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美國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一顆純金的星球,而極樂世界不也是黃金爲地嗎?
223.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所帶去的善業惡業種子,將來是否還要受報?
善業和惡業都要有緣分才會開花結果,西方沒有惡緣,只有善緣,因此只會促進自己道心增長,斷盡一切疑惑,哪裏還會受報呢?要受報應也是出世證果的報應,決不像世間衆生因業力牽引在輪回中受盡痛苦,毫無自主的權力。
224.現在我最喜好念佛,因爲念時清涼、快樂,所以對閱讀總覺得厭煩,除了有關心身的讀物外,其他的都不感興趣。這樣的心情是否對?
一門深入最好,但一定要堅定志向,不爲外界引誘所動。
225.念佛法門在理論上雖然說萬修萬人去,並且記載了許多大德往生的實例。但從整體來看,念佛的人雖然多,往生的則萬中無一。因爲它的重點在“一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末法衆生根機差,智慧淺,難以做到“一心”,絕大多數人不過僅僅能夠借念佛種種善根罷了,仍舊難逃輪回之苦。既然是這樣,比起其他法門來,淨土也沒有殊勝的地方。
一心有短暫和長久的分別,堅持得長久的人就往生上品,中間有所間斷的,也不失爲中下。雖然這種境界難得,果然深信切願,經常提起念頭,臨終不遺忘,也就是心不顛倒,一定可以往生。經上說“一心不亂”是教人向上看,作最有把握的打算。許多人不能往生是因爲他們信不真,願不切,淨念常常間斷,不能經常提起。這些人心不在焉,可東可西,搖擺不定,自然就沒有往生的份了。修其他法門,必須斷盡疑惑,明心見性,才能成就,所以就叫做難行道。修淨宗只要約束身心,一心念佛,就能感應道交,帶業往生,所以說是易行道。古代大德說:“不用叁劫修福慧,只將六字出乾坤。”比起其他法門來,怎麼沒有殊勝的地方呢?
226.學佛要明白事理,念佛法門,什麼叫事?什麼叫理?
理指教理及經義,必須認識透徹,才能明確方向;事指一切方法及律儀,必須具體實踐,才能取得成就。
227.《阿彌陀經》中“要往生極樂國土,不可以缺少善根福德因緣”和十念往生,難易差別很遠,所以修淨土的人有疑問,請解答。
多種善根福德,是淨土法門的通途,最爲穩當,真是萬修萬人去。十念往生,是前世慧根深厚。上等根器的人,一念就能不起妄想,這是精誠專一的結果。一句佛號就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何況十念!但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人,百千人中沒有一個。
228.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是不是虛空無量無邊的菩薩的總稱?還是單指一尊菩薩的名號?
指西方極樂的一切菩薩。
229.《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的衆生,常常在清晨時候……供養其他佛土十萬億佛,到吃飯時又回到本國”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沒有極樂國土的人來供養?
法華會上的觀世音,楞嚴會上的大勢至,是從什麼國土來的?釋尊說法時,各方菩薩百千萬億都來集會,這些菩薩中,誰來自西方,你能一一指出嗎?
230.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已有十劫,這中間往生淨土的人已經不少了,而且都有神通,爲什麼沒有看見回來一人,向我們證明西方世界的真實存在呢?
回來的人不少啊,因爲我們肉眼凡胎,看見了也不認識,古代豐幹和尚就是一個代表。西方世界是釋尊金口所說,曆代祖師都爲我們作了證明,你居士沒有聽說嗎?
231.經上說:“從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路途這樣遙遠,難道不是太渺茫了嗎?既然佛有萬德萬能,神通無邊,爲什麼他不把叁界六道都變爲淨土呢?爲什麼一定要念佛才能往生呢?佛有無緣大慈,爲什麼要別人念他的名號才肯接引?
