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P4

  ..续本文上一页的生存。在《增一阿含经》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缘起性空」的道理:「犹如钻木取火,然后火生;火亦不从木生,亦不离木。若复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缘会合,然后有火。」因此《大宝积经》云:「以众缘故起,一切无坚实。法语自性空,自性无有相。」

  

  3.万法唯心 -

  真如自性是自然界的本体。佛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真如自性是万有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本体。《首楞严义疏注经》写道:

  

  诸法唯心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也说:

  

  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

  

  外在的世界如果离开这一颗能知觉的心、能分辨的识,就无实在意义,更无实体存在。因为有心识才有世间,心识若无,也感受不到世间的存在。所以僧肇大师有感而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凡人总是以见闻觉知来看大自然,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还有一个灵明不昧,能与大自然感应,甚至包容大自然的真如自性。

  

  法相宗的唯识说,主张万法皆由业感受报的主体阿赖耶识所变现。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各种种子,遇缘起现行,现行又回熏种子,受熏的种子遇缘又起现行,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宇宙万象不过是阿赖耶识所变现。

  

  而有情如来藏中的自性清净心,才是万法生起的根源,由于真心被杂染蒙蔽,成为阿赖耶识,而使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不已。佛教对宇宙的诠释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着自己迷悟的深浅,而能显现出不同的世界。

  

  华严宗主张宇宙中的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另一方面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剎那非短暂,劫波非悠长;真的未必真,假的未必假;净的未必净,脏的未必脏……,华严宗这种超越对待,圆融无碍,认为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即法界缘起;强调唯心所起的法界互为缘起。

  

  《摩诃止观》卷五说: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秖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

  

  依天台宗所言,我们当下的每一念中,具足三千世间诸法,涵摄全体法界的森罗万象。

  

  以上各种宇宙缘起之说都离不开有情心识的造作,只要觉悟此心即是佛,则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会和我们一起成佛,造就出清净的佛国净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从山河大地的形成、现象,以及承载养育一切众生、对精神文化贡献等各方面视之,它们无一不是无言说法,无一不在展现慈悲的佛体。

  

  --------------------------------------------------------------------------------

  

  四、日月风雷皆为佛用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位居世界之首。一五四三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中,首度提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只是太阳系九个行星之一。到了一六一○年,义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Calileo)从其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星河,更证实哥白尼的学说。直至今日,我们更知宇宙中如太阳系的银河系又有无数无量之多。

  

  「天外有天」的远观,早在佛经中已有明确的记载,例如有佛教百科全书之称的《经律异相》,就详细的记载着无数天界的生活活动,不但可以印证现代天文学家的研究,更可以提供未来天文学探究的方向。经典里记载着一段有趣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讲经时,出广长舌相,声音震动无量世界,传送极远。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不相信,怀疑佛陀的音声不可能传到那么遥远的地方。想要一探究竟,就用神通飞到十亿佛土以外的佛国,在那么远的佛国里,光明王佛正在说法。有一听众忽然从身上抓到一样东西,惊叫道:「我身上怎么会有一条小毛虫?」

  

  光明王佛说:「那不是小毛虫,那是从娑婆世界来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连。」光明王佛于是对目犍连开示道:「诸佛的威德不是声闻弟子可比拟的,也不是用神通能探测的。」从此以后,目犍连就非常相信虚空中确实有无量世界,也确实有无量诸佛。

  而佛经中常说的虚空、法界、重重无尽、无量无边,也正好印证今日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宇宙中充满了无量无数的银河系、太阳系、星云团、天河、星球等。

  

  我们生存于大气之中,能正常呼吸时,往往不觉空气(风)之存在,留意它是维系我们生命的第一要素。对于云雨雷电等天文气象,也因习以为常而忽略其自然力量。本单元将探索日月风雷等自然现象的运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它们与佛教的关系。

  

  (一)日月风雷奥妙的佛用

  

