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童蒙止观 第五讲▪P5

  ..续本文上一页坐禅的时候,也要这样调,调的关键在于善加识别,就前面说,什么样才是一种正确的,不走两个极端。其实在打坐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可能刚开始坐得好好的,后来就不行了,所以随时要调整回来,这叫调身。好,下面再看,复次一坐之中,身虽调和,下面讲气了,而气不调和。“气不调和相者。如上所说。或风或喘。或复气急。身中胀满当用前法随而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次一坐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浮沉宽急不定。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中适。此三事无前后。随不调者而调适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则能除宿患。妨障不生定道可期。”这里面说到复次,复次就是接下来继续说,身体虽然调整了,在打坐当中的时候,在住当中,气也要调整,怎么调整呢?和上面所说的那样,心也是如此,也像上面说的那样去调,这个其实并没有先后之别,哪里不调了哪里就要马上给它调好,所谓不调者而调适之,是这个意思,三事如果能够调适了,互相之间就很有秩序,就不会说超越我们禅修应该所在的对境上,那么身息心就会调合,就会和谐成为一体,就可以除去以前比如说打坐中的毛病,这些妨碍修道的障碍、业障就不会生起,那么这样下去,禅定之道肯定能够得到,所谓定道可期,没有障碍自然就一路顺风啊,是这个意思,大致这样讲一下。好,前面讲到入住,下面讲到出,那出也一样调三事,我们看原文,“三出时调三事者。行人若坐禅将竟。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膊及手头颈。次动二足悉令柔软。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摩手令暖以揜两眼。然后开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入。若不尔者坐或得住心。出既顿促则细法未散住在身中。令人头痛百骨节强。犹如风劳。于后坐中烦躁不安。是故心欲出定每须在意。此为出定调身息心方法。以从细出粗故。是名善入住出。如偈说“进止有次第,粗细不相违,譬如善调马,欲住而欲去””。这个讲最后出定的情况,这个其实讲出定的时候也很简单,这里我们简单提示一下就明白了,前面你看入定的时候,气息由粗入细,今天出定刚好相反,由细入粗,所言出定调三事,你比如说坐禅的时候马上就要结束了,想着要出定,那么在出定之前,心原来是收摄在一心,现在要放心异缘,缘于名字法相,或者缘于六根,缘于六尘,让他舒展其心,这个慢慢慢慢地来,恐怕一下子出来,心气会堵塞,所以应该先让心来放射,慢慢慢慢心里想着其它东西,然后再把口张开,心先想着其它事情,我要出来了,放气了,然后开口放弃浊气,吸进清气,吐纳跟前面所讲的一样,想着百脉随意流通,然后身体慢慢地动一动,不要急,要慢慢地来,然后两个肩膀、胳膊再动,再动手啊头啊颈啊,然后两足啊,让它柔软不要太强硬,然后用手摩擦摩擦身体,全身的毛孔,因为你在静坐的时候不是观想全身毛孔都是洞开的,如果不给它摩擦一下,一经动摇那么邪风可能就会入体,容易得这种风湿症,然后双手摩擦让它暖和,再拿来揉揉两眼,再把眼睛给打开,等到身体稍稍发热,稍歇息一下,有时候可能刚开始打打打觉得冷啊,让它恢复自然,这样慢慢慢慢就出定,可以随意进进出出,这样就慢慢慢慢了无妨碍。如果不这样做,你如果坐的时候或许能够安住其心,可是你出定的时候如果说太急躁了,不小心,太急速,顿促,你可能原来的细法未散,细法未散就是原来在里面打坐的那些东西还没转过弯来,这样心气流动住在身中,一转弯不通畅,它就容易患头痛之病,或者说身上的各种关节强硬,不调合,就像得了风劳,风湿病一样,所以说叫风劳,如果患了这个病,你以后打坐就狂躁不安,那么对你的定道有所妨碍,所以说每当出定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轻举妄动,让身有亏,必须留心慢慢地来,按照前面所说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恢复正常,这个就是行入出定时的调身息的方法,因为它从细入粗,如是名为善入住出,调身息之三事也,细入粗出,就是这样。譬如偈中说“进止有次第,粗细不相违。出则从细至粗,入则从粗至细,次第前后不相紊乱,亦如有人善调御马,丝毫不乖,欲去则去,欲住则住,去住自由,了了无碍。就像骑马一样,上,停就停,走就走,这样非常的顺畅。好,最后引用法华经中的话,我们看原文,“法华经云。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住出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法华经里面说的就是这个意义,以经典为证,你看这些佛菩萨们,他们在行道的过程中都是这样的,这是以法华经为例,呼应了前面我们所说的种种,这些无量的三昧功德都从我们前面所说的入住出这些调顺而产生,我们只要善加去调制,那么这些无量无边的三昧功德都能依次获得,必然真实不虚也。今天这讲所说的调和第四就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方便行第五,这个我们留到下节课去讲,今天咱们做个回向: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普愿十方诸众生,速往无量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时时能遇善知识,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骄慢,慈悲喜舍利人天,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弥勒尊佛,祝大家六时吉祥,速成道业!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童蒙止观 第五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