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本愿;第二个,你要有往生的愿力。
【34】
彻悟禅师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是靠两种力量来牵引的,第一个是心力,第二个是业力。所谓的心力就是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心是很复杂的,但是最重的心念,你往生的力量最强,就随那个重的地方而走。第二个是业力,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所以净土宗的人,你在临终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一种往生的愿力跟一个归依的信心。你一旦临终的时候没有培养心力,那就由业力做主了,由业力做主。所以说我们忆佛念佛,一方面培养信仰的心,一方面培养往生的心,这两个是你的功课,这个就是假观了。我们看丙三、结示劝修: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净土宗在忆佛念佛的下手方便有两个:第一个是都摄六根,第二个净念相继。在《楞严经》它所说的法门就是破六根,你六根喜欢攀缘六尘嘛,就产生颠倒想,然后就开始造生死业力了。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禅净双修的禅观,它多少就是在破六根的执取,然后从六根当中的安住不生灭心来提起佛号。所以禅观对于我们都摄六根是有帮助的,从禅观当中来提起一句的佛号。第二个净念相继,你每一句佛号都要具足你的信心,具足你的愿力。禅观能够让我们无住,能够帮助我们都摄六根;净土宗的忆佛念佛让我们净念相继。所以它只做两件事情。
【35】
很多净土宗的学者对于经论完全不看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净土长得什么样完全不知道,其实对你非常危险。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强大的愿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对它完全不了解,然后你很希望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对净土,到现在还描绘不出一个明显的图样出来,那你念佛大概就是消业障、增福报这一块了,因为你没办法去忆念净土。所以基本上,你要能把净土的功德要把它很清楚地在心中不断地忆念,它有什么安乐的功德,有什么样的清净的解脱的功德。比方说我们随便举个例子:你往生净土,基本上你身心是安乐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没有三恶道的痛苦,那么快乐的诉求对我们凡夫是很重要的;衣食自然,你不用为生活去奔波;五种神通,你那个果报体特别有力量,你可以遨游十方世界,亲近十方诸佛;寿命久远,你不用受分段生死的痛苦;我们凡夫这个分段生死把我们搞得莫名其妙的,好不容易修行有一点功力了,死掉了,死掉以后又重新开始,这个分段的死亡把我们对善根切成一块一块的,没办法相续,让我们前生的功德跟今生一加一不能等于二,糟糕!极乐世界它有无量的寿命。所以你必须对净土法门整个功德要很清楚地在心中,很清楚。我们今天创造一句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这个佛号可能会到娑婆世界来投生,也可能会到净土去,你都要想清楚。我们不可能到临命终再来做决定,不可能的事情!你这个佛号要往哪里去?你现在,我们刚开始念佛依止信心嘛,我们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把身心世界交给了弥陀,但这个佛号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个它带到人世间给你享受人间的安乐,第二个它带到净土去。你要很清楚地知道这两个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来到娑婆世界,它有过失:第一个,无常败坏的过失,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空欢喜一场。你得到一个美妙的水泡,再怎么快乐,它毕竟是个水泡。它破裂的时候,因为你产生执取,你一定会有很大的痛苦。水泡会破裂的,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第二个,它会让你产生放逸,世俗的安乐会产生我们的贪欲跟嗔恚,它跟极乐世界不同。极乐世界的安乐是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那是跟道业相应的,那是一种无过失的安乐。我们凡夫的世俗的安乐是有过失的安乐,譬如美食夹杂毒药,你去享受快乐的时候,你肯定会产生放逸的烦恼,你就造罪业了,第三生你就到三恶道去了,三世怨。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在今生都要想清楚的。你今生把念佛的功德回向到娑婆世界,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有放逸的过失,有来生三恶道的过失,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36】
反过来我们今生把这个念佛的力量求生到净土,身心安乐,还有清净的功德,你看跟诸佛,亲近十方诸佛。五尘说法,在那个地方,色声香味触五尘自然说法,增长你的善根跟菩提心。诸善聚会,僧宝的力量,依众靠众。佛法僧三宝都很强,你在安乐当中自然增长善根而成就不退转。所以我们在忆佛念佛当中,除了你的信心以外,你的愿力就很重要了。信心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对佛陀来说的;愿力是对净土来说的,这两个功课都要做的。这个就是我们在无住当中来生起我们往生的信心跟往生的愿力,然后把这两种心态投入到这句佛号当中,那么构成一种感应道交,去改造我们的生命。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回答几个问题。第一个:
在净土宗整个身口意的三密相应当中,对口业来执持弥陀的圣号是特别重视的?
