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当然,弥陀本愿最妙、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正是在于彻底的他力。净土法门之所以难解难思,《弥陀经》上说它是难信之法,乃是诸佛不请自说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彻底的他力救度之法。
那么,为什么会有自力的修持法门呢?我们又该怎样解释?那是因为有一类根机的众生,他们无法相信他力,也无法相信自他二力,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但是弥陀佛仍然对他们慈念不舍,希望他们也能往生,当然就会有自力的修学方式以应这类众生的机。净土法门为了接引三种不同根机的众生,尽度极乐世界,所以就有自力、他力及自他二力和合这三种不同的修法。
以上我们约略地介绍了净土法门的三种修法,下面要说我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我今后要弘扬净土法门,对人讲解弥陀本愿,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要理解弥陀本愿的摄受众生不舍的大悲愿力,要彻底仰承、投归弥陀本愿的摄受。以他力的摄化为基础,在一切善恶法上,统统导归到“弥陀摄我不舍”这个认识和信心上来,从而对于“临终往生”不再存在恐惧或不确定感,再也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好好修行,犯戒了没有,或者念佛是不是达到一心不乱。因为弥陀本愿的最特异的本质是彻底的他力,是弥陀佛摄受、接引你往生,你能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而是弥陀本愿的愿力成就的。
以上净土法门三种不同的修法事实上都不能离开大乘佛法不可思议的理体。《无量寿经》序分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段经文的前面四句,其实就是《法华经·方便品》上所说的:“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以上这两部经说的两段经文的意思本质上完全一样。诸位,有人说过:“《华严经》是大本的《弥陀经》,《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经》。”这是就相上说的。但如果从“理体”和“本愿”上说,《法华经》才是真正的大本《弥陀经》。如果有人问:“弥陀佛为什么有这个愿?”那么你只要懂得《法华经》上诸佛出世的本愿,你就会深信弥陀的宏誓大愿真实不虚。
《无量寿经》序分里接着说到十方诸佛怎样修行证悟,他们在十方说法,在十方示现成佛,在十方建立道场,在十方度化众生。这也和《法华经·序品》里所说弥勒菩萨看到释迦佛在东方大放光明中,许多菩萨在那里修菩提道的意思一样,所以《法华经》就是另一种版本的《无量寿经》。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为什么佛会矜哀三界?因为佛有无穷无尽的大悲。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大悲,就是不但对地狱众生他要大悲、而且对等觉菩萨他也一样要大悲。所以净土法门是从地狱道一直到等觉菩萨都同样摄受,这才叫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等觉菩萨虽然也是无尽大悲所摄,但是他们能够自己修行,不是弥陀本愿摄受的主要对象。可是三界中的众生烦恼无尽、痛苦无量、求离无期、求出无门,更是佛矜哀的对象,所以是矜哀三界。从理上说,大悲应该是无尽的,矜哀的应该是九界。可是三界众生特别的痛苦,有三恶道轮回之苦,永无止息。矜哀的重心应该在三界。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如来要“出兴于世”,这就和《法华经》上讲的“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样了。什么是“一大事因缘”呢?就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毕竟圆成佛道。这也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光阐道教”。这样一看,两部经不是都在讲同一件事情吗?所以懂得《法华经》,就会懂得弥陀本愿,就会懂得释迦佛的本愿,同时,你也会发现这与十方诸佛的本愿都是无二无别的。
经文接着说:“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可见佛陀出兴于世,光阐道教,不是仅仅为了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只是一种手段,他的目的是为了要拯济群萌,要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救度众生出离一切苦海。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那就必须让众生真正得到究竟、真实的利益。也唯有这样,诸佛的无尽大悲才能够彻底圆满。然而怎样才能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呢,这正是这部《无量寿经》所要宣说的,换句话说,这部《无量寿经》正是诸佛以无尽大悲为了给众生以真实之利而宣讲的一部经。说到真实的利益,各位可能还记得《法华经》上讲的“开权显实”,这部《无量寿经》所开演的就是“实”。所以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是“至圆、至顿”之法,就是这个道理。表面上看,持名念佛似乎是权教,是方便教,然而站在圆、顿的立场上看,权就是实,实不离权。如果有人说净土法门是方便之教。其实他是不懂得净土法门的内在深义和诸佛的深悲大愿。
诸佛出兴于世,光阐道教,讲说佛法,无非是为了要达到“拯济群萌”的目的。唯有这样,才能圆满诸佛的无尽大悲。可是怎么去“拯济群萌”呢?只有一件事才能办到,就是“惠以真实之利”。如果不是真实之利,那就不能真正的“拯济群萌”。那么佛法中有没有不是真正的真实之利呢?有!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虽说声闻法,方便作接引。”所以声闻法是为了方便接引而设,它只是化城,不是真实之利的终极所在。而佛法的真实之利,必须让你能够直接达到究竟宝所。而净土法门是但得往生,当生成办,永不退转,这正是唯一佛乘真实之利。由于它是易行、易至的成佛之法,所以它正是大乘佛法的彻底大用。而一切大乘佛法正是净土法门的本体。如果你能够了解、信受了大乘佛法的体跟用,那么诸佛要惠以众生的真实之利就能被你完全受用。这样诸佛的真实之利才算真正的惠施于众生,诸佛的“拯济群萌”的大愿也就圆满实现,诸佛的无尽大悲就得以安藉了。
