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悟要诀▪P2

  ..续本文上一页去了;假如你认为没有个唐某在讲经,也没有许多居士在听经,错的!因为你还是把它当成实在的事去了。两者都是执着,都不是诸法的实相,这就是“迷”。要怎样才不“迷”呢?不起有个实在的唐某在讲经、有许多实在的居士在听经的增益执,也不起没有唐某在讲经、没有许多居士在听经的损减执,如如不动,不起有无分别,才算你实证了诸法离言不二的真实性。这样,你就不会被一切现象所迷住,不迷就是“悟”。懂得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呢?懂得,你就能在一切事事物物中,处处入不二法门,处处都不迷,处处都能使你觉悟解脱。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又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你能够处处都不迷,心中随时都是清清净净的。心里清净,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障,就不造有漏业,也就不感有漏果,当下就能解脱了,就成佛了。顿悟成佛的意义就是这样的。《金刚经》上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心。今天叫你们入不二法门,也就是入佛知见。今天讲的是《金刚经》,是大乘佛法,是直接成佛的大法。《金刚经》上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你们要想开悟,就应好好把《金刚经》上的话记住,并深入理解。把今天我讲的话记住,开悟不难。只要下决心,求明师指点,快得很!学佛不求开悟,等到猴年马月也见不到破执的实效,一切等于零。

  要离分别相,心里才会清净;离了分别相,才能见性;离了分别相,才得无生法忍;离了分别相,就要登地。神境智通也有,真能空掉我法必有大自在力,所以常说真空妙有。要在生活中入不二法门,要在度众生中去与诸法接触,见一切有为法的空性,才能见性。众生在生活中“迷”,在生活中执“二”;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悟”,在生活中悟入“不二”。俗话说:“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真能懂得这个道理,就算开悟!不懂这个道理,就不会有真知灼见。没有真参实悟,讲禅,这就不是真正的禅。不懂的人,以为打个盘脚坐起,就是在修禅;或者,参念佛是谁,狗子有无佛性。那怎么行呢!所以要大彻大悟,就要上面所讲的种种道理,彻底懂得,躬行实践才行。六祖说:“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今天讲的,来之不易,是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之精华;是一切诸佛菩萨之心印;是最伟大祖师之秘密方法。这是我多年研究学习的结晶,交给大家,没有半点保留。为什么呢?是要真正度众生,使你们得解脱。《维摩诘经》专门有个《不二法门品》,《金刚经》上虽没有“不二法门”的名字,但说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又说:“非法,非非法。”这些话显示的就是不二法门。非法是指有,非非法是指空。有要空,空也要空,所谓“如筏喻者”。过河以后,筏子就不要了。也跟生病一样,知道病已好了,就不要把吃药当成目的了。“空”是破“有”的执着,“有”的执着破了以后,“空”也要丢。六祖说:“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破除烦恼,要用正念去观空;知道了对治只是手段之后,邪也不要取,正也不要取,就随顺了无所得,心里就自然清清净净了。

  六祖说:“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今天我讲的就是六祖所传的见性成佛的、无上甚深微妙的大法。你们如能把它运用到度众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就一定要见性,一定能成佛。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如果下定决心求开悟,就一定能实证现观、大彻大悟。我今天驾大法船,只要你们肯上船,就能度到涅槃彼岸。

  唐仲容老师讲于新都宝光寺

  一九九二年十月

  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唐仲容

  开悟一词可用于世间善法之上,也可用于出世善法之上。若能深知十恶业是感三途苦果之因而不作;知十善业是感人天福报之因而勤修,这是人天乘人在世间善法上的开悟。若于四谛法上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终得解脱,是为声闻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若能深知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而勤修观行,断除无明而永得出离,是为独觉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

  上述三种开悟,虽皆是善,而较低级,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开悟。若人能彻底通达缘起性空的绝对真理、人生宇宙的真实面貌,而在生活实践中不取不舍,真参实悟,达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见性证真,这才是至极高尚、无与等伦的开悟。这种开悟是自觉觉他、成就无上佛果的殊胜法门。《华严经》所说:“以少方便,速证菩提”的“方便”,“诸佛以一道而证菩提”的“一道”,均指此法门而言。

  这种法门是“瑜伽”、“般若”中道了义教的精华,也是达摩、慧能祖师禅法的心要,它自有其随顺必然性因果规律而形成的无上妙法,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落实的最简要、最精妙、最直接有力的入道方便。

