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纪念佛陀示灭的佛像,并不称为「睡佛」。作为佛教徒,称佛陀「睡」了是很过份的,此亦为末法期的其中一可悲现象。总之,这是佛陀示灭的形像,并非佛陀在睡觉。佛陀及罗汉等早已超越生死,祂们为何要示现入灭事业呢?这是为了示现无常,教导我们:「即使佛陀圣身尚会有尽,何况凡夫的不净肉身呢!」佛陀在初次说法时教示无常,在最后一次说法时也是开示无常,由此可知无常教法之重要性。真心欲修持有成的行者,必须致力于培养出及长期保持念死心,尤其出家人更应每早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便是诵念无常偈,起码用半分钟或一分钟想一想生死无常。衲希望大家不论出家或在家,每天早上都这样做。若不这样做,我们的所谓「修持」很难有成,成佛或解脱遥遥无期。有些人非常忌讳思及死亡,其实这没一点可怕。思及死亡不但不会令你早死,反而会带来许多大利益。若以念死心修善,一切善业皆成为成佛或解脱的因。若不以念死心修善,则善业不算清净的修行,而且不会有力量。故此,佛经中说念死乃一切念中之最大力量者。
哪到底如何念死呢?这有许多种有效方法。小乘教派中常常修白骨观,观想有光由眉心进入,令肌肉溶化,最后只剩下骨头,以此修生死无常之觉受,这是其中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治欲望尤其有效。如果我们贪着美女的美色,在用心观想她的内在血、肉、骨及内脏等后,便能令欲望息止。在西方,衲常见到小孩的玩具店有售骷髅模型玩具。我们买一套这种玩具回家,常常看它、想它,这也可说是训练生起生死无常觉受的有效方法。如法的僧人浴室会有骷髅的绘画,也是为同样的目的。藏传佛教利用人骨做法器,亦是为了提醒无常的目的。在我们的传承中,则较重运用「三根九支三决定」的念死法门。
这种叫「三根九支三决定」的法门,顾名思义是依各有三分支章题的三主题来思维死亡及无常,以期生起三种决定或觉受。这法门对体悟生死无常极为有效,大家可参考【广论】中所教详细内容,现在衲亦将浓缩地讲解它的实行方法。
所谓「三根」便是三个有关生死无常的真相,「九支」便是其理由,「三决定」则是在禅参后所得的结论。由于三根各有三支理由,故一共有九支。
第一根是「我们必死」,第二根是「死期不定」,第三根则为「死时除佛法外无一能助」。
现在先说第一根 ——「我们必死」。这一点仿佛谁都知道,但我们却对它并无觉受,而且总会努力地避开思想这个话题。修生死无常便是强逼自己去面对这真相,而并非有甚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内容。我们必将死亡是一件事实,无法改变或逃避。当业力成熟时,这是必然的结果。避开这个话题,并不等于我们能避开死神的来临。
我们客观地想一想,历史上有谁人能不死呢?一个都没有!此身乃由地、水、火、风等元素组成,它们最终亦必分解、失效,然后心便无法再依附这个肉身而存活,死亡便来临了。在那时候,纵管全世界的医师会诊,也无法救活病人。即使你飞到天上,或潜入海底深处,乃至钻入地心,仍然躲不过死神。
自入娘胎始,我们便开始变老的过程,亦等于正在步向生命之必然终点。
今生只有几十个寒暑,但可用在修行上的时间不多。仔细盘算一下的话,我们能用于佛法修持上的时间极为有限,但我们却往往没有利用这些有限的时间。衲屈指一算,回顾过去的六十八年间,往往忙于琐事,真正好好地专心修行的时间极少。我们许多人都说自己是为求佛境而作修持,但这是经不过审察的。一旦审查,我们发现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因为我们根本没花多少时间在真正的修行上。如果我们一天修一个小时,一年亦只不过是三百六十多小时而已。可是,在这短短三百六十多小时内,有多少时间我们是毫无分心的呢?其实大部份时间我们都不专心,或者是参杂了为世俗名利而求利益自己的目的而念诵,又或者这只沦为每天做功课的一种习惯而已,大家可以各自在内心审察。谁知道呢?或许你们不是这样的,但衲抚心自问,衲本人正是这样,故此十分惭愧。衲现在已老了,但诸位尚年轻。在六十岁以后修行,其实往往力不从心。人的最初十多、二十年,估计亦不太懂修行。在二十岁到六十岁间,大部份人忙于生计及养家活儿。我们看一看,前二十年不懂修,中间四十年没空修,六十岁以后的时间力不从心,哪我们到底何时修行呢?这一点衲希望大家回家想一想。修持几乎可说是与阎王斗快,看是他先到,或是我们先得成就。如果要找暂时不勤修的借口,我们永远都能找到,最后我们到死的一天都没有作过真真正正的修持。我们真心想修持的人,应每天分析一下:「今天是阎王占了上风或是自己的修持占上风?」
透过禅思第一根的三支,我们能培养出「因为我迟早必死,所以我必须修持!」的决心。
