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八卷

  第四八卷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五七页,「癸四、精进」。

  

  第四八卷

  

  我们这一科是讲到修习六波罗蜜的差别内容。前面一科的忍辱,是「于诸境缘,安住不动」,就是我们对于已经成就的功德,应该要善加保护;否则,如果我们没有安住真理,而跟着感觉走,一旦失控,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这个忍辱,是对于已经成就的功德的一个保护措施。这个「精进」呢?它的内涵是针对于你还没有成就的功德,你应该怎么去追求,这个地方是不同。

  

  癸四、精进

  

  精进三品者: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

  

  菩萨对于还没有成就的功德,应该产生三种的「精进」:第「一」个「被甲精进」,这个「被甲」,就是古时候战争之前,你要穿上以铁片做成的衣服,把这个身体先保护起来。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菩萨要成就功德之前,要产生一种坚定的愿望──你要成就什么功德?我发愿要持〈大悲咒〉三万遍、或者〈往生咒〉三万遍,等等。我发愿三个月当中,不管遇到什么环境,我不发脾气,三个月不发脾气。就个是你一定要有一个愿望,因为你没有一个目标愿望,你不可能进步的,这个叫做「被甲精进」。就是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很坚定的愿望,而这个愿望要能够超越你现在情况的。第「二」个「加行精进」,你实际的采取行动,有种种的方便、身业、口业的加行,来趋向你的目标,这叫「加行精进」。第「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这是把第一个「被甲精进」跟「加行精进」作一个总合,这就是我们在趋向目标的整个过程,一个初、中、后的过程。你刚开始趋向目标的时候,不能有「怯弱」,你说:唉呀!这个〈大悲咒〉三万遍太多了。你对目标刚开始的时候,不能有「怯弱」──勇悍,你相信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这第一个你不能有怯弱。第二个过程,我们知道你要成就功德,过程都不是很顺利的,外在的境缘、内心的妄想,你一定要能够「不退转」,坚持到底。第三个「无喜足」,当这个目标慢慢接近、功德慢慢出现的时候,你不能得少为足,功德还没有成就,你要继续的往前走,你的目标还没有达成,不要对这些路旁小花产生贪着,一定要「无喜足」,一定要把这个功德做圆满为止。这是佛陀劝勉我们:在拟定目标,要成就一个新功德的时候,要有三种心态:「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这是我们要成就一个新功德的三种心态。

  

  「忍辱」跟「精进」,它们二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们二个对功德有保护跟增上的作用。所以印光大师说,菩萨道要成功有二大要素:第一个就是忍人所不能忍,你对已经成就的功德要能够忍辱;第二个行人所不能行,你不能得少为足,要不断的进步,对于没有成就的功德要赶快去追求。当然这个地方的「精进」,是对未成就的功德的追求。

  

  席维斯史特龙

  

