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怎样做一个居士 二、三类法门

  怎样做一个居士

  

  

    二、三类法门

  

  修学佛法的法门虽多,若从大体上说,可分三大类:

  

  第一是人天道。

  

  第二是解脱道。

  

  第三是菩萨道。

  

  学佛的宗旨,是在求取解脱道;学佛的着力点,却在于人天道。尤其是人道,乃是生死与解脱的最大关键。所以,学佛的人,不能离开了人天道而另求解脱道。

  

  解脱道的求取,也不等于佛果的圆成,解脱生死的人,并不就是成了佛的人,要想成佛,必须将人天道与解脱道兼顾并重,这便称为菩萨道。

  

  从性质上说,人天道是偏重于福业的经营,比如布施、救济、放生、戒杀、社会公益等事;解脱道是偏重于慧业的修持,比如持戒、修禅、拜佛、念佛、听经、看经等等。最要紧的,还是在于恋世与出世的区别:如有恋世的心,虽修慧业,仍是人天福报;如有出世的心,虽营福业,也归解脱之道。

  

  毫无疑问地,学佛的目的,不在人天道;佛教的态度,也不仅在解脱道。自求解脱,也要使得一切众生求得解脱,自求解脱是慧业,助他解脱是福业,福慧双修的,便是菩萨道。可见,佛教的宗旨虽是出世的,佛教的方法却是入世的。因为自求解脱,是求解脱世间的种种苦恼,所谓出世,也是为了出离世间的苦恼。救济众生,是为帮助众生解脱世间的种种苦恼,虽然出世,却不逃世。同时,佛教所谓的解脱,是重于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粗)的烦恼的束缚,这便是心解脱,便可离欲界而生色、无色界,乃至出离生死;若能不受无明(细)的习业及无知的束缚,便是慧解脱,便可超脱生死,乃至成佛。因此,解脱了的人,固然不受生死的束缚,但也并不就是不受生死,因为为了度众生,他们仍须生死。不过,他们的生死,是出于自由意志(愿力)的自主,不同于一般凡夫的生死,是由于烦恼造成(业力)的牵引。正像一个去监狱为犯人讲演的自由人,虽也进入监狱,接触了犯人,但他的心里感受,与被法律制裁而监禁在狱中的犯人,是不同的。所以,已经解脱了的人,虽入生死,仍不以生死为苦;虽在生死,却不受生死的束缚。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