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定与智慧 2 烦恼的制造过程▪P2

  ..续本文上一页呼气的部分,只要保持不变就好。在一支香里头,从头到尾数吸气的话,就一直数吸气的;数呼气的话,从头到尾都算呼气的。

  如果你很投入、很专心的数呼吸,肯定不会有其它妄念的。一天、两天下来,或是你用功一点,每天坐几支香,训练原本纷飞的妄念不再窜动个不停,不再现起。训练久了,自然有功力。定力加深以后,因为你经常熏习、训练你的心在所缘境上,所以当其它念头起、其它境界一现起时,你就能立刻察觉,这个时候就已经达到修心的层次了。

  我们修心修到这个时候已经有定力,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任何境界一现起,就会明白我现在有什么念头,不会像以往那么迷糊。对于任何一个行动,不管是穿衣、走路、吃饭、或是大小便,心里随时随地都很清楚。所以修定就是让我们在接触到外境时,当下明明白白,不要让念头继续发展下去。所以「触」与「受」这两个阶段就是以定力来对付的。

  2-4断除烦恼的关键--了解什么是无明

  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是从过去世延续到今生,而今生有时候接触到的境界很强烈,不管是外面境界的诱惑力很强,或是内心烦恼已经很强,使得我们身不由己的被习气牵着走。有时也知道这种念头不能再继续想了,有时候也知道那种境界不能再染着了,但是「根」对着「尘」不肯放。应该放,但没有办法放。还是喜欢去看、喜欢去听、喜欢去吃、喜欢去做。这一类根深蒂固的习气非常难以控制。

  想到一个讨厌的人,心里越想越讨厌,越愤愤不平。你明知道想下去也没有意义,想下去只有伤害自己的身体,但还是气愤不过。这些都是自己的一些瞋恨习气。想到一个可爱的境界或可爱的人时,也是克制不住的一直想下去。因此在修禅定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失败在习气、无明的冲动下,到最后还是爆发出来,破口大骂,或者作出粗鲁的行为。

  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这些无明、习气作祟的最主要因素,是自我的念头太强了,我执太强了。因此「无明」是对治烦恼的第一个关键。由于过去的无明(思想、见解的错误),一直认为世间每一样东西都是真实的,自我也是真实的,所以才会产生贪爱或瞋恨。身、口、意的错误行为就是「无明」和「行」制造出来的。

  这种强大的业力能构成一个生命体,也带来了今生的「识」。这个识就需要依附在一个物质体(名色,意即精神与物质)上,所以缘「识」而有「名色」。同时缘「名色」的物质也必须有这个「识」才能继续存在,所以「识」与「名色」共同构成了今生的生命体。接着为了发展未来的生命,所以产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六入」出离母胎以后就接触到外境。有接「触」就有感「受」,然而它的根源都在「无明」上。

  所谓的「无明」就是自我的执着--什么事都觉得别人是不对的。我们这个世间比较可怜的一种人,就是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到别人了还不自知。他不了解这样的动作就是侵犯到别人,这样的言语就是侵犯到别人,因为他个人的习气就是这样子。过去世的习气如果是这样子,今生的习气也常常还是这个样子。

  在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所带来的无明就已经够严重了。再加上自己从过去世延续到今生的习气,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不明白这是错误的,所以无法控制。自己做了、讲了,也认为这是很理所当然的。所以有一些人已经侵犯到别人了还自以为是,没有办法自我检点,这些都叫做无明。思想上、见解上的错误会引发行为的错误,而行为的错误却不知道、不能察觉。因此根源的「无明」必须花点时间再向大家说明。

  今天先告诉大家「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或许大家把它当作佛学名相、学术研究来认识,以为它就是说「过去世怎么样、现在世怎么样;现在世做了,来世怎么样子」的一个过程而已吧!但是做一个修行佛法、真正要解脱生死的人,就是要从十二因缘这里正确的明白我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要用什么来对治。

  今生所造的「爱」、「取」就是要「持戒」来对治它。对「爱」、「取」我们如果不让它发展出真正的行为出来,就要在微细接触的时候、感受的时候,当下就明明白白,所以一定要修定来对治「触」、「受」。「触」、「受」一旦解决掉就不会产生「爱」、「取」。

  所以缘无明而行,缘行而识,缘识而名色,缘名色而六入,缘六入而触,缘触而受,缘受而爱,这是一个流转门。反过来说,我们这个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老死灭则一切纯大苦聚皆灭,这就是还灭门。

  我们学佛最终目的是要进入涅槃、成佛,而涅槃就是解脱,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凡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就是生活的佛教、人间的佛教。如果「触、受、爱、取」这些不灭,你怎么达到这些目标呢?大家好好的把定力修好,将来就容易持戒。定力要修得好,还要看破、还要能够放下,这就需要智慧门了。我们以后再来谈智慧门如何对治无明、怎样帮助修定、修慧,达到明心见性、解脱生死的境界。现在大家继续用功!

  

  

《禅定与智慧 2 烦恼的制造过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