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打坐打得好,今天法喜充满,好,没回向,回来一个人电话过来说了一件令你很不开心的事情,你一下子嗔火就上来了,就跟人家去发火,你这火一发,今天修行的善法没了,这是讲一念嗔心的过失。还有什么过失呢?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过失。如果你今天修完法没有当场回向,如果你在傲慢心的基础上如何去宣扬自己的功德,那你今天所修的一切善法,修等于没有修。我再举个例子,你今天打坐打得很好,感觉非常的舒适,然后突然门口走进一个人一看,看见你红光满面,就赞叹,一直赞叹地看着你:奇怪!这个人今天的精神这么好?你就非常高兴告诉他,“你知道吗?我刚才打坐打得非常舒服,身体就像空了一样”,就这一念傲慢心跟他这么一说,好,你刚才所修的,修了等于没修,这是第二种过失。再看第三种过失,如果你修完法不当场做回向,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突然生起一念后悔的心,你比如说吧,你刚才打坐,你原来计划从下午两点打到三点,然后结果因为你打得很舒服,一直打打打,打到三点半才结束,这时候你后悔了:唉呀,今天我修太久了!本来三点半以后我要做另外一件事情。你一念后悔,你刚才所修的一切法,修了等于没修,这是第三种过失。我们再看第四种过失,第四种过失是什么?如果你修法以后,不当场回向,那么前面所说的这三种随时可能生起。存在这样的危险性,所以这个称为第四种过失。好了,刚才讲到回向,如果不做回向就有这样的过失,我们再来讲一点,那我们应该怎样回向呢?应该把什么拿来回向?其实我们应该这样回向:首先,我们要把我们刚才所修行所获得的功德进行回向,回向给一切的有情众生,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都能够成就佛果,这样来回向。不但要把现在的修行功德加以回向,还要把过去,我们生生世世所修行的一切功德都加以回向,甚至把以后将来我们要修行的功德都拿来回向。这是讲自己所修行的功德。如果刚才修行的法,或者是有漏功德,把它回向,或者无漏的功德呢,当然非常不容易,一样把它进行回向。还要怎么样呢?还要把我以及一切所有其他众生的有漏功德都进行回向,这个观想啊,不单是我,法界一切众生所修行的一切善法功德,都加以回向。还要怎么回向,还要把诸佛菩萨圣者们所修行的一切无漏功德都加以回向。把这些功德统统地聚集在一起加以回向,我们不但要把我们一切众生以及诸佛菩萨所修行的功德加以回向,还要把我们的身体进行回向,甚至把我们所穿的衣服,把我们所用过的一切物品都加以回向。大家听了觉得很奇怪,怎么我的身体也拿去回向,这怎么回向啊?都希望我身体及我身体所受用物,以及我所接触过的一切物品,都加以回向,希望都能做佛事,而且不但今生今世,而且过去生,无始劫以来的一切身体,身份所受用,以及一切所接触过的物品都加以回向,这样具备有非常殊胜的功德。你看我们现在寺院里边摆着佛像,我们到寺院里面烧香都去拜佛,我们一看到这庄严的佛像都生起无量的欢喜心。为什么啊?就是因为这些诸佛菩萨,他们往昔生中修道过程当中都是把自己的身进行回向,所以我们当下看到诸佛菩萨的身的时候,就会生起喜悦之心,而这个身就能够当下为众生积累福田,就能做佛事,所以我们在因地中修行,就应该学着佛菩萨这样做回向,那么将来就能成就这样的果实。这是讲到回向,也就是把我以及一切众生所行的一切善法、一切有漏的功德,以及诸佛菩萨所行的一切无漏的功德,无论是前世今生还是来世,遍虚空尽法界,贯通三世,一切的善法、一切的功德都总集在一起,回向给一切的如母有情父母,都希望他们能够因此功德而增上他们成就佛道,都愿望着他们都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获得佛陀的果位,永离生死,永得自在。应该以这样的回向心来做回向,好了,虽然我们这样观想,但是我们一下子完全观想起来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平常的时候都是念回向文,念回向文绝对不是只是念念就算了,而是应该随顺着这个回向文里面所引导的文义以文为观进行观想来做回向,那我们初学者一下子读诵这个文字同时就进行回向,这个是很困难的,所以往往我们在修完法,在念诵回向文之前呢,应当好好地按照我刚才说的那样先进行观想,观想完了再念诵这个回向文,这样就会很圆满。好了,那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我最后给大家念诵一下回向文,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念:
自皈依上师,当愿众生,守护三宝,远离恶师;
自皈依佛陀,当愿众生,明心见性,福慧具足;
自皈依正法,当愿众生,明辩正邪,离欲寂静;
自皈依僧伽,当愿众生,明净生心,和合无碍,合南圣众。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等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普愿十方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时时能遇善知识,生生世世遇佛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骄慢,慈悲喜舍利人天,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顶礼上师,大悲三宝,祈愿众生永远吉祥,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童蒙止观 第六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