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甘露法味▪P2

  ..续本文上一页大利益,若不如此便会有八种损失。有关这些细节,【广论】中已详述了,所以今天不必多谈,但衲欲特别提出一点来讲:对师长恭敬,比对一切三世诸佛、菩萨作大供养之功德还要大,所以敬师是一种最有力及最有利的法门,亦为菩提道次第之基础教法。能否成佛,正要看我们能否如法地依止师长。

  

  敬师说起来容易,但在实践上往往十分难做得完美。单单这方面之觉受,我们或许便要经整年专修才能全面生出。

  

  第一偈的意思是:「师长是一切功德的泉源,如理地依止师长便是修行之根本;祈求加持令我能如法地依止师长!」前面说过,这部短论既是一部浓缩的菩提道次第论着,亦是一篇祈请文。我们应如何实修这篇祈请文呢?我们应先修如【兜率百尊】等法,在诵完主文及作供养后,便念诵【普善德根本】,此时面前仍保持宗喀巴师徒三尊之观想(注:见法师著作【心生欢喜】)。我们应想面前的宗喀巴师徒三尊同时是龙树、无着及月称等所有历代师承的合一化身。在念诵【普善德根本】时,我们一偈、一偈地慢慢诵,同时想它的意思,用心地禅修它的意义,用上在【广论】、【普善德根本】及任何经论所述,配合师父之口授开示乃至日常体验等合一而修,然后观想面前之宗喀巴及二徒放甘露,令阻碍我们得到敬师等方面之证悟的障碍消失,并赐予敬师等方面之证悟。以第一偈为例,这亦即指我们祈求能学懂如何敬师、能遇上明师及能以如理之方法依止师长。在修诵至其他各偈时,余此类推即可。这便是禅参菩提道次第的方法。若光听法而不修,没有太大意义,心亦不会改进,这些理论只会沦为一些「干」的教法。

  

  若常常作此第一偈之祈请,能令我们结下因缘,于未来生生世世都遇上明师。

  

  依师修学之次第

  

  现在讲到科判中的第二部份 —— 依止上师后修持之次第。这部份对应【广论】中的「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对照本论,此部份乃论中的第二至第十二偈。此部份又分为二支,一为应善用此身命之原因,亦即第二偈;二为善用身命的方法,亦即第三至第十二偈。此二支分别对应【广论】中之「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及「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应善用身命之原因

  

  现在我们讲至第二偈:

  

  侥幸一次得此具暇身 当知最极难得具大义

  

  遍诸昼夜相续恒无间 生起取坚实心求加持

  

  在六道轮回中,虽然许多人以为钱最重要及难得,但其实具足各种利于修行的条件之人身转生方是最为珍贵的。在六道中,我们经常生于恶鬼、地狱及畜牲道中,但却极少生于人间,要同时具足各种有利修行的条件则更难得遇上了。甚么是有利修行的条件呢?它们称为「有暇」及「圆满」,共有十八种。

  

  「有暇」的意思是「有机会作修行」或「免于不能作修行之情况」。不利修行之情况有八种。我们现在之情况,并未遇上这八种限制,所以我们具备了八种「有暇」。八种不利修行的情况是哪八者呢?它们是生于地狱、生为饿鬼、生为畜牲、生于天界、生于边地、具残障、执邪见及生于无佛教之地此八种。

  

  若生于地狱,日夜都在受大苦折磨,不可能有心力作佛法上之修持。

  

  若生于饿鬼道中,经年累月在捱肚饿及口渴之苦,心又被大苦所充斥,故亦无法修持。如果我们对一只饿鬼说法,它只会发脾气,肯定不会安静下来听法,更别说进一步的修持了。

  

  畜牲一般来说都是愚痴的。它们不明佛法,亦无能力修持佛法。如果我们对畜牲教授皈依法门,它们只会呆呆地看我们,不可能领悟甚么。

  

  生于欲界天者,享乐十分丰富,所以无心向佛。若我们对欲界天众生说法,他们只会忙玩乐,不会理会我们,甚至只会取笑、作弄我们。其他天界中的众生,除出生及死亡之时外,长期地住于定中,其间不起一念,就有点儿像老人痴呆症似的,所以他们亦不可能学法和修持。

  

  「生于边地」即是生在无佛法的蛮荒地域。在西藏,有些部落极为落后,而且他们亦不信佛法。衲在年少时常常好奇想看看「边地人」是怎么样的。衲在后来曾见过这些「野人」,发现他们过的生活和野兽分别不大。他们赤身露体,常常持尖茅,动不动就杀人,极为残暴。若生于这类地方,别说修行了,就连「佛」这个字也不会听到,亦无法作善业。若生于这些地方,虽生为人,但却无法利用人身而作善业。

  

  天生具残障的人,修行亦十分困难。若生为盲、聋或缺了手及脚,还算有可能修持,只是比较麻烦而已。若生为弱智或疯狂者,则很难利用人身作善业了,因为他们很难明白佛法道理。

  

  执邪见者,无法对三宝、因果、业力及轮回生信,所以亦无法进而修行。

  

  若生于无佛示现之年代,则无法可修。

  