  我在这个地方讲一个实际的故事,给大家互相勉励,这是真实的事情,这是有关于好莱坞一个国际影星的真实奋斗故事。这个人,他是一个美国籍的伊朗人,后来他在美国出生,但是他是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一个卑贱的家庭。他的父亲整天喝酒,他的母亲一天到晚赌博,父母亲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是又打又骂。所以这个小孩他从小在一个非常贫贱,而且不正常的家庭中长大,他心里面累积很多负面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他就选择自暴自弃,随顺他过去是一个什么业力,就跟着业力而走,他别无选择。他到高一的时候就辍学了,就放弃学业,整天跟那些年轻人、无业游民到处玩乐。后来到二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间一觉醒过来,他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他告诉他自己:我现在的生命有二个选择:第一个,我继续地这样的过下去,我如果这样过下去,我的父亲、母亲现在的情况,就是我的未来;第二个,我必须拟定一个新的目标,重新去开创我的生命。他现在面临二个选择,后来他觉得他应该作出努力,他知道很多人,因为身体的残障,缺手缺脚都能够开创出成功,为什么我四肢健全,我不能作出努力,来改造我的过去呢?他就离开这个家庭。他就想:我要做什么?第一个他没有学历,找工作没有办法;他也没有钱,不能做生意。他想一想:既然没有能力,就找出他自己的兴趣。菩萨在成就功德,一定要成就自己有兴趣的事,先成就第一个功德给自己有信心。他觉得他对表演、演艺工作很有兴趣,他这个时候就去好莱坞应征。但是他先天有一个缺陷,他嘴巴是歪一边,歪得很严重。所有的导演跟他面试以后都说:不可能,你这个嘴巴歪一边,你不可能做演员。他所有的面试都被拒绝,但这个人没有放弃。他说:好,我不能做演员,那我就去好莱坞公司扫厕所(哈哈),你这个导演总要去上厕所,我就有机会跟他们接触,建立一个关系。他就去好莱坞公司应征扫厕所,白天扫厕所,晚上在垃圾堆里面找一个破旧的车子,就住在那个破旧的车子里面。然后他一方面说:我要做演员,我自己要好好的先编剧,编一个剧本让自己来演。他就把所有世间上的那些好的剧本,晚上好好研究,点一个小灯泡,把这些剧本好好研究。他就开始写,写一个人怎么奋斗的一个剧本。这当中,他扫了三年厕所,他只要看到电影公司的人员进来,就把这个剧本给他看。诶,写得不错。他说:那你这个剧本可以卖给我吗?他说:我不卖,我一个条件,我必须做这个剧本里面的男主角。所有的导演说:不可以,你嘴巴歪一边不可能,你今生不可能做演员。他说:你最好趁早放弃这个希望。他在扫厕所的过程当中,每一次都把剧本拿给电影公司,都遭到拒绝。他在三年当中,被拒绝了一千三百七十五次。他曾经要放弃他的努力,但是他告诉自己:如果我放弃了这个目标,我生命就没有存在价值,我未来的生命就像我父母亲现在的情况,我就是一个行尸走肉,那倒不如去死算了。所以他告诉他自己:他生命当中只有二个选择:第一个达成目标,第二个自杀死亡。他有这种必死的决心以后,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候生命的环境就有改变。就在一千三百七十六次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导演来上厕所,他把剧本给他看,这个导演说:唉呀!你这个剧本写得太感动了,我愿意用三万五千块把你的剧本买下来。三万五千块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他可以放弃他的目标,追求这个小小的功德就不错了,三万五千块等于一百多万台币,他可以在生活上作很多的改善。但是他内心当中「无喜足精进」,他说:我不要一块钱,我一定要做这里面的男主角。结果他的真诚感动这个导演,导演就让他拍这部戏。结果一拍下来,创造了美国票房的奇迹。这个人是谁?就是席维斯史特龙,他演的第一部片就是「洛基」,他后来的片酬一片是二千万美金。好,我们可以回顾这个人的人生奋斗。我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挫败归咎于因缘如此,反正我就是这种根性,我又能怎么样呢?我们不会去检讨自己没有作努力,这是我们一般人最大的问题。其实生命可以透过你的努力,作很大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的本性是空。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精进的时候,你要相信一件事情:事在人为。虽然我们因为过去的罪业,会现出很多如梦、如幻的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这些障碍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坚持。有时候我自己在拟定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在修加行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诸位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你精疲力尽的时候,其实在障碍你的烦恼,它也精疲力尽(诃──)。你说:诶,烦恼在障碍我,其实对方也精疲力尽。这个时候谁能够战胜对方呢?就是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其实我们在过去的修行当中,很多都是差一点点就成功,结果你放弃了。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告诉我们:「无怯弱精进、无退转精进、无喜足精进」,你相信事在人为,你只要努力,所有的功德都可以成就,这个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

  

  癸五、静虑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事静虑。

  

  前面的四种功德都是一种散乱的状态,这个地方的功德是比较精致的。这个「静虑」的第「一」种功德「安住」,就是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所缘境,然后面对这个所缘境,专一安住、相续安住,来调伏我们攀缘的心──攀缘过去、攀缘现在、攀缘未来的心。第「二」个「引发静虑」,这个「引发」是「引发」什么东西呢?就是在禅定的心中,能够「引发」种种的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当然神通是比较殊胜,你一个人心寂静的时候,你对一些事情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直觉,你常常静坐的人,你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也会有一些直觉的判断,这个就是寂静的力量所引发的一种特殊功能。第「三、成所作事静虑」。前面二种静虑都是一种自身的受用,这个「成所作事」就是你在禅定的心中,能够成办很多利益众生的事业,很多菩萨在利他的时候,都是在三昧当中成就。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龙树菩萨的《智度论》上说:这个忍辱是于诸境缘安住不动,这个静虑也是于所缘境安住不动,这个地方有什么差别呢?忍辱的安住是比较粗糙的,禅定的安住是比较精致的,所以这个地方有粗细的差别,是这个意思。

  

  癸六、慧

  

  慧三品者:一、无分别加行慧;二、无分别慧;三、无分别后得慧。

  

  这个地方是讲智「慧」的抉择。这个智慧的成就有「三」种的差别内容:第「一」个是「无分别加行慧」,为了成就无分别智而产生的加行智,其实这个无分别加行慧就是加行智。加行智有三种的差别:第一个闻慧,第二个思慧,第三个修慧。就是我们透过心中一个名言的思惟,而产生智慧。比如说…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八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