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P2

  ..续本文上一页,才名为恶友或恶知识。如《佛藏经》说:“何等为恶知识?恶知识者,常好调戏,轻躁无羞,言语散乱,不摄诸根,心不专一,痴如白羊。”(卷上)又如《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说:“佛言,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恶友,但是又不晓得危害,不知道应该远离,反而容易跟他们很亲密。如此下去,不知不觉就会造成我们的善业无法增长、恶业不断随顺累积,往往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有听之任之,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下去。

  在很多经典中,佛陀都告诉弟子们要远离恶友,并一再强调恶友的过患。如《正法念处经》说:“于须臾顷,不近恶友,不与言说,不同道行。以何因缘不与同行?一切善业,近恶知识则为妨碍,是故不得与之共语去来同住。何以故?恶知识者,是贪瞋痴之所住处,有智之人应当舍之犹如毒树。”(卷第三十)一切恶法生起的最大助缘就是恶友,只要恶友在你旁边,他不知不觉就会影响你,就象毒树一样。毒树是什么样呢?从树根到枝叶全都是毒,连吹拂毒树的风吹到你身上都会使你中毒,你还完全不觉得,还觉得蛮爽快。

   《大般涅槃经》说:“菩萨摩诃萨观于恶象及恶知识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坏身故。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唯能破坏不净臭身,恶知识者能坏净身及以净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趣,为恶友杀必至三趣。是恶象等但为身怨,恶知识者为善法怨。是故菩萨常当远离诸恶知识。”(卷第二十)在森林里,只要象群走过去,狮子老虎都会让开,由此可知大象有多厉害!所以当恶象来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可以说可怕极了,但是菩萨对恶友的畏惧远超过恶象。为什么?因为恶象最多把你的命断送掉,恶友不但把你的命送掉,还把你的净心、善根连根拔除,多么可怕!恶象只能葬送你这一生,而恶友一定把你送到地狱里面去。这一期生命濒死的痛苦不过几个小时,而到地狱里受苦则是无量劫。恶象没办法把你送到恶趣,但恶知识一定把你送到三恶道。

  密勒日巴尊者是藏传佛教里一位大修行人,他在教导弟子冈波巴大师关于恶知识、恶友的危害时说:你一定不能同贪瞋痴非常炽盛的人交友,这种贪瞋痴炽盛的人,甚至包括他的影子都会影响你,这种人的心性和他的影子,能够破坏你内心相续的善法。因为恶友内心有很强的无明烦恼的火焰,就犹如房子着火一样,不仅把自己家里边的东西烧掉了,还能够把邻居家也一起烧掉,他的无明烦恼火也会延烧到你身上来。所以,恶知识、恶友会让自他一起堕落三恶道。

   刚才我们谈到的恶友,可以将之比喻为魔。魔就是影响、干扰、障碍我们学佛修行的。如何防范恶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判断周围的人是同行善友还是恶友,同行善友我们要结交,恶友就应该远离。比如说某个人脾气性格非常地古怪,心境非常地不稳定,一直引导我们做一些与烦恼相应的事情,那是非常要不得的。区分善友和恶友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引导我们厌离世间,还是引导我们贪著世间;是引导我们走向解脱,还是引导我们轮回生死;是引导我们成佛,还是障碍我们成佛。

  在《大乘集菩萨学论》中讲述了菩萨所应远离恶知识的种种形象:“佛告善男子:云何离诸魔事得不坏善?谓此菩萨一切时处,应先远离诸恶知识,亦不对类诣彼方所,论世俗语,亲近利养,供养恭敬,如是多种一切时处悉皆远离。又若微细烦恼能障菩提道者,一切时处亦皆远离,善知如是所对治故。彼经复说恶知识相:谓毁正戒者,此恶知识应当远离;如是毁正见、正行、正命之者,悉皆远离;乐愦闹者,多懈怠者,着生死者,背菩提门者,乐居家眷属者,应当远离如是诸恶知识。善男子,虽乐远离此恶知识,然不于彼发起恶心及损害意,应如是住心。”(卷第四)

  对于以上所说的世间种种杂染的环境、恶友及恶法的过患,我们要很认真地思惟,然后进行抉择,在六根六识上面作功夫,不造十恶业,多造十善业。对世间种种的过患特别是恶友要远离,对于种种的善友、善知识、佛菩萨,我们要经常亲近。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总是要与人为伴、跟人接触,那么你接触的是什么人就很重要了。有个经验表明,看你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你周围的人怎么样——你周围的人都是好人,那么你这个人很可能是好人,如果你周围的人不怎么样,那你这个人很可能也不行,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正法念处经》说:“若人近不善,则为不善人,是故应离恶,莫行不善业。随近何等人,数数相亲近,近故同其行,或善或不善。一切人求善,当近于善人,如是能得乐,善则非苦因。近善增功德,近恶增尤苦,功德及恶相,今如是略说。常近于善人,则得善名称,若近不善人,令人速轻贱。常应亲善人,远离于恶友,以近善人故,能舍诸恶业。”(卷第六十一)

  《法音》2007年第10期 (总第27期)第19页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