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福慧明燈》--佛法入門導引 生死和輪回▪P5

  ..續本文上一頁息,可見他們也往往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當我們想得到某些事物時,我們會被欲望所折磨。在得不到它們時,我們會很不快樂。即使我們得到了它們,仍然不感滿足,還會欲求更多的「好東西」,而且還要千方百計守護自己的財産,或者更會因失去它們而痛不欲生。

  五取蘊苦 - 因爲我們被迫得到了這個五蘊肉身,就自然會遭遇世上的諸種苦楚,無從脫身。

   修羅道

  修羅與天界衆生很類似。他們的福報很大,幾近天界之樂。他們的世界亦與天界可以相通,所以二界間之衆生會有來往、接觸。甚麼有情才會投生于阿修羅道中呢?生于此道中的衆生,通常是有當生短旖绲母蠹吧茦I力,但瞋恨及妒忌心強者。這些衆生雖有極大的善業力,卻因其瞋恨之習氣,便不能生于天界,而生爲阿修羅這一種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

  阿修羅道中,有一棵如意果樹,樹身在阿修羅道世界,樹頂卻延伸至天界之中。叁十叁天的有情,可以盡情享用這樹所結的果實,但阿修羅衆生卻無法享受果實,所以便十分妒忌。阿修羅本來就是妒心及瞋心極強的有情,他們不甘天界衆生坐享其成,所以便會常常嘗試以斧頭砍斷如意樹,以令大家都沒好處。但天界的衆生只需由上灑下一種甘露,樹便會馬上重活過來,這只令阿修羅更加生氣和妒忌。同時,天道中的有情,常對阿修羅世界中的女色垂涎,時常搶奪阿修羅女。爲著這些原因,阿修羅便常常向天界宣戰。大家可能以爲兩道之間爭戰的事端十分無聊,但反觀我們人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何嘗不是由極小的事端挑發起的呢!人類曆史上,曾多次爲了更小的事而發起大規模的戰爭,引致無數人的死亡。

  修羅之福報雖大,但因爲其瞋恨心,他們仍有大苦。他們的粗顯之苦主要來自妒忌心之煎熬及戰爭之苦。他們的業力感召長期的戰爭狀態,其打仗對象是天界衆生。修羅因其業力而避免不了戰爭,可是他們自知下場往往都是以戰敗而結束。在身體條件上比較,天界衆生只要頭不斷就不會死,但修羅道衆生的肉身卻與人類差不多,並不像天界衆生的身體那麽堅固,所以一打起來,他們在先天上便居下風,要殺敵十分難,但又很易被對方打死。在武器優劣上,天界衆生之兵器比修羅界擁有的軍備強得多了,所以修羅道亦居下風。在地理環境上,修羅道縱使能乘勢攻至天界,天界衆生只要把天門關上了,修羅便很難指望攻入。可是,在修羅居劣勢時,天界衆生卻可上天下地追打修羅,令他們無處可躲。對于戰爭及斷手、斷腳等之具體痛苦的細節,衲不必多講,大家想必能自己幻想得到。在心理上,修羅明知屢戰屢敗、傷亡慘重,但仍然因業力所驅而屢屢叫陣,我們不難想象到在心裏有數、知道自己正在打一場沒希望獲勝之戰時的恐懼。

   天道

  天界分爲欲界、色界及無色界叁重。若以福報來看,天界是六道中最高福報的地方。

  欲界天有叁十叁天、兜率天等等許多重。這裏的衆生是在花中化生的,其壽量極長。在天界並無日、月,衆生身放光明,以花開、花合爲一晝夜。在欲天中,食物、衣服及所有必需品都不假營求,自然便能得到。在他們的一生中,除了享樂便沒太多別的事可做的了。雖然欲天之享樂大,但卻十分不利于修持。在那裏,雖偶爾亦有佛陀出現説法,也有時會有佛陀以神通變出之法鼓等樂器,不敲自鳴而開示佛法妙因,令有緣之天界衆生得聞正法,但除了以上情況外,欲天界之衆生便沒甚麽別的機會學法,而且他們因爲享樂太大及縱情享受,一般都沒有興趣學法。衲說一個故事: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Shariputra)有一位弟子,這弟子本身是很有名的大醫師,出入皆騎象及有衆仆從跟隨擁簇著,但他卻是十分敬師的一位弟子。他的敬師去到甚麽程度呢?有一次他在路上剛巧遇到其師舍利弗,他就竟然不理儀態、不顧自己身份,直接從象身飛撲而倒在地上頂禮師父。這個弟子後來死了,因福德而轉生在天界。舍利弗以神通上天,本欲爲他説法。可是,天界之樂卻令人太迷失了。這個一度是敬師美德之模範的弟子,在見到舍利弗時,雖因業力而能認得自己的前生師父,但卻因忙于享樂,只略看了舍利弗一眼,把手揮了一下當作是打了個招呼,然後便又忙著去玩了。舍利弗眼看實在無法可施,只好遺憾地離開。由此史事可知,即使這樣的模範弟子,去到天界尚且變得如此,何況別的人呢!所以說在天界中,修行的條件不算理想。此外,成佛必須有菩提心,菩提心則依賴不忍見衆生受苦之悲心而出,可是在天界之衆生根本不能理解甚麽是苦。由于他們不太經曆粗顯的苦,所以他們對苦谛及出離心等不易生出覺受,即使想修也不易有成。