  1.天空万象 -

  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光与热唯一的来源。太阳的直径约一百四十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一○九倍,它是一颗白热的气体恒星,表面温度约摄氏六千度,核心温度更高达一千五百万度。太阳不断的燃烧,使得无数的氢原子碰撞、融和,转换成氦原子而产生庞大、无以计数的能量;科学家估算,太阳大部分的能量,每分钟所释放的热量,约是六十亿乘十亿再乘十亿的卡洛里。

  

  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非常遥远,约有一亿五千万公里,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约须八分十八秒,而太阳辐射出的能量,地球大约只收到二十亿分之一;不过,光是这少许的能量,就足以使地球温暖,让生命生长,并给予大气动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

  

  太阳的行星,以其和太阳的距离依序如下:水星,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金星,比地球略小一点,是月球之外,最亮、且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它的地表平均温度为摄氏四百六十度,无法辐射出去的热量,使得金星犹如炙热的地狱。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绕太阳一周须三百六十五天,约运行九亿多公里。火星,其地表是暗红色的尘土,远看就像一颗「红色星球」,这里大气稀薄,无法捕捉太阳热能,因此地表平均温度是摄氏零下五十三度。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倍,其大气层里都是阿摩尼亚等有毒的气体。土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它最大的特征是周围有一圈由许多小星球组成的彩环。天王星和海王星像一对双胞兄弟,有许多相同的特质,如气温低、大气由甲烷所组成等。冥王星,是太阳系最外围、最远的行星,是一颗神秘、寒冷又寂寞的星球。除了这九大行星,尚有无数的小行星及环绕行星的卫星。

  

  这些行星各以不同的速度及轨道绕着太阳运转,它们本身不会发光,仅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也因此我们才能看见它们。九大行星中,唯有地球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太阳无私,普照大地,但因地球呈球状,在它绕着地轴「自转」时,永远只有一半能享受阳光,这受阳的一半是白天,阴影的一半则是夜晚,而在由亮转暗、再由暗转亮的过程中,并非骤然黑白分明,划分为二;由于有大气层的反射或折射,在黑白之间,便有了变化多端、朦胧美丽的黎明和黄昏了。世界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人世间不也是黑白、好坏、美丑……都一半一半吗?在一半一半之间也有所谓的「模糊地带」,而且诸行无常,好的可能会变不好,坏的也可能转好;世事没有永恒不变的!

  

  月亮,这颗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曾经激发许多文人雅士的灵感,留下无数浪漫的神话和诗篇,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都是流传千古的中国神话。西方人则认为月亮以其柔美光辉沐浴大地,因而称它为「夜之女王」。这些年来又有精神医师研究,发现月亮的盈亏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如满月会导致一些人心智狂乱,许多犯罪案子是在月圆时发生,新月时犯罪率最低。

  

  撇开月亮引人的遐思,一九六九年七月一日,太空人第一次登陆月球之后,我们知道月球只是一片荒凉的岩石、坑谷和火山口,它没有水,没有空气,它柔和皎洁的光芒,完全是太阳光的反射。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距离地球约三十八万四千公里,在天文学上算是相当短的距离,它也比地球小,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则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受着地球引力的影响,月球以每小时三千六百八十公里的速度绕着地球运转。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直至目前仍无适当的解释,不过,科学家曾有过三种假设,一是月球是由地球分离出来的;二是月球原为太阳系的某个星球,被地球「捕捉」而成为地球的卫星;三是月球和地球以相同的形式同时形成。从月球岩石标本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较倾向于第一种假设。

  

  地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在距离地表约十三至十四公里的地方,有分隔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对流层顶;在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有分隔平流层和中气层的平流层顶;在约八十公里的高空,则有分隔中气层和热气层的中气层顶。和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象变化如云涌雨降等,都是产生于大气对流旺盛的对流层中。

  

  在地平面上,气压的强度每平方公分约为一公斤,因此据估计,一个人全身上下承受的气压大约是二万公斤左右。但是生…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