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生死和轮回▪P5

  ..续本文上一页息,可见他们也往往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当我们想得到某些事物时,我们会被欲望所折磨。在得不到它们时,我们会很不快乐。即使我们得到了它们,仍然不感满足,还会欲求更多的「好东西」,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守护自己的财产,或者更会因失去它们而痛不欲生。

  五取蕴苦 - 因为我们被迫得到了这个五蕴肉身,就自然会遭遇世上的诸种苦楚,无从脱身。

   修罗道

  修罗与天界衆生很类似。他们的福报很大,几近天界之乐。他们的世界亦与天界可以相通,所以二界间之衆生会有来往、接触。甚么有情才会投生于阿修罗道中呢?生于此道中的众生,通常是有当生短旖绲母蠹吧茦I力,但瞋恨及妒忌心强者。这些众生虽有极大的善业力,却因其瞋恨之习气,便不能生于天界,而生为阿修罗这一种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

  阿修罗道中,有一棵如意果树,树身在阿修罗道世界,树顶却延伸至天界之中。三十三天的有情,可以尽情享用这树所结的果实,但阿修罗众生却无法享受果实,所以便十分妒忌。阿修罗本来就是妒心及瞋心极强的有情,他们不甘天界众生坐享其成,所以便会常常尝试以斧头砍断如意树,以令大家都没好处。但天界的众生只需由上洒下一种甘露,树便会马上重活过来,这只令阿修罗更加生气和妒忌。同时,天道中的有情,常对阿修罗世界中的女色垂涎,时常抢夺阿修罗女。为着这些原因,阿修罗便常常向天界宣战。大家可能以为两道之间争战的事端十分无聊,但反观我们人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何尝不是由极小的事端挑发起的呢!人类历史上,曾多次为了更小的事而发起大规模的战争,引致无数人的死亡。

  修罗之福报虽大,但因爲其瞋恨心,他们仍有大苦。他们的粗显之苦主要来自妒忌心之煎熬及战争之苦。他们的业力感召长期的战争状态,其打仗对象是天界衆生。修罗因其业力而避免不了战争,可是他们自知下场往往都是以战败而结束。在身体条件上比较,天界衆生只要头不断就不会死,但修罗道衆生的肉身却与人类差不多,并不像天界衆生的身体那麽坚固,所以一打起来,他们在先天上便居下风,要杀敌十分难,但又很易被对方打死。在武器优劣上,天界衆生之兵器比修罗界拥有的军备强得多了,所以修罗道亦居下风。在地理环境上,修罗道纵使能乘势攻至天界,天界衆生只要把天门关上了,修罗便很难指望攻入。可是,在修罗居劣势时,天界衆生却可上天下地追打修罗,令他们无处可躲。对于战争及断手、断脚等之具体痛苦的细节,衲不必多讲,大家想必能自己幻想得到。在心理上,修罗明知屡战屡败、伤亡惨重,但仍然因业力所驱而屡屡叫阵,我们不难想象到在心里有数、知道自己正在打一场没希望获胜之战时的恐惧。

   天道

  天界分爲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三重。若以福报来看,天界是六道中最高福报的地方。

  欲界天有三十三天、兜率天等等许多重。这里的衆生是在花中化生的,其寿量极长。在天界并无日、月,衆生身放光明,以花开、花合为一昼夜。在欲天中,食物、衣服及所有必需品都不假营求,自然便能得到。在他们的一生中,除了享乐便没太多别的事可做的了。虽然欲天之享乐大,但却十分不利于修持。在那里,虽偶尔亦有佛陀出现説法,也有时会有佛陀以神通变出之法鼓等乐器,不敲自鸣而开示佛法妙因,令有缘之天界衆生得闻正法,但除了以上情况外,欲天界之衆生便没甚麽别的机会学法,而且他们因爲享乐太大及纵情享受,一般都没有兴趣学法。衲说一个故事: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Shariputra)有一位弟子,这弟子本身是很有名的大医师,出入皆骑象及有衆仆从跟随拥簇着,但他却是十分敬师的一位弟子。他的敬师去到甚麽程度呢?有一次他在路上刚巧遇到其师舍利弗,他就竟然不理仪态、不顾自己身份,直接从象身飞扑而倒在地上顶礼师父。这个弟子后来死了,因福德而转生在天界。舍利弗以神通上天,本欲为他説法。可是,天界之乐却令人太迷失了。这个一度是敬师美德之模范的弟子,在见到舍利弗时,虽因业力而能认得自己的前生师父,但却因忙于享乐,只略看了舍利弗一眼,把手挥了一下当作是打了个招呼,然后便又忙着去玩了。舍利弗眼看实在无法可施,只好遗憾地离开。由此史事可知,即使这样的模范弟子,去到天界尚且变得如此,何况别的人呢!所以说在天界中,修行的条件不算理想。此外,成佛必须有菩提心,菩提心则依赖不忍见衆生受苦之悲心而出,可是在天界之衆生根本不能理解甚麽是苦。由于他们不太经历粗显的苦,所以他们对苦谛及出离心等不易生出觉受,即使想修也不易有成。

