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三字经释论 四、唯识三字经讲录(六)心所

  (六)心所

  

  此八种识能自由自主,不系属于他者,故名为心王。而有与心王相应,又系属于心王者,则有五十一种,共名曰「心所」。今讲心所,分为六位:

  ┌ 一、遍行五  ┐

  │ 二、别境五  │

  心所六位 ┤ 三、善十一  ├ 五十一

  │ 四、根本烦恼六│

  │ 五、随烦恼二十│

  └ 六、不定四  ┘

  

  

  一、遍行─谓此种心所,到处可以相应,故名遍行。而此相应之义,例如眼见花,乃眼识分别此花之境。若彼时因见花而欢喜,即知有随眼识所起之喜受心所,此遍行心所,又分五种,今略依看花为例解之:

  

  (一)触-------------------眼识初接触花

  (二)作意----------------接触即起看见的意

  (三)受-------------------作意见了即有感受

  (四)想-------------------感受苦乐后则想象

  (五)思-------------------想象了则思维造作

  

  任何心王起现行,此五种心所皆能与之和合而助其作用,是谓「遍行」。

  

  二、别境─此亦有五类:

  

  (一)欲------------------缘所乐之境而发欲求

  (二)胜解---------------缘决定境能了解

  (三)念------------------忆念以前之境界

  (四)定------------------缘所观察境令心得定

  (五)慧------------------缘所亲境而能简择

  

  

  三、善十一

  (一)信------------------正信佛法

  (二)惭------------------对己自惭

  (三)愧------------------对人生愧

  (四)无贪---------------不贪名利等  ┐

  (五)无嗔---------------遇苦不怒  ├ -又名三善根

  (六)无痴---------------明了事理  ┘

  (七)勤------------------精进修行

  (八)轻安---------------吾人身心轻快安适

  (九)不放逸------------约束自己不敢放弃

  (十)行舍---------------行而能舍不起执着

  (十一)不害--------------不损害众生

  

  

  四、根本烦恼六

  (一) 贪 ┐

  (二) 嗔 ├-与善心所中三善根相反

  (三) 痴 ┘

  (四) 慢------------------我慢等

  (五) 疑------------------狐疑不决

  (六) 恶见---------------或再分为身见边见等五种

  

  五、随烦恼─分为小中大,共二十种:

  

  忿--------------忿怒

  恨--------------怀恨不忘

  覆--------------覆藏罪过

  恼--------------对逆境热恼

  嫉--------------嫉人荣利

  十小随- 悭--------------匿财不舍

  诳--------------假诳于人

  谄--------------谄媚他人

  害--------------损害有情

  憍--------------憍傲

  二中随- 无惭-----------于己不知羞惭

  无愧-----------对人不知愧耻

  

  掉举-----------暴燥

  昏沉-----------昏昧沉下不任作事

  不信-----------与信相反

  八大随- 懈怠-----------与勤相反

  放逸-----------与不放逸相反

  失念-----------与念相反

  散乱-----------与定相反

  不正知--------谬解事理

  

  

  六、不定─共有四种。其性不定为善、亦不定是恶等:

  

  一、悔--------如悔不赌博是恶,悔不读书是善。

  四不定- 二、眠--------休养精神为善,失时过多属恶。

  三、寻--------将谋一事,心中寻求。

  四、伺--------此即寻求较细者。

  

  大概以前所讲为「心王」及「心所」,吾辈听讲之后,应思索一下:何谓心王?何谓心所?心王者即八种识。八识何由而起?是皆由藏识中种子发生一切现行,则前七识皆依第八识为根本也。七八两识非吾人所能见者;而表现于外之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皆由此根本识传出而起作用。设若此藏识不存在,则外六识亦失其效用,即中庸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等是也。由此可知前五识如五窗户,因各窗形相不同,则所出之作用亦异。然其发源于藏识则一也。亦如此电灯,虽可各处发光,而实出于一总电池。简言之,则一心而有八种不同之作用,即名八识。又,讲唯识即是吾辈考查心之作用,共有若干。然究竟除此八种识之外,尚有别作用否?须知不止此数,盖八识心王,不过为主要之作用耳,其余之心所则为心王之眷属。所谓附属作用,完全随心王而起者也。昨讲五十一种心所,实则心所尚不止此。如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破除八万四千烦恼。当如此亦不过简单言之,使人易知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