谈得上往生呢?
238.临终时有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怎么办?
这个事情不必忧虑,平素心念弥陀,临终正念仍是弥陀,一定不是魔境,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啊!如果平时杂修不专,念头不一,临终正念就没有把握了。到这个时候,即使明明知道是恶境,但自己也无法挽救了。所以临终助念特别重要。
239.日本佛教有一个宗派叫做“法华宗”,专门持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什么意思?它的归宿在什么地方?
持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含意,如禅家念话头求开悟,净家念佛求往生等等。中国也有法华宗,但修的方法不像日本,日本法华宗的内容,我知道得不够详细,估计他们专念经题,也是佛法之一罢了,但这样念和禅家的念意义相同。归宿有时间远近的区别,归宿到什么地方,要看修行人所发的誓愿在什么地方。
240.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一愿说:“至心发愿,想要往生我国,只要他念我十次名号,如果他不往生我国的话,那我就决不成佛!”果然如此的话,那么罪大恶极的人是不是仅仅念十次佛号就可以往生了?再请问这十声佛号,是在平时念,还是在命终时念?
十念往生是指临终。罪大恶极的人,因他前世有大善根,所以临终能够忆念佛号,至心发愿,十念而往生净土。平素十念当然也种下了因种,但什么时候往生,就要看他的努力程度,一生多生都说不定。专修净宗的人,不要有十念往生的侥幸心理,平时不精进,临终千愁百苦,手忙脚乱,一念也提不起来了。
241.临终一念弥陀,就往生极乐世界;一念慈心,就往生天界;一念嗔心,就堕落为毒蛇。依次类推,一念无生,就是涅槃了吗?
前面三者情况属于再生,如果一念无生,当下就是涅槃,如果连这一念都没有了,那就更加相应了。
242.净土法门大小乘兼有,请老师具体说明。
净土法门本来属于大乘,因为佛对小乘不说其他佛土的事,而且求往生的人,重在证果发愿,再来三界普度众生,并不安居极乐,自享清福。所以经上说发菩提心是往生的正因。但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只想自了的小乘根机,也能念佛往生。
243.梦中时常向人说,这个世界太恶浊,这个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依恋它呢?请大家快来念佛,离苦得乐,大家肯听我,我就把身体卖给你。请问这是什么境界?是不是著相呢?
梦都是念头的反映,等觉以前的菩萨,都不能没有梦。梦可以表现意念的净秽,念佛功夫的进退。居士的梦如果能够经常保持,就是上求下化,勇猛精进的菩萨心境啊!很好很好!梦中是这样,醒来也是这样,净业一定会很快成就。自利利他,又不存有自利利他之心,就谈不上著相了。
244.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妨碍吗?
默念容易入定,很好。睡卧时也只适宜默念,出声就有失恭敬。
245.念佛诵经的数目要不要登记?
登记的办法是为了检查自己的进步,如果是专修的人,可以规定自己每天念佛诵经的数目,有进无退就行了。
246.参禅和念佛有相同的功德,是不是每次禅坐后要回向净土?又说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那么在什么时候回向呢?
念佛分为定课和散课,定课在早晨和晚上,或者加入其他时间。作定课时,以静坐最好,求得心定不乱,结束后就回向。散课就不管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在停止的时候,就可以作回向。
247.《阿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有十劫了”,但阿弥陀佛的寿命本来就是无量无边,在十劫前是否有极乐世界呢?
这一段经文是就佛的报身来说的,佛的报身是有始无终的。《无量寿经》记载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所以在十劫以前就没有极乐世界。
248.持名念佛,目的在于清除杂念,做到心无挂碍,这样才有往生的的可能。但我作为一个军人,没有片刻的宁静,难以达到这个目的。不过我的愿望不在往生,而是求得来生为佛普度众生,不知是否能够如意?
普度众生一定要有智慧、学问等种种条件,并不是有这个空想就可以度生。往生的目的正是为了求得智慧、学问,加速成就,然后乘愿再来,普度众生。例如要挽救落水的人,自己先要学好游泳的本领。
249.打佛七止静的时候,是心中默念佛号,还是心中什么也不念呢?但念佛号的时候,心中还不能清净。止静的时候,要想心中不起念头,应该用什么方法?
净宗功夫自有净宗的办法,过去的祖师说,佛七止静是指口里不出声,心中仍旧默念佛号,这才能净念相继啊!如果要做到一念不起,或者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功夫,不是初机所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去勉强抑制,不但这个抑制的念头又是妄念,还恐怕会得病啊!如果是上等根机的人,能够做到一止便静,可听其静下去,不必拘泥一种办法。
250.释迦牟尼佛凭什么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
佛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有天眼通的人就能照见大千世界,何况佛有无边神通呢!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201问~250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