  前面讲过天界与修罗道常常会打仗,这是一种值得一提的情况。天界之衆生由于享乐十分大,他们没瞋恨心,所以亦难有战意。在出战前他们必须先到一个有特别功能的花园中,令自己培养出欲战的心,否则便不会有战意。他们的这一特性与人类十分不同。人的心便等同这种培养瞋恨心的花园,不假外求,随时可以发出仇恨心。在作战时,天界衆生多会获胜,但少不免仍会有恐惧及受伤。在受伤时,只要不伤及头部,他们绝不会死,而且复原极快,但多多少少仍可説是有粗苦的。

  此外,在天界中亦有以强凌弱的情况,力量较小的衆生会被欺侮或歧视,这也是他们的苦之一种。

  在临终前,一向身放光明、香气及极爲洁净的天界衆生开始流汗发臭、光明先退、衣服变得肮脏,而且会坐立不安。此时他们的朋友都各自散去,留下他们孤独地等死,但天界衆生之寿量很长,即使弥留的时间也有好几千人间年之久,令他们徒增痛苦,又由于天界衆生有神通,能预知下生去处,便更加心生忧慽。爲甚麽他们预知去处便很忧心呢?因爲天界福报太大了,往往把转生其中的有情之一切善业力用光了,只余下未报的恶业,所以下生去处多为三恶道。我们试想想,我们在不知下世去处好坏之情况下,死时尚且十分恐惧,何况自知去处不妙的天界衆生呢!再者,如果把一个穷人搬移至条件很差的地方,痛苦可能不太大,但若把自少娇生惯养的少爷搬到穷地方,其痛苦自然更大;同一道理,天界一向福报最高,现在却要生为三恶道,其心中之悲惨心情是很强烈的。

  以上説明了欲界天之苦。色界与无色界天情况不同。在上二界中,没有粗的苦,但仍有细微的苦。这二界之衆生,在转生时有一念:「我现在转生于天界了」,在死时亦生一念:「噢!我现在掉出天界了」除此二念之外,其间之以劫计算的长时间内,他们只在定中,没有思想及念头,亦没有苦。可是,他们的业报始终亦会告尽。在再次转生时,由于曾长时间处于无思想的定中,他们多会生为愚昧畜牲。此外,生于此二界之衆生主要是修定而作因,他们误以爲此二界之境便是最上乘的永久解脱,所以在跌出天界时,他们很可能会想:「咦?宗教明明是说解脱是究竟的嘛!怎麽现在我跌出这境界了呢?」,而从此生起认爲世上根本没有解脱这回事的邪见,以致后来下场更不妙。

  在这六道之中,尽管它们的痛苦程度不一样,但它们的本质却都是痛苦。不论我们生在何道之中,我们都不会得到真正的、永恒的福乐,因为世事是变幻不定的。由于我们的烦恼,我们永不感到满足。我们生于最有福报的天界,有一天我们仍会掉入三恶道中。在这六道之中,我们就是在无奈地、无助地由一道转至另一道活一阵子,又再轮回至另一处,不能避免重复又重复地离开我们钟爱的肉身,也不能避免重复又重复地受生及老死,这些就是六道共通的痛苦。

  是甚麽令我们困于生死轮回中呢?是业力及烦恼。我们正如一片落叶,被业力及烦恼之风吹来吹去,所以不能自主,只是无何奈何地任由风向把我们从一个恶道中抛至另一个恶道,毫无自主可言。我们亦如蜘蛛网中的小昆虫,被紧密的蛛丝所缠住。这些”蛛丝”并非外来,它们正是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令我们自己把自己绑在六道中。如果你不能看到这一点,反而安于六道之中,就不可能看到真正的解脱。要得到解脱自在,虽然并不单靠出离心,但它必须先靠出离心推动。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可能解脱生死,只会永久地在六道中飘泊,而且绝大部份时间更是在三恶道中受着极大的痛苦。现在你虽生于人间,痛苦并不如三恶道中明显,但如果你不生起出离心而致力于解脱或成佛,就好比一个暂时被容许休息一下的狱囚自得其乐地不视囚狱为苦,在转眼间你又会被捶打行刑了,到时才生起欲要逃狱的心就太迟了。

  在烦恼与业力二者之间,造成我们不断轮回的主要原因是烦恼。甚么是「烦恼」呢?它们是各种令我们的心不安及狂妄起伏的元素,例如贪念、瞋恨、愚痴这三毒等等。假设我们只有过往曾积作之业,但却没有生起我执等烦恼,单单业力是不可能令我们再次投生的,这就像是一颗没有水份的种子,无法发芽生长。反过来说,如果你过往并未作任何业,但只要你一天还未断除烦恼,你便会因烦恼的驱使而即刻开始种业,从而凑足了轮回、受生、受苦的因缘。

  烦恼的种类可说是数也数不尽,我们主要把它们归为贪、瞋、痴这三毒念。这三种心态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三毒中之「贪」是指贪恋可爱的事物。当我们见到一位美丽的异性时,便会想:「啊!我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同样地,我们对财产、名利、饮食等等都会生起贪欲。又如垃圾堆中的苍蝇,牠们飞来飞去,在垃圾堆中穿插,这也是因为牠们的贪欲。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我们本来是心境平静地逛街的,然后我们的眼角不经意地瞄到了店铺展示窗中的一件饰物,觉得它实在漂亮。我们忘记了逛街的动机,驻足在店前凝望这件小东西。有些人可能会不加思索马上把它买下来。另一些人则可能没有钱,便只好回家去了。没买下它的人回家后,可能…

《《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生死和轮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