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即为有净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4)问: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
答:心空即佛性,佛性是吾人本自具有的。无奈无明烦恼厚重,佛性无能透显。而执持六字洪名,正是开启佛性的金钥匙。何以故?这得从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原理予以观照。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遍入众生介尔一念里面,即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我们至诚念佛,就能将阿弥陀佛的三身功德召唤出来,由此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就会体现在凡夫众生浊染的心里面。佛号如摩尼宝珠,能澄清凡夫的污染心,能使凡夫的散乱心有序化;名号内具的无量光寿令念佛人身心柔软,开发智慧,开显自性。我们声声佛号都是与阿弥陀佛的光明互动,光光互摄,就能化解种种厄难,就能开发吾人的菩提善根,就能增上吾人信愿持名的力量,最终令我们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快速成佛。所以至诚执持名号,称扬赞叹弥陀的光明,如是哪怕一昼夜的持念,也能够成办往生大事。所以念佛是神妙的法门。此法门的建立全体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诚为大不可思议。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以大悲心以神道设教,教化我等众生,生信启愿,感应道交。自古迄今,有许多念佛人在念佛的时候,或闻到异香,或看到莲华,或在助念的时候见到西方三圣等,这些不是齐东野语,乃真实之事实。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念佛,三次见到阿弥陀佛,刘遗民居士也有定中见过阿弥陀佛的感应。对这些不可思议的事例,无法以逻辑思维来作论证,但事实却凿然存在。释尊在宣说《无量寿经》的时候,与会的两万地球人都看到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是两土的世尊慈悲加持,令与会大众断疑启信所致。空中现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如黄金山,光明炽盛,西方净土全部现前,娑婆的此土和极乐的彼土打成一片,其清晰程度就像手拿明镜照见面像一样。净土法门一一事相悉可销归自性。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涅槃的常乐我净,亦是一切众生所本具的。念佛法门别无奇特,但至诚恳切,无不感通。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空印空,似水投水。执持名号,显我自性,立竿见影,但愿辛勤精进。
(5)问: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
答: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信愿持名,尤其是信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语)。净业行人往生西方净土,全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作为强缘,并不仅从一己功夫上论。西方净土乃实报庄严土。如从通途法门之修因证果来判,靠自力的功夫,不唯凡夫无能生彼,即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也去不了。然业力凡夫以深信切愿执持名号(此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即以果觉愿力加持接引(此为所应之法)。一念感通,弥陀的全体功德便显现在念佛人的身心,令其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往生安养,速成佛果。是故信愿持名乃净业三资粮。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证所信满所愿。有深信切愿,其持名功行,自会如决江河,沛然莫御。念佛能达到功夫成片,乃至事一心理一心,固是嘉事,能增上往生品位。念佛功浅,心未清净,然具足信愿,亦可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加持,成办往生大事。是故不必过分执著念佛功夫的高低。念佛法门乃安乐法门,信心建立(信关透过甚难),深知自己已然蒙阿弥陀佛救度,作得生想,庆快平生。孜孜持名念佛,坚固落实信愿。净宗念佛大体即获,无须寻枝摘叶,自寻困扰,令心不安。
(6)问: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
答: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加之自己稍有些文化知识,常以上根利智自许(或口头谦虚,内心如是自肯),这是可理解的正常现象。而老头老太太,文才不足以广阅经论,体力不能支撑长久坐禅。且桑榆已晚,感到腊月三十快到,渴求出离生死心较切,是故一闻简易而究竟的念佛法门,便全身归命阿弥陀佛,靠佛力带业往生,了办生死大事。这种心态与行持,乃是以他(她)们大半辈子人生苦痛经历为代价,所获得信仰上的硕果,可庆可贺。这种愚夫愚妇实是根器深厚的念佛人,《无量寿经》指称为佛的第一弟子,所谓愚不可及也,大智若愚也。而我们一些有点世智辩聪的年轻人,看得几本佛经,了解几则禅宗公案,或密宗的神通感应等,便空腹高心,轻视净土,这山望到那山高,实则并未在心地上下过真实的功夫。大概等到学佛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痛定思痛之余,或有浪子回头之一时。待到那时,自认是愚夫愚妇,舍阿弥陀佛慈悲救度,莫由出离生死苦海,如是死心念佛,方是真正的上根利智,是乃人中芬陀利。
(7)问: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那么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请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答: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被称为特别法门。所谓胜异方便,殊胜特别方便。但是它跟通途法门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并不是说不能够去融通的。蕅益大师有一句话:这个净土法门跟八万四千的通途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它有相同的一面:比如这个通途教理要修戒定慧,要修六度万行,心净则佛土净……对于净土法门,它也要修净业三福,也得要持戒,念佛也包含着止观和定慧在里面,所以它跟通途法门有相同的东西,这是 “竖与一切法门浑同”的共性;同时净土法门又与其它的法门有不同的特点。通途教理是从因向果,靠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断一分烦恼证一分佛性,是这样的一个修因证果的过程。念佛一法是把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果地觉作为我们的因地心,是靠佛力。而且就“了生脱死”这一点来说,它可以带业往生的。通途教理,如果你修戒定慧,见思惑没有断,哪怕断了多分还有一品没有断,你生死了不了,三界出不去。然而念佛一法,你只要信愿持名,尽管你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但可以横超,带业往生。而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又得弥陀大悲愿力加持,他成佛就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和无量劫这样漫长的时间,他很快就能证到阿鞞跋致,很快就能证到一生补处,很快就能圆满普贤十大愿王。普贤十大愿王的圆满就是成佛。所以它是一个成佛非常快速的法门。这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建立的法门,他令我们众生从果上修。阿弥陀佛果上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传达给我们众生,把这个果觉转化成众生因地的功德,这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不可思议了。所以念佛一法是全体建立在佛的果地悲智威神的基础上的,它全体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能令我们得到不可思议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通途的那种修因证果的一般的因果法规去考量净土大不可思议的因果事理,它就摸不到边。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二乘的圣者乃至于等觉以还菩萨不能明了。我们凡夫众生,唯有从仰信佛语入手。吾人念这句名号就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就在阿弥陀佛慈悲愿海当中。只要至诚去念就能解决我们一切生死问题,成办我们的一切道业。这就是圆顿中至极圆顿,了义当中无上了义,方便当中第一方便。它下手方便,得到利益非常快捷、圆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十方三世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来证明的一个法门,所以今生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法门,我们能够相信,我们就是不可思议的人;我们能够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这就是无上真实大利,无上真实大利就是了脱生死,快速成佛。希望大家生稀有难遭之想,老实念佛。
(8)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答:针对这个问题,《净土》二零零五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玩味,或率意读过,生起异解。据说,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这也是好事,存疑辩论,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
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由此,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然愿往生之心尚存,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