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然,彌陀本願最妙、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正是在于徹底的他力。淨土法門之所以難解難思,《彌陀經》上說它是難信之法,乃是諸佛不請自說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徹底的他力救度之法。
那麼,爲什麼會有自力的修持法門呢?我們又該怎樣解釋?那是因爲有一類根機的衆生,他們無法相信他力,也無法相信自他二力,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但是彌陀佛仍然對他們慈念不舍,希望他們也能往生,當然就會有自力的修學方式以應這類衆生的機。淨土法門爲了接引叁種不同根機的衆生,盡度極樂世界,所以就有自力、他力及自他二力和合這叁種不同的修法。
以上我們約略地介紹了淨土法門的叁種修法,下面要說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我今後要弘揚淨土法門,對人講解彌陀本願,首先應該告訴大家,要理解彌陀本願的攝受衆生不舍的大悲願力,要徹底仰承、投歸彌陀本願的攝受。以他力的攝化爲基礎,在一切善惡法上,統統導歸到“彌陀攝我不舍”這個認識和信心上來,從而對于“臨終往生”不再存在恐懼或不確定感,再也不要擔心自己有沒有好好修行,犯戒了沒有,或者念佛是不是達到一心不亂。因爲彌陀本願的最特異的本質是徹底的他力,是彌陀佛攝受、接引你往生,你能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而是彌陀本願的願力成就的。
以上淨土法門叁種不同的修法事實上都不能離開大乘佛法不可思議的理體。《無量壽經》序分中有這樣一段話:“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段經文的前面四句,其實就是《法華經·方便品》上所說的:“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欲令衆生開佛知見。欲以佛之知見,示衆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衆生故。欲令衆生入佛之知見故。”以上這兩部經說的兩段經文的意思本質上完全一樣。諸位,有人說過:“《華嚴經》是大本的《彌陀經》,《彌陀經》是小本的《華嚴經》。”這是就相上說的。但如果從“理體”和“本願”上說,《法華經》才是真正的大本《彌陀經》。如果有人問:“彌陀佛爲什麼有這個願?”那麼你只要懂得《法華經》上諸佛出世的本願,你就會深信彌陀的宏誓大願真實不虛。
《無量壽經》序分裏接著說到十方諸佛怎樣修行證悟,他們在十方說法,在十方示現成佛,在十方建立道場,在十方度化衆生。這也和《法華經·序品》裏所說彌勒菩薩看到釋迦佛在東方大放光明中,許多菩薩在那裏修菩提道的意思一樣,所以《法華經》就是另一種版本的《無量壽經》。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爲什麼佛會矜哀叁界?因爲佛有無窮無盡的大悲。什麼是無窮無盡的大悲,就是不但對地獄衆生他要大悲、而且對等覺菩薩他也一樣要大悲。所以淨土法門是從地獄道一直到等覺菩薩都同樣攝受,這才叫無盡大悲。
“矜哀叁界”又是什麼道理呢?因爲等覺菩薩雖然也是無盡大悲所攝,但是他們能夠自己修行,不是彌陀本願攝受的主要對象。可是叁界中的衆生煩惱無盡、痛苦無量、求離無期、求出無門,更是佛矜哀的對象,所以是矜哀叁界。從理上說,大悲應該是無盡的,矜哀的應該是九界。可是叁界衆生特別的痛苦,有叁惡道輪回之苦,永無止息。矜哀的重心應該在叁界。那該怎麼辦呢?于是如來要“出興于世”,這就和《法華經》上講的“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一樣了。什麼是“一大事因緣”呢?就是讓衆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畢竟圓成佛道。這也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光闡道教”。這樣一看,兩部經不是都在講同一件事情嗎?所以懂得《法華經》,就會懂得彌陀本願,就會懂得釋迦佛的本願,同時,你也會發現這與十方諸佛的本願都是無二無別的。