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還發現有更多的太陽系,這難道不是更加渺茫嗎?經上告訴我們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只知道佛萬德萬能,心也萬德萬能啊!心淨才有淨土,心穢就生穢土。世界本來就是空空,沒有淨穢,出現淨穢的分別,都是心相所成啊!佛即是淨,念佛自然就生淨土,不念佛,心即不淨,就不往生淨土。不念佛,沈迷世間欲望,怎麼能生淨土呢?佛視一切衆生爲佛子,故一切世界都是淨土。只因爲凡夫和佛有天壤之別,從道理講都有佛性,但心相卻根本不同。明白了大千世界,唯心而造的意義,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要得心淨,必須有廣大無邊的慈悲心,這就是爲什麼佛時刻憶念我們衆生的原因。如果我們一心念佛,那麼我們的心就和佛心相通了,這就是我們念佛往生的道理。如果我們心中妄念太多,就和佛相隔了一道厚厚的牆,佛雖然思念我們,我們卻逃避不見,那又有什麼辦法呢?例如兒子出走,母親雖然日夜思念,但兒子並無回心,越走越遠。只有兒子也思念母親,才有相逢的日子。
232.淨土法門爲一生成就的佛法,而且容易修,爲什麼佛陀當時不多贊歎宏揚這個法門,而只有叁經一論說這個法門呢?爲什麼正法時期和像法時期的人多修其他法門呢?爲什麼到末法時期才興起淨土法門呢?如果說淨土法門比其他法門好,那麼不是末法時期的人比正法、像法時期的人福報大了嗎?如此說來,佛前佛後爲八難之一,又怎麼解釋呢?
開頭講華嚴,結尾講法華,兩部大經都贊歎淨土,其他經典贊歎淨土的數不勝數,真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不知還要怎麼贊歎?是不是要把其他佛法全部廢除,單單說淨土,才算多贊歎呢?正法、像法、末法是根據人根的利鈍變化來分的,不是指定某個時期學習某法。你說末法才興起淨法,是大誤會。只因爲其他法門斷除疑惑,要利根才能辦到,淨法帶業往生,鈍根也能成功。再回答你最後的問題,佛誕生以前沒有經典,佛涅槃以後,因爲不解經義,就引發鬥爭,衆生容易走入歧路,所以列爲八難之一。
233.臨終時觀想佛像難以做到,觀想西方也做不到,我的老師說要我觀想受戒的戒壇,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它好在哪裏,是叁善道,還是極樂世界?
臨終四大分離,難以觀想了,只是念佛穩當。戒壇是好相,那是教人在心中印上一個幹淨的影子,免得時時出現世俗的塵相,發生問題。修淨宗的人,應該印上這個好相,但還是要極力念佛,渴望往生西方。
234.打佛七七天做到一心不亂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平時因爲事忙,不能持續做功課,能否往生極樂世界?
必須有恒心,事忙可采取十念法,再在平時行住坐臥心中默念,同樣可以往生。
235.有沒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時期往生?
不管做什麼事,還是從青年時開始爲好。例如種樹,必須從小扶植。往生就是指壽命已盡之後,並不是念佛去求快死。但黃泉路上無老少,總要早作打算才能穩當。
236.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能夠往生?
淨土是大乘法門,功德是利他的事情,念佛和做功德好比鳥的雙翼,缺一不可。但功德並不一定就是花費金錢,勸人念佛就是真正的功德。
237.我們念佛的人,在平時用功很好,萬一起了嗔恨心和別人發生沖突,這個嗔恨心到臨終還不能忘記。像這樣的人雖然念佛,能否帶業往生?
不怕念頭起,只怕覺悟遲,更怕持續不斷。既然知道嗔恨害事,爲什麼不趕快改正呢?又爲什麼還要延續到命終呢?當前一念非常重要,念嗔就會與佛相隔,念佛就能與佛感應。嗔能障佛,怎麼還談得上往生呢?
238.臨終時有魔化身爲阿彌陀佛來引誘,怎麼辦?
這個事情不必憂慮,平素心念彌陀,臨終正念仍是彌陀,一定不是魔境,什麼因就結什麼果啊!如果平時雜修不專,念頭不一,臨終正念就沒有把握了。到這個時候,即使明明知道是惡境,但自己也無法挽救了。所以臨終助念特別重要。
239.日本佛教有一個宗派叫做“法華宗”,專門持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什麼意思?它的歸宿在什麼地方?