因此,我们可以更直接的说:“净土法门就是诸佛彻底真实之利的所在!”因为它彻显了诸佛的无尽大悲、大愿、大力与大用。这也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十方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下无以度尽一切众生的道理。如果你能够体会这些道理,你怎么会随便地轻视净土法门呢?经文接下去又说: “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花,时时乃出。”这几句经文是说诸佛说的真实之利是你无量亿劫当中难值难见的,这不就是等于《法华经》上说的多宝如来为什么要来听释迦佛讲《法华经》?因为《法华经》也是“时乃说之,难值难遇”。此外,《法华经·方便品》中还说:“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一乃出。”由此可知这两部经是同一个形态,不过《法华经》虽然是难值难遇,还没有到难信,而净土法门是《法华经》唯一佛乘法的彻底大用。所以它又是难信之法。难值、难遇、难解、难思之外还要加上一个难信。正因为它是难信之法,所以诸佛必须等到众生机缘成熟了,才会出来宣说,这就叫“时时乃出”。什么叫“时时”?前面的“时”是指时机,后面的“时”是指时候,“时时乃出”就是时机到了的时候,才会出现。什么是时机到了?就是众生机缘成熟的时机到了。而众生机缘成熟,犹如盲龟穿孔,难值难遇呀!各位,净土法门是难值难见,时时乃出,今天我们大家万幸地遇到了,为什么你却辜负已灵,轻易地把它放弃呢?经文又接着说:“如来正觉,其智难量。”这句经文又跟《法华经·方便品》讲的完全一致。<方便品>上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可见这两部经的说法完全一样,所谓“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举一佛即是说全佛,其智慧和法门当然都是难解难思。<方便品>是在开权显实,直显诸佛的本地风光,而《无量寿经》的经文竟然与此这样相一致,可见净土法门正是诸佛本地风光的称性极谈,这就是充分说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真实之教的深义所在。经文又说:“多所导御,慧见无碍。”“多所导御”的意思是善巧度众生。为什么能够善巧度众生呢?因为诸佛能够“慧见无碍”。为什么诸佛能够慧见无碍呢?《法华经·药草喻品》上这样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又《金刚经》上也说:“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性,如来悉知。”这些都是说佛的慧见无碍。于此可见,揭示大乘空义的《金刚经》、唯一佛乘的《法华经》与《无量寿经》在论佛陀观的立场上都相一致,这是净土法门乃大乘了义法门的又一个证明。
在“多所导御,慧见无碍”之后,经文紧接着又说:“无能遏绝。”这是什么意思呢?《法华经》是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修何法……”佛既然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的闻、思、修的机缘与内容,当然在应机变化的方便设施方便,也就没有任何障碍了。“遏”是遏止,就是障碍的意思。乃至于你想要障碍,也障碍不了。
那么,什么样的法门能让众生当生成佛,永不退转,而没有障碍呢?这是十方诸佛摄受众生的最关切的问题,这也是诸佛应以哪一种法门惠以众生以真实之利的重点所在。本经强调诸佛在彻见众生根机之后,要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正是净土法门。宣说净土法门的经之所以为一切诸佛所护念,原因就在于这个法门是诸佛大悲大愿度生的究竟极致的法门。
各位,《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佛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真实的佛法。可是怎样来成就众生真实之利呢?十方诸佛或权或实,方便善巧地导御,最后导御归向极乐世界。我们常说,普贤万行导归极乐,正是这个道理。千经万论赞叹,唯在弥陀,也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究竟了义的真实之教。
现在,可以稍稍作个结论。在这第一个讲次当中,首先谈到净土法门在佛教界以何种方式被认识。其次,我们介绍了净土法门所流传的三种不同修持方法,并对它们的不同点略略作了比较。然后再讲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究竟力用,这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上所讲,是让你们对净土法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希望你们不要对它起轻慢心。我们应该以建觉老尼师的往生唤醒自己迷茫的心,好好的念佛。你们必须了解:要想在今生了脱生死,净土法门是非修不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来修净土法门,用什么心态去念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可以说,这一句佛号离你们还很遥远,你们每念一句佛号,并没有感到阿弥陀佛跟你们很亲近。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念佛人经过一段努力理解之后,能够正确认识净土法门,进而坚信自己能够确定往生而感到身心安稳,希望大家听过讲座之后都能够心开意解。
往后要讲的是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物质是什么。这里我用一句话六个字,你对净土法门就知之过半。如果你承担得了这六个字,临终往生就没有问题。这六个字是“难解、难信、易至”。“难解”是不容易理解。“难信”是站在众生的立场上讲难以相信。“易至”是就这个法门得益来说,很容易到达目的地。乃至于你曾经诽谤过它,只要你现在一念心要去,一样可以往生。
你常常要反省这六个字。为什么难解?我哪里还不懂?为什么难信?我是不是还信不够?为什么易至?既然易至,那么我修净土法门就应该很快乐、很舒服。就不会看到这样现象:有人打佛七念到声音沙哑还不敢肯定他能往生。都说:“没有那么快,我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我每天都打妄想。”中国修净土的大多是这种反应。既然净土法门是易至,那为什么老觉得到不了呢?这就是问题。
你念佛时,应该感觉你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非常的接近,而且这种感觉不会退失,这才叫易至。如果真象台中那位老居士所说,往生实在不容易,那不如修别的法门算了。这不叫易至。
当然它也是难解、难信,这次讲座就是要讲到让你们理解,让你们相信,让你们能够由解启信,由信而启正行,由正行而决定往生。如果你真能这样,你一生大事已毕,就可以游戏人间了。
所以修净土法门不需要等到死才交考卷,你现在就可以交卷,肯定合格。在考场里有自信的人写完了,检查一遍就交卷。可是有人就怕怕的,非得到铃响才交卷。修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很有把握,不必等到无常铃响,就提前交卷了,一定及格,这就大事已毕。易至就应该有这个效果。(第一讲完)
《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