經文接著說:“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可見佛陀出興于世,光闡道教,不是僅僅爲了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只是一種手段,他的目的是爲了要拯濟群萌,要給衆生惠以真實之利,救度衆生出離一切苦海。爲了實現這樣的目的,那就必須讓衆生真正得到究竟、真實的利益。也唯有這樣,諸佛的無盡大悲才能夠徹底圓滿。然而怎樣才能給衆生惠以真實之利呢,這正是這部《無量壽經》所要宣說的,換句話說,這部《無量壽經》正是諸佛以無盡大悲爲了給衆生以真實之利而宣講的一部經。說到真實的利益,各位可能還記得《法華經》上講的“開權顯實”,這部《無量壽經》所開演的就是“實”。所以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是“至圓、至頓”之法,就是這個道理。表面上看,持名念佛似乎是權教,是方便教,然而站在圓、頓的立場上看,權就是實,實不離權。如果有人說淨土法門是方便之教。其實他是不懂得淨土法門的內在深義和諸佛的深悲大願。
諸佛出興于世,光闡道教,講說佛法,無非是爲了要達到“拯濟群萌”的目的。唯有這樣,才能圓滿諸佛的無盡大悲。可是怎麼去“拯濟群萌”呢?只有一件事才能辦到,就是“惠以真實之利”。如果不是真實之利,那就不能真正的“拯濟群萌”。那麼佛法中有沒有不是真正的真實之利呢?有!像《法華經》上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雖說聲聞法,方便作接引。”所以聲聞法是爲了方便接引而設,它只是化城,不是真實之利的終極所在。而佛法的真實之利,必須讓你能夠直接達到究竟寶所。而淨土法門是但得往生,當生成辦,永不退轉,這正是唯一佛乘真實之利。由于它是易行、易至的成佛之法,所以它正是大乘佛法的徹底大用。而一切大乘佛法正是淨土法門的本體。如果你能夠了解、信受了大乘佛法的體跟用,那麼諸佛要惠以衆生的真實之利就能被你完全受用。這樣諸佛的真實之利才算真正的惠施于衆生,諸佛的“拯濟群萌”的大願也就圓滿實現,諸佛的無盡大悲就得以安藉了。
因此,我們可以更直接的說:“淨土法門就是諸佛徹底真實之利的所在!”因爲它徹顯了諸佛的無盡大悲、大願、大力與大用。這也就是印光大師說的十方諸佛沒有淨土法門,下無以度盡一切衆生的道理。如果你能夠體會這些道理,你怎麼會隨便地輕視淨土法門呢?經文接下去又說: “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花,時時乃出。”這幾句經文是說諸佛說的真實之利是你無量億劫當中難值難見的,這不就是等于《法華經》上說的多寶如來爲什麼要來聽釋迦佛講《法華經》?因爲《法華經》也是“時乃說之,難值難遇”。此外,《法華經·方便品》中還說:“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複難。譬如優昙花,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一乃出。”由此可知這兩部經是同一個形態,不過《法華經》雖然是難值難遇,還沒有到難信,而淨土法門是《法華經》唯一佛乘法的徹底大用。所以它又是難信之法。難值、難遇、難解、難思之外還要加上一個難信。正因爲它是難信之法,所以諸佛必須等到衆生機緣成熟了,才會出來宣說,這就叫“時時乃出”。什麼叫“時時”?前面的“時”是指時機,後面的“時”是指時候,“時時乃出”就是時機到了的時候,才會出現。什麼是時機到了?就是衆生機緣成熟的時機到了。而衆生機緣成熟,猶如盲龜穿孔,難值難遇呀!各位,淨土法門是難值難見,時時乃出,今天我們大家萬幸地遇到了,爲什麼你卻辜負已靈,輕易地把它放棄呢?經文又接著說:“如來正覺,其智難量。”這句經文又跟《法華經·方便品》講的完全一致。<方便品>上說:“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可見這兩部經的說法完全一樣,所謂“諸佛”,當然包括阿彌陀,舉一佛即是說全佛,其智慧和法門當然都是難解難思。<方便品>是在開權顯實,直顯諸佛的本地風光,而《無量壽經》的經文竟然與此這樣相一致,可見淨土法門正是諸佛本地風光的稱性極談,這就是充分說明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真實之教的深義所在。經文又說:“多所導禦,慧見無礙。”“多所導禦”的意思是善巧度衆生。爲什麼能夠善巧度衆生呢?因爲諸佛能夠“慧見無礙”。爲什麼諸佛能夠慧見無礙呢?《法華經·藥草喻品》上這樣說:“唯有如來知此衆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雲何念,雲何思,雲何修;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衆生住于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又《金剛經》上也說:“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性,如來悉知。”這些都是說佛的慧見無礙。于此可見,揭示大乘空義的《金剛經》、唯一佛乘的《法華經》與《無量壽經》在論佛陀觀的立場上都相一致,這是淨土法門乃大乘了義法門的又一個證明。