是的,因为音声最容易摄心。你用眼睛看阿弥陀佛的圣像,第一个很容易辛苦,第二个你很难相续,因为你眼睛受不了。我们可以在一天当中听音声听八个小时,不但专注,而且养神;但是你眼睛看佛像看一个小时就很疲累了。所以这个用眼根来摄心不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耳根会比较适合。
【37】
但是如果很不凑巧在佛三跟佛七期间突然喉咙发炎,实在念不出来,应该怎么办?
你可以金刚持啊。不过我建议你打佛七的时候,你嘴巴要动一下。有些人念佛嘴巴不动的,这个很不好。你要跟着你的音声走,你要听你自己的声音,结果你不创造音声,那怎么办呢?一定要创造一个所缘境,你的心才有办法去跟你的所缘境,你要追寻弥陀的脚步,结果你连弥陀都没有创造出来,你要追寻什么东西呢?而且你只能够追寻你自己创造的音声,这个很重要的,你才能够越念心越寂静;你听别人的声音,你是越听越躁动,那是心外求法,这个不一样。所以如果你喉咙有问题,我建议你嘴巴振动一下,会创造一个声相,声音在唇齿之间,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会有一个声相出来,你就跟着那个声相走,也可以。净土法门你要顺从本愿,要追寻弥陀的脚步,要听你的音声,第一个条件——你要把弥陀的音声创造出来.
【38】
法师说,修净土宗,我们必须观想我们自己是罪业深重的凡夫,无有出离的因缘,只有靠佛力的加被,只能靠阿弥陀佛的救拔。但是每当我在佛堂很专注念一句佛号的时候,内心有万般的悲切,感到很难过,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请问我应该如何来对治悲魔的来袭?
净土法门是要带一点感情的,这是事实。你完全没有感情,那就没办法念佛了。但是感情又不能太重,感情太重的话,你的确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在禅净双修当中,理观就是在调和你的感情。其实是这样子讲了,感应道交的心态有两种,有两种心态:你要是一昧地向外攀缘,完全事持,没有理观,阿弥陀佛,你就忆念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这样子会比较危险,你的感情会很难克制。以蕅益大师的想法是,你这个感应要建立在自他不二,你要观想我为什么能够感应道交呢?因为我虽然业障深重,但是我这一念心把业障深重、这个如梦如幻的业障深重拨开以后,我的心是清净的,是如;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但是万德庄严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后来才有的,当我们把这个如梦如幻的万德庄严拨开以后,它的本来面目也是如。既然是一如无二如,自然感应道交了。能念所念性空寂,所以感应道交难思议。最好是建立在一种自他不二的心性的本体来建立你感应道交的观念,这是最安全的。这就有点理观在里面。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不完全只是活在十万亿佛土外,他还活在你的心中,这样会比较好。那这样子你会比较理性一点。所以我们在念佛当中,你如果情感太重,你要调整一下。这个时候你观想,本来无一物,在我的心中本来就没有情感,这本来就没有,那只是在一个无住的心中我建立一个往生的假相,我必须要借这个情感来往生净土。所以如果你觉得说,你的情感太重,我建议你稍微正念真如一下,把心先带回家,重新调整,这样对你会比较好。所以我们在念佛当中,什么时候加强无住?什么时候加强生心?你就是要随时调整。
【39】
我们在绕佛的时候要注意听自己的音声,忆念佛陀。请问法师,绕佛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应该放在哪里?若一直往脚上看,就会觉得头很晕。我们可以观想这四字佛号吗?
观想四字佛号是不好的。你要观想,你宁可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不要观想那个佛号,佛号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观想的。佛号是南无阿弥陀佛,是取它的音声,不是取它的字,取那个字没有多大意思。你要观想,你宁可观想佛像、观想光明、观想莲花,不要观想阿弥陀佛那四个字,那四个字没有太大意义,反而是它的音声,它所创造的那个声相,这一部分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你一定要观想,你观想光明相、莲花相、佛像都可以。那么你在经行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你的脚掌要微微地用力,你可以把心微微地注意脚掌,让你的气血往下沉。但是眼睛应该放在哪里?眼睛应该闭起来,应该放在哪里?你要都摄六根啊。所以你在念佛当中,只有耳根打开,其它的五根都关掉的,那个开关都要关掉了。你眼睛到处看的话,你音声就听不清楚了。所以你在念佛当中,整个心,我们本来一个心有六个门嘛,从眼睛出去,从耳朵出去听声音,从眼睛去看,但是这个时候你念佛人是把心整个收回来,整个眼睛、鼻子什么其它的五根都关掉,只有把耳根打开听声音,而且只听佛号的声音,其它声音都不能听。你念佛的时候眼睛东张西望对你非常不利,分心啊。我们的能量、心力本来就有限,你这个眼根也打开,耳根也打开,鼻根也打开,那就完了,那个心光外泄,《楞严经》讲心光外泄。所以我们的建议你眼睛不要随便看比较好,除非你真地很严重的昏沉…
《禅净双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