持念的方法有很多種含意,如禅家念話頭求開悟,淨家念佛求往生等等。中國也有法華宗,但修的方法不像日本,日本法華宗的內容,我知道得不夠詳細,估計他們專念經題,也是佛法之一罷了,但這樣念和禅家的念意義相同。歸宿有時間遠近的區別,歸宿到什麼地方,要看修行人所發的誓願在什麼地方。
240.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中有一願說:“至心發願,想要往生我國,只要他念我十次名號,如果他不往生我國的話,那我就決不成佛!”果然如此的話,那麼罪大惡極的人是不是僅僅念十次佛號就可以往生了?再請問這十聲佛號,是在平時念,還是在命終時念?
十念往生是指臨終。罪大惡極的人,因他前世有大善根,所以臨終能夠憶念佛號,至心發願,十念而往生淨土。平素十念當然也種下了因種,但什麼時候往生,就要看他的努力程度,一生多生都說不定。專修淨宗的人,不要有十念往生的僥幸心理,平時不精進,臨終千愁百苦,手忙腳亂,一念也提不起來了。
241.臨終一念彌陀,就往生極樂世界;一念慈心,就往生天界;一念嗔心,就墮落爲毒蛇。依次類推,一念無生,就是涅槃了嗎?
前面叁者情況屬于再生,如果一念無生,當下就是涅槃,如果連這一念都沒有了,那就更加相應了。
242.淨土法門大小乘兼有,請老師具體說明。
淨土法門本來屬于大乘,因爲佛對小乘不說其他佛土的事,而且求往生的人,重在證果發願,再來叁界普度衆生,並不安居極樂,自享清福。所以經上說發菩提心是往生的正因。但這個法門叁根普被,只想自了的小乘根機,也能念佛往生。
243.夢中時常向人說,這個世界太惡濁,這個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依戀它呢?請大家快來念佛,離苦得樂,大家肯聽我,我就把身體賣給你。請問這是什麼境界?是不是著相呢?
夢都是念頭的反映,等覺以前的菩薩,都不能沒有夢。夢可以表現意念的淨穢,念佛功夫的進退。居士的夢如果能夠經常保持,就是上求下化,勇猛精進的菩薩心境啊!很好很好!夢中是這樣,醒來也是這樣,淨業一定會很快成就。自利利他,又不存有自利利他之心,就談不上著相了。
244.靜坐時兼默念佛號,有妨礙嗎?
默念容易入定,很好。睡臥時也只適宜默念,出聲就有失恭敬。
245.念佛誦經的數目要不要登記?
登記的辦法是爲了檢查自己的進步,如果是專修的人,可以規定自己每天念佛誦經的數目,有進無退就行了。
246.參禅和念佛有相同的功德,是不是每次禅坐後要回向淨土?又說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那麼在什麼時候回向呢?
念佛分爲定課和散課,定課在早晨和晚上,或者加入其他時間。作定課時,以靜坐最好,求得心定不亂,結束後就回向。散課就不管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在停止的時候,就可以作回向。
247.《阿彌陀經》中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今天已經有十劫了”,但阿彌陀佛的壽命本來就是無量無邊,在十劫前是否有極樂世界呢?
這一段經文是就佛的報身來說的,佛的報身是有始無終的。《無量壽經》記載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的,所以在十劫以前就沒有極樂世界。
248.持名念佛,目的在于清除雜念,做到心無挂礙,這樣才有往生的的可能。但我作爲一個軍人,沒有片刻的甯靜,難以達到這個目的。不過我的願望不在往生,而是求得來生爲佛普度衆生,不知是否能夠如意?
普度衆生一定要有智慧、學問等種種條件,並不是有這個空想就可以度生。往生的目的正是爲了求得智慧、學問,加速成就,然後乘願再來,普度衆生。例如要挽救落水的人,自己先要學好遊泳的本領。
249.打佛七止靜的時候,是心中默念佛號,還是心中什麼也不念呢?但念佛號的時候,心中還不能清淨。止靜的時候,要想心中不起念頭,應該用什麼方法?
淨宗功夫自有淨宗的辦法,過去的祖師說,佛七止靜是指口裏不出聲,心中仍舊默念佛號,這才能淨念相繼啊!如果要做到一念不起,或者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功夫,不是初機所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去勉強抑製,不但這個抑製的念頭又是妄念,還恐怕會得病啊!如果是上等根機的人,能夠做到一止便靜,可聽其靜下去,不必拘泥一種辦法。
250.釋迦牟尼佛憑什麼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
佛有無量無邊的神通,有天眼通的人就能照見大千世界,何況佛有無邊神通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201問~250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