在“多所導禦,慧見無礙”之後,經文緊接著又說:“無能遏絕。”這是什麼意思呢?《法華經》是說:“唯有如來知此衆生種相體性,……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修何法……”佛既然能夠了知一切衆生的聞、思、修的機緣與內容,當然在應機變化的方便設施方便,也就沒有任何障礙了。“遏”是遏止,就是障礙的意思。乃至于你想要障礙,也障礙不了。
那麼,什麼樣的法門能讓衆生當生成佛,永不退轉,而沒有障礙呢?這是十方諸佛攝受衆生的最關切的問題,這也是諸佛應以哪一種法門惠以衆生以真實之利的重點所在。本經強調諸佛在徹見衆生根機之後,要惠以衆生真實之利的正是淨土法門。宣說淨土法門的經之所以爲一切諸佛所護念,原因就在于這個法門是諸佛大悲大願度生的究竟極致的法門。
各位,《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實的佛法?惠以衆生真實之利就是真實的佛法。可是怎樣來成就衆生真實之利呢?十方諸佛或權或實,方便善巧地導禦,最後導禦歸向極樂世界。我們常說,普賢萬行導歸極樂,正是這個道理。千經萬論贊歎,唯在彌陀,也是這個道理。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究竟了義的真實之教。
現在,可以稍稍作個結論。在這第一個講次當中,首先談到淨土法門在佛教界以何種方式被認識。其次,我們介紹了淨土法門所流傳的叁種不同修持方法,並對它們的不同點略略作了比較。然後再講到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究竟力用,這是淨土法門爲什麼如此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上所講,是讓你們對淨土法門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希望你們不要對它起輕慢心。我們應該以建覺老尼師的往生喚醒自己迷茫的心,好好的念佛。你們必須了解:要想在今生了脫生死,淨土法門是非修不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樣來修淨土法門,用什麼心態去念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可以說,這一句佛號離你們還很遙遠,你們每念一句佛號,並沒有感到阿彌陀佛跟你們很親近。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念佛人經過一段努力理解之後,能夠正確認識淨土法門,進而堅信自己能夠確定往生而感到身心安穩,希望大家聽過講座之後都能夠心開意解。
往後要講的是怎樣來認識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物質是什麼。這裏我用一句話六個字,你對淨土法門就知之過半。如果你承擔得了這六個字,臨終往生就沒有問題。這六個字是“難解、難信、易至”。“難解”是不容易理解。“難信”是站在衆生的立場上講難以相信。“易至”是就這個法門得益來說,很容易到達目的地。乃至于你曾經誹謗過它,只要你現在一念心要去,一樣可以往生。
你常常要反省這六個字。爲什麼難解?我哪裏還不懂?爲什麼難信?我是不是還信不夠?爲什麼易至?既然易至,那麼我修淨土法門就應該很快樂、很舒服。就不會看到這樣現象:有人打佛七念到聲音沙啞還不敢肯定他能往生。都說:“沒有那麼快,我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我每天都打妄想。”中國修淨土的大多是這種反應。既然淨土法門是易至,那爲什麼老覺得到不了呢?這就是問題。
你念佛時,應該感覺你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非常的接近,而且這種感覺不會退失,這才叫易至。如果真象臺中那位老居士所說,往生實在不容易,那不如修別的法門算了。這不叫易至。
當然它也是難解、難信,這次講座就是要講到讓你們理解,讓你們相信,讓你們能夠由解啓信,由信而啓正行,由正行而決定往生。如果你真能這樣,你一生大事已畢,就可以遊戲人間了。
所以修淨土法門不需要等到死才交考卷,你現在就可以交卷,肯定合格。在考場裏有自信的人寫完了,檢查一遍就交卷。可是有人就怕怕的,非得到鈴響才交卷。修淨土法門就是這樣,很有把握,不必等到無常鈴響,就提前交卷了,一定及格,這就大事已畢。易至就應該有這個效果。(第一講完)
《淨土深義 第一講 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真實之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