  以上说完八种不利情况,我们应生庆幸之念:「幸好我未遇上这八种情况!」而心想:「趁此大好机会,我必须好好利用人身以作修持!」

  

  除「有暇」外,又有十种称为「圆满」的有利条件。它们是生于人间、具智力、生于有佛法之地、未作无间罪业、对法生信、有佛示现、佛已说法、法仍住世、能见他人得证及有施主给予顺缘。

  

  我们生于人间有佛法之地方,而又具智力,且对佛法生信了,又未曾造杀父、杀母等无间重罪,所以我们具备了前五条件。为甚么要特别提「未作无间罪业」呢?这是因为曾作如杀父、杀母等最重罪业者,修行极难有成的缘故。至于后五条件,我们则并不算圆满地具备,只可说是近乎具足。只有如阿难(Ananda)及舍利弗(Shariputra)等佛陀在世时之亲弟子,方可说是圆满具足后五种条件。

  

  具足八有暇及几乎具足十种圆满的人身转世,是十分难求的。从数量来说,这是极希有的。从因上来说,必须过往生作很好的布施及持戒修持,方能在今生得遇这些条件全凑在一起的机会。如果它仍可再次获得,我们尚可不必珍惜,问题是我们以后很难指望再次有这等条件了。

  

  偈文说:「我现在侥幸一次得到了具备八种有暇之身,所以应当知道其意义重大及极为难得,故此我当日夜不停地利用它而作修持!祈请令我能做得到这些事!」文中的「侥幸」一词并不是指我们凭运气而得此有暇人身,而是指应庆幸的意思;文中的「一次」并不指真正的一次,而是指其少有、难得。为甚么文中说有暇人身「具大义」呢?因为它不单难得,而且利用价值很高,我们藉它可以成就佛境。「生起取坚实心」是指生起愿修持的决心。偈文中提及「有暇身」而并未提及十圆满,是因为我们虽肯定具足八有暇,但却不能说是完全具足十圆满,只能说我们几乎具足十圆满而已。

  

  在禅参时,我们应问自己:「佛说人身难得,到底有多难呢?」,然后我们细思得人身之因,及其数量之希有,又由经中所述比喻等角度来想。我们又想:「有暇有甚么用处呢?如果我现在生为畜牲,情况又有何不同呢?」如果生为无暇的人,一辈子可能只庸庸碌碌地忙生活,为衣食住行而奔波,根本无机会修行。然后我们想:「幸好我并不生地狱道......等,但愿我永不生地狱......等」最后,我们想:「既得此人身,我应如何善用这个机会呢?」,然后我们细思利用人身修持的利益,以培养全心全意投入修持之决心。对于以上所说之思维过程,我们应利用师长口授、经论所载、逻辑及自己之判断而由不同角度想,关键是要令自己庆幸并不处不利修持的八种状态、发心好好修持及祈愿以后亦不遇上这八种不利条件。以上三者必须具足,否则便未成功。若常常这样祈祷,我们便结下了因,以后亦会常享有暇之条件。

  

  我们作以上禅思,然后观面前三尊放甘露,去除了我们的业障,并加持令我们明白有暇人身可贵、难得及意义重大,更令我们能真正发起欲善用人身作修持之决心。

  

  善用身命之方法

  

  现在讲到「善用此身命之方法」这一支了。这一支分三部份,分别为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及上士道三者。第三及第四偈为共下士道教法,对应【广论】中之「于共下士道次修心」。第五及第六偈为共中士道教法,对应【广论】之「于共中士道次修心」。由第七至第十二偈,呼应【广论】中之「于上士道次修心」。

  

  甚么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及「上士道」呢?菩提道次第模式的教学把成佛之道划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先入共下士道而修学,然后进阶至共中士道,最后才有资格入于上士道的大乘修持。

  

  共下士道

  

  现在衲讲共下士道部份,亦即第三及第四偈: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速疾坏灭之故当念死

  

  死后如影于形紧相随 黑白善恶业果恒随逐

  

  于此获定解已罪过聚 纵极细微亦当作断除

  

  尽力成办一切善资粮 常不放逸谨慎求加持

  

  

  

  共下士道的修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念死无常、皈依、业力与因果规律及十善业等。这些教法能令行者免于下世堕入三恶道中轮回。

  

  在第三及第四偈中,我们祈求:「请加持令我得到身命脆弱、生死无常之觉受!请令我得到死后去处由善及恶业所决定之觉受!请令我能常常努力地积善及断恶!」文中的「水中泡」这几个字,形容人身及生命之短暂及脆弱。

  

  我们首先讲一讲有关念死的教法。佛陀在印度鹿野苑(Sarnath)初转*轮时,便讲及无常教法。在座中有些听众曾去印度拘尸罗什(Kushinagar)朝圣。在此地,佛陀向弟子说:「我将示灭了。这是你们亲见如来色身之最后机会了!」

  

  此时极多已达罗汉境界的弟子亦相继入灭,只余下四百九十九位罗汉弟子在世。最后,佛陀以吉祥狮子卧姿躺下入灭。许多人见过作吉祥狮子卧姿的佛像,并称此为「睡佛」,其实这便是…

《甘露法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