第二根是「死期不定」。前一根说我们迟早必死亡,但最糟的是我们不知何时会死。
如果我们能准确地预测死期,我们大可以先忙到的世俗事,在最后才狠修几年以准备来生。问题是,我们无法预知死期。以佛教宇宙观来说,我们的世界处于南瞻部洲。其他部洲的人寿元固定,譬如说那的人都能活至一千岁等等,但南瞻部洲的人寿量不定。死亡并非依出生次序先后,老的先死,少壮的后来老了才死。死亡表面上亦并无合理性,所以我们叹说:「这么年轻的人,怎么会这么早死?」是没意义的。有些人年轻时便死去,有些人在孩提年岁便死去,更有许多在母胎中便夭折了。
环顾外在环境及因素,利于活命的因素极少,能威胁生命的因素却很多,任何一个小小的病便足以夺去我们宝贵的性命,尤其在现今的五浊年代,太多飞机失事、汽车意外、工业意外及天灾横祸了,所以我们横死的机会十分大。
即使不论外在因素,单观我们自己的肉身,它亦是十分不可靠的。我们身体的设计,似乎并不利于生存。只要我们随便踩到一根毒刺,或被毒虫叮了一口,这便足以致死。如果要作比较的话,恐怕一只普通的猫也比我们的生存能力为高。第三偈说我们的身命犹如「水中泡」,正是指我们身体及生命之脆弱不堪。我们现在似乎很健康,但其实这就如水上的一个泡泡,随时都可能破灭。
透过禅思第二根的三支,我们培养出「我不可再延误了!因为我不知何时会死,所以我必须马上修持!」的决心及觉受。
第三支是禅思在死亡时及死亡后有甚么能帮助我们。
我们花了大半生追求的金银珠宝,在死时有用吗?如果财宝有用,皇帝就不必怕死了。可惜的是,在死时财宝是毫无帮助的。
当我们临终时及在死后,今生的亲人或朋友等,能陪我们或帮上忙吗?他们不单帮不上忙,甚至有时还会争家产,令我们死时更加忿恨。
不单财物及亲友靠不住,就连我们最呵护的这个肉身,到头来也带不走,到头来它也不会帮上忙。
透过参想以上三点,我们可生出「因为死时除佛法外无一能助,所以我应当专心地修持,不被其他人或事干扰!」
以上是「三根九支三决定」的念死修持方法。到这,便讲完第三偈之首二句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速疾坏灭之故当念死」—— 的解释了。我们在修诵本偈之时,应想面前之宗喀巴师徒三尊由心放光入我们顶中,令我们修念死无常之障碍 —— 执着以为自己永恒不死的心 —— 被净化了。这些障碍化为黑水、黑烟及毒虫等,全离开了我们的身体而排出体外,然后光明由脚底至头顶充满了身体,令我们对死无常之教法有了体悟。
现在已讲了敬师、人身难得及生死无常这三个章题。我们在修诵时,应依次第致力于某章题的思维上,以期培养觉受,譬如从我们修敬师时,每一次修诵本文均用心在这章题上,其他只略为涉猎诵过去。到了某一天,我们真正生起了敬师之觉受了,便移至下一章题 —— 人身难得,也是在每一次修诵时致力于培养这章节的觉受,但仍不失前面已生之敬师的觉受,不能学新的就丢了旧的,而要慢慢累积觉受。前面若已真正有了觉受,以后其实根本不必慢慢培养半天才能生起,而只需一分钟略为思维便可生出觉受,就如我们一看镜子,马上便会见到倒影般。
下一章题是业力及因果。业力及因果出自佛陀的四圣谛教法中的苦及集谛。衲在西方国家弘法,也常在东南亚国家对汉人弘法。西方人对业力及因果不太容易生信,许多汉人则更奇怪,他们在顺境时,便认为那全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所以在这些时候他们并不思及因果,只有在逆境中,他们才会思及因果及业力,或是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命运等。衲当然并非说所有汉人都如此,但有某些汉人的确如此。可是,不论我们相信、不相信或只在某些时候相信业力及因果,这些规律同样运作如常。这些规律极为微妙,最精微的业力及因果关系,唯独圣者可见,但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粗略规律。
在学习业力及因果时,我们主要乃学习业力的四大特征:第一,业力是不可改变的;第二,业力会增长;第三,不曾作之业不可能遇果报;第四,曾作之业不会消失。
现在说第一点。任何行为,必定会产生结果。这些结果有的比较好,有的比较难受。唯一的例外是我们别有对治,令业果延迟了甚至消失了。前面说过死亡是必然的。为甚么死亡必然呢?这正因为业力及因果不可改变。有人会说:「我不信这套!」你信不信随意,但你一样在业力及因果规律之影响下。我们当然可以拒绝相信因果,但我们无法逃避因果。先撇开基因改造科技不说的话,一颗甜的种子只可能长出甜,绝不可能长出辣椒。同道理,善业会带来善报,即使你不想得到善报,它们一样会来临。恶业只会带了恶报,即使你不信,恶报一样会来。在【佛陀本生经…
《甘露法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