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章)▪P2

  ..续本文上一页间,犹如梦中事”.真正悟了由自性的定.不用到西方,西方净土就现在眼前。这个时候净极的心光通达了,寂照遍合虚空,三千人于世界如在目前,再回转来看的一切就好像是梦境一样。

  “但以未觉悟前,于染净中有一毫见闻取舍之处,皆在三界无明长夜生死梦中。”这个梦和上一个梦不同,这几句话是永明寿禅师加的,他说一般人在未悟道以前,自以为的净不是真净,因此染净二法都是染污。假如有一毫的分别这是染法、这是净法而有取舍,老实讲都还在三界无明中,在长夜生死的大梦当中。

  “才得见性便同觉后,自觉觉他故名为佛”,反过来说,假如从人生的大梦中觉醒成佛了,还是在做梦,这个梦是瞪起眼睛故意做得梦,这是佛梦。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只要你能见性,心光显现时即同请佛。虽然尚未达到古佛的程度,但是这一见性和古佛成佛的第一步完全相同。这时菩萨发心了,自觉以后觉他,弘法利生,这个样子就叫做佛。

  又此自心之性。遍一切处。随处得入。非独见闻。或意消香界而入圆通。或心开尘境而证法忍。或入水观而达性。或审风力而悟宗。或刺足疼痛而纯觉遗身。或了心无际而入佛知见。或观暖触而成火光三昧。或演法音而降伏魔怨。当此大悟之时。终不见有一境可生。一言可执。

  “又此自心之性,遍一切处,随处得入,非独见闻。”

  这是永明寿禅师对《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法门的归纳。再说此心之性遍一切处,随处得入,不是只有在眼睛或耳朵上玩。“或意消香界而入圆通”。如,香严菩萨闻到沉水香味就开悟。“或心开尘境而证法忍”,有的只在思想念头上观心,心一打开也到达这个境界。“或入水观而达性”,有的则修水观而悟道。“或审风力而悟宗”,有些是听呼吸修止观,呼吸是依风大而修也可悟道。

  “或刺足疼痛而纯觉遍身”,有的因为光著脚走路被刺流血,痛的要命!他想痛因哪里来?脚痛?大脑痛?还是心在痛?就这样一参悟道了,疼痛不见了,身体也没有了。“或了心无际而入佛知见”,直接由观心法门,了解心是本空的也可以悟入。“或观暖触而成火光三昧”,有一位火头金刚修气脉而觉得全身发暖,得暖相而后进入火光三昧。“或演法音而降伏魔怨”,有些菩萨就走弘法利生的路子,为人解说佛理的同时,自己也悟道了。

  “当此大悟之时,终不见有一境可生、一言可执。”开悟的时候没有一个境界可谈,若有一个境界早被这个境界束缚而耽误了,也不再执著任何经典的一言一句。

  例如:云门祖师开悟了以后,把八十八佛的名字都贴在裤头上,表示都不需要了。可是别人跟他学,云门祖师吓死了!有人看到云门祖师可以把诸佛的名字贴在裤头上,他也想学学开悟人的样子,于是把诸佛的名字也贴在裤头上,结果全身都烂了。云门祖师把诸佛的名字贴在裤头上是恭敬及无上的慈悲,告诉我们修到这个时候就无一境可生、无一言可执,你没有到这个境界而学这种狂态,果报就立刻呈现。

  今只为迷性徇文。背心求道者。假以言说指归自心,从此一向内观。舍诠究理。斯则岂不是因言悟道。籍教明宗。为此之人。不无利益。遂使初心学者。信有所归。便能息外驰求。回光反照。顿见自己。了了明心。如正饮醍醐。亲开宝藏。方悟随言之失。深惭背己之愆。

  永明寿禅师写这部大作是在宋朝,当时全国都笼罩在学佛的气氛之下,佛学是那么兴盛然而修行求证却慢慢衰落,他看到佛法的机运下去了,所以作了这部书。“今只为迷性徇文,背心求道者”,一般人只知道研究佛学跟著文字在转而不懂得修证。“假以言说指归自心”,你们念了佛学以为自己通道理,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方法就是把佛经上有关修证道理的要点抓出来,使大家能回转来求证。“从此一向内观”,你懂了佛法的文字、学问好有什么用?学问好了以后要把学问吃进去,向内去观心。“舍诠究理”,抛弃了理解,参究真理的境界。“斯则岂不是因言悟道,藉教明宗”,所以我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藉此懂得佛经的理,你来求证而有所悟人,真正懂得佛法的宗旨。“为此之人不无利益”,我作这本书就是没有悟的人看了也会得到利益哟!“遂使初心学者信有所归”,初学的人看了将来会成就。“便能息外驰求,回光反照”,能放弃向外追求稀奇古怪的心理,不会让你精神的光明向外浪费而走上真正用功的路。“顿见自己。了了明心”,立刻可以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如正饮醍醐,亲开宝藏,方悟随言之失,深惭背己之愆”,读了这本书好像是喝了无上的醍醐妙品,打开了佛法全部的宝藏。那个时候才知道跟著佛法的文字跑,而不知修证返回自己的本地风光是错误的。

  故阿难等。因世尊开示自性之后。发自庆言。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故能不动尘劳。现身成佛。祖佛言教有如是不可思议之力。为是广大无边法利故。所以具引全文佛语为证。云何反有背己之言论文之诮乎。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

  “故阿难等,因世尊开示自性之后,发自庆言”,阿难因为佛给他讲了这个法门以后很高兴,就说了一个偈子来说明《楞严经》的伟大。“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使我无始劫来颠倒妄想的观念没有了,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就可悟道而获得法身。

  “故能不动尘劳现身成佛”,懂了这个法以后,不论在家或出家就是在尘劳烦恼中也可成佛。“祖佛言教有如是不可思议之力”,永明寿禅师此时语重心长地说,佛经祖师的话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力量,大家为什么不看佛经。

  “为是广大无边法利故,所以具引全文佛语为证”,因为佛经有如此广大无边的法利,所以我具体地把佛经里有关修证的部分整个给抽出来。“云何反有背己之言、论文之诮乎”,结果你们还讥笑我,说我不懂还当文钞公抄了一大堆。“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不管是讲经的法师、讲戒的律师或是打坐的禅师,如果没有真正地用功就有十种毛病。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