  可是千多年来,有不少的人却用玄之又玄、高不可攀的玄学观点去表诠,弄得求深反晦;更有不少的人用野蛮、粗糙、莫名其妙的神学观点去理解和行持,弄得一无是处,唐捐其功。从而使茫茫宇宙、无边众生,欲求见性解脱而无门可入,长夜沉沦。

  笔者每念及此,未尝不悲痛万分,而思为文,大声疾呼,以拯救之!本期讲学四川省佛学院,星期日为远近前来的四众善友宣讲开示,根据佛言祖语和自身躬行实践的的微薄体悟,就怎样见性开悟这一问题,精心细谈,指示门径,当下座中曾有多人茅塞顿开,心境豁然得大受用。今且将此讲述精加整理,并补充要点数则,写出《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一文,以张妙道,而期与天下有志于见性开悟的智者共勉。

  怎样见性开悟

  善友们,今天向你们讲讲学佛第一重要的大事——怎样见性开悟的问题。什么是见性开悟?这种开悟就是大破愚迷。什么是迷呢?人们经常把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认为最极真实。把我们自己的身体认为真实不虚,是个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自身及周围的环境如天、地、认为真实,这就叫“法执”。有了我执与法执,就是颠倒梦想,也就是“迷”。破了我执、法执,自然远离颠倒梦想,就是开悟。慧能六祖说:“迷来悟度。”蕅益大师说:“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正是此义。真正开悟就是言忘虑绝、无执无著的见性。他在生活上、视听言动上都合理合律,而至善至美;在心境上,内外明彻,开阔空旷,而自在超脱;在生理上气血流畅,身体轻安而健壮有力。由斯超凡入圣,得无生忍,登欢喜地,神通自在,游百佛土,侍百如来,上承下化,有大威力,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正是指破了我法二执的见性开悟者而言。

  怎样见性开悟?对此问题,简要地说,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下大决心,拼命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见性开悟,并坚决自信,定能如愿以偿。古人云:“心诚求之,不中不远”;又云:“有志者事竟成”;俗语也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人能诚求见性开悟,自然就是其中的有志者和有心人,当然就一定会胜利地成其所为。如来说:“初发菩提心,即成无上觉。”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因为下决心拼命求开悟,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勇气和毅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终必成功。同时,学佛者的内心本有菩提种性,即般若潜能。在有大决心和坚强自信心的鼓动下,促使内心般若之智,顿然而出,冲破无明黑暗,大放光明,而照见真空本性。释迦佛坐菩提树下自发誓言:“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起此座。”结果在七七日内即成大觉,就是一件显明的事例。笔者在多年来自修教人的实际生活中,对此也有较深的体会。故知此段所说的下决心和坚强的自信心,是见性开悟法门强有力的敲门砖,学人慎勿等闲视之。

  (二)溶小我于大我,一切时、一切处都要把生活和工作完全投入济度众生中去。一切有情,特别是人都是互利互助而得生存,若离众生则无自身,故众生是大我,也可说是真正的我,而人们必须时时刻刻报众生恩。学佛者犹须本着佛典所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的教诲,自始至终舍小全大,普度一切众生为事。怎样度众生呢?初发心时即当端正态度,不是为我成佛,而是愿一切众生成佛。如皈依偈言:“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在平常起心动念时,必须生四无量心:即慈爱众生而思与其乐;悲愍众生而思拔其苦;见众生止恶修善、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同时虽在在处处关心众生而常知众生如幻,安住上舍而不取相。更须在行动上勤修四摄:见愚昧者施之以法;见贫乏者,施之以财;见被迫害者,施以无畏,而广行布施。来求法者,含笑先言,乐说无厌,而常修爱语;常行慈善公益的事,而修利行;时时刻刻关心众生慧命,与之共生活,共工作,而修同事。总之,目视耳听为众生而视听;口言、身行为众生而言行;心意所思、手足所向,无时无处不是利益众生,而且所有一切功德普皆回向众生。若能如是修学,则我执不破而自破,福德不修而自修,智慧不积而自积集无边。胸襟宽阔,气度雄伟,风格高尚,基本上与佛无异,而自然有见性开悟的雄厚基础与活动场所,又何患性之不见,悟之不开呢?若修行人不肯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则我执难破,虽终日持戒,入定观空,而始终跳不出个人主义的圈子,只得人天利益,绝不能断障证真,成就无上菩提。故欲见性开悟者,首须深明此段所说的重要性及其伟大意义。

  (三)在度众生中不取不舍。《金刚经》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始终修一切善法,即是修六波罗蜜。广度一切众生,即是…

《开悟要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