  前面講過天界與修羅道常常會打仗,這是一種值得一提的情況。天界之衆生由于享樂十分大,他們沒瞋恨心,所以亦難有戰意。在出戰前他們必須先到一個有特別功能的花園中,令自己培養出欲戰的心,否則便不會有戰意。他們的這一特性與人類十分不同。人的心便等同這種培養瞋恨心的花園,不假外求,隨時可以發出仇恨心。在作戰時,天界衆生多會獲勝,但少不免仍會有恐懼及受傷。在受傷時,只要不傷及頭部,他們絕不會死,而且複原極快,但多多少少仍可説是有粗苦的。

  此外,在天界中亦有以強淩弱的情況,力量較小的衆生會被欺侮或歧視,這也是他們的苦之一種。

  在臨終前,一向身放光明、香氣及極爲潔淨的天界衆生開始流汗發臭、光明先退、衣服變得肮髒,而且會坐立不安。此時他們的朋友都各自散去,留下他們孤獨地等死,但天界衆生之壽量很長,即使彌留的時間也有好幾千人間年之久,令他們徒增痛苦,又由于天界衆生有神通,能預知下生去處,便更加心生憂慽。爲甚麽他們預知去處便很憂心呢?因爲天界福報太大了,往往把轉生其中的有情之一切善業力用光了,只余下未報的惡業,所以下生去處多爲叁惡道。我們試想想,我們在不知下世去處好壞之情況下,死時尚且十分恐懼,何況自知去處不妙的天界衆生呢!再者,如果把一個窮人搬移至條件很差的地方,痛苦可能不太大,但若把自少嬌生慣養的少爺搬到窮地方,其痛苦自然更大;同一道理,天界一向福報最高,現在卻要生爲叁惡道,其心中之悲慘心情是很強烈的。

  以上説明了欲界天之苦。色界與無色界天情況不同。在上二界中,沒有粗的苦,但仍有細微的苦。這二界之衆生,在轉生時有一念:「我現在轉生于天界了」,在死時亦生一念:「噢!我現在掉出天界了」除此二念之外,其間之以劫計算的長時間內,他們只在定中,沒有思想及念頭,亦沒有苦。可是,他們的業報始終亦會告盡。在再次轉生時,由于曾長時間處于無思想的定中,他們多會生爲愚昧畜牲。此外,生于此二界之衆生主要是修定而作因,他們誤以爲此二界之境便是最上乘的永久解脫,所以在跌出天界時,他們很可能會想:「咦?宗教明明是說解脫是究竟的嘛!怎麽現在我跌出這境界了呢?」,而從此生起認爲世上根本沒有解脫這回事的邪見,以致後來下場更不妙。

  在這六道之中,盡管它們的痛苦程度不一樣,但它們的本質卻都是痛苦。不論我們生在何道之中,我們都不會得到真正的、永恒的福樂,因爲世事是變幻不定的。由于我們的煩惱,我們永不感到滿足。我們生于最有福報的天界,有一天我們仍會掉入叁惡道中。在這六道之中,我們就是在無奈地、無助地由一道轉至另一道活一陣子,又再輪回至另一處,不能避免重複又重複地離開我們鍾愛的肉身,也不能避免重複又重複地受生及老死,這些就是六道共通的痛苦。

  是甚麽令我們困于生死輪回中呢?是業力及煩惱。我們正如一片落葉,被業力及煩惱之風吹來吹去,所以不能自主,只是無何奈何地任由風向把我們從一個惡道中抛至另一個惡道,毫無自主可言。我們亦如蜘蛛網中的小昆蟲,被緊密的蛛絲所纏住。這些”蛛絲”並非外來,它們正是自己的貪、嗔、癡等煩惱,令我們自己把自己綁在六道中。如果你不能看到這一點,反而安于六道之中,就不可能看到真正的解脫。要得到解脫自在,雖然並不單靠出離心,但它必須先靠出離心推動。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可能解脫生死,只會永久地在六道中飄泊,而且絕大部份時間更是在叁惡道中受著極大的痛苦。現在你雖生于人間,痛苦並不如叁惡道中明顯,但如果你不生起出離心而致力于解脫或成佛,就好比一個暫時被容許休息一下的獄囚自得其樂地不視囚獄爲苦,在轉眼間你又會被捶打行刑了,到時才生起欲要逃獄的心就太遲了。

  在煩惱與業力二者之間,造成我們不斷輪回的主要原因是煩惱。甚麼是「煩惱」呢?它們是各種令我們的心不安及狂妄起伏的元素,例如貪念、瞋恨、愚癡這叁毒等等。假設我們只有過往曾積作之業,但卻沒有生起我執等煩惱,單單業力是不可能令我們再次投生的,這就像是一顆沒有水份的種子,無法發芽生長。反過來說,如果你過往並未作任何業,但只要你一天還未斷除煩惱,你便會因煩惱的驅使而即刻開始種業,從而湊足了輪回、受生、受苦的因緣。

  煩惱的種類可說是數也數不盡,我們主要把它們歸爲貪、瞋、癡這叁毒念。這叁種心態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叁毒中之「貪」是指貪戀可愛的事物。當我們見到一位美麗的異性時,便會想:「啊!我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同樣地,我們對財産、名利、飲食等等都會生起貪欲。又如垃圾堆中的蒼蠅,牠們飛來飛去,在垃圾堆中穿插,這也是因爲牠們的貪欲。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我們本來是心境平靜地逛街的,然後我們的眼角不經意地瞄到了店鋪展示窗中的一件飾物,覺得它實在漂亮。我們忘記了逛街的動機,駐足在店前凝望這件小東西。有些人可能會不加思索馬上把它買下來。另一些人則可能沒有錢,便只好回家去了。沒買下它的人回家後,可能…

《《福慧明燈》--佛法入門導引 生死和輪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