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降伏其心 二 守住真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

  守住真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

  

  打坐昏沉时,可以把颈椎用手扳一扳、拍一拍、用掌根砍一砍,或者用手掌摩擦一两分钟,发热后再用手按一按。要用力来刺激它,感到有点痛了,才有效果。后脑袋一发热,马上就不会昏沉了,头脑就清醒了。这也是一种开智慧的方法,气血畅通,头脑供血供氧足,思维就敏捷,反应就快。

  《莲花生动功》第一节叫“观音请圣”,做这一节下颏一定要收回来,压住喉咙。目的就是为了使气血畅通,脑部供血充足。生理解决不了,心理就没办法解决。佛祖讲:“降伏其心”,“身”都降伏不了,怎么能够降伏“心”呢?

  祖师又讲:“守本真心,胜念他佛”!何为“守本真心”呢?为什么说修行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呢?如果真能守住自己的心,就没有必要念外面的佛了!何为“外面的佛”呢?你念阿弥陀佛、念你的师父、念在世的活佛,就是属于念外面的佛。因为我们守不住自己内在的心,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得已才念“外面的佛”。念外面的佛也对,只是舍本逐末。

  这里的“心”指的就是妄心、散乱心,同时也意味着内在觉知的力量没有培养起来。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因为我们守不住内在的真心,才产生出来的。如果能够守住自己的真心,哪一个法门也不需要。最高的法门就是能守住自己的心,不散乱。

  《楞严经》中佛问二十五位菩萨、大阿罗汉,各自从哪一个法门修行证果的?在因地修行时,最初发心悟十八界,以哪一个法门最为圆通、下手最方便、最容易入三摩地?二十五位圣人各自陈述了自己的圆通法门。

  实际上二十五位菩萨、大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守住自己的真心,才请佛传授了他们一个法门。当他们进入了果地以后,这些法门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用了。但是他们讲出来,让后学者来参考。

  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能守住自己的真心,自然都能超越《楞严经》二十五位圣人的法门。经常听到学佛的人说自己的法门高,对方的法门低。实际上这类人都没有悟道,连基本的理都没有通!

  凡是听到谁说自己的法门最高,这说明他还是没有降伏自己的妄心,还守不住自己的真心,还没有入门,还是在“法”上用功夫,而不是在“道”上用功夫,更没有在自己“心”上用功夫!

  能够守住自己的真心、降伏自己的妄心,还需要什么法门来修呢?守住真心即是真正的法门!学佛的人连这个道理都没有弄懂。最近我听到好几个活佛、法王都说自己的法门高,说自己来自某某活佛的传承!说这些话的人,还没有懂得这个道理。

  每一天都想追求高的境界,都想找到高的明师,如果真的高境界、大明师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未必能够适应他。如果不能够守住自己的真心,给你任何一个法门都用不上,你坐在这个地方仍然胡思乱想!

  黄檗禅师说过一句话:“所谓的“法”,只不过是“黄叶止小儿哭””!小孩子在哭的时候,你往他嘴里放一块糖,他就不哭了。可是糖块儿吃完了,还是要哭,不往他嘴里放糖块儿,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你法门修得越多,你越不会向你的真心用功夫。

  过去的禅宗不给你方法,就是让你到禅堂里去死坐。你问他“怎样用功夫?”他告诉你“放下”!再问他“如何用功夫?”回答你:参“念佛的是谁?”、参“何为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再问他“如何用功夫?”他一香板打在你身上,不允许你再问第四个问题!

  一个人把外界的事物放下得越多,内在灵性的力量就产生得越多,这是看不见的境界。要远远超过有形有相的境界!有的人经常说自己修行的时候看见佛了 、看到光了、听到声音了、和佛菩萨交流了。这固然是一种境界,但绝对赶不上内在灵性力量的超越!在“法”上转来转去,转了一辈子,连最基本的“法”还走不出去。既然连最基本的法的层次还没有走出去,你怎么能进入道里面去呢?“法”不是“道”,它是为了指引入道而设的一个方便法。

  我们在地里劳动的时候,一位出家师傅谈到他还要继续修“四加行”、“五加行”!我当时对他讲:“我曾经有一位道友,他四加行、五加行修了三遍了,我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没有感受”,我又问他,:你这样修下去,你认为能够入道吗?”他说:“没有把握!”按他的观念讲:“修总比不修好”。

  他说得没错,修总比不修好!你只要是念佛、打坐、持咒,不管它上道没上道,不管它入门没入门,总比不修好。可是为什么你花10分的代价,没有10分的收获呢

  为什么只有0.1的收获呢?或者只有0.01的收获呢

  甚至连0.01都达不到呢?这个道友的回答真让人哭笑不得!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仔细分析一下根本没有道理!

  我们现在是专业的修行人,为什么不在根本上用功夫呢

  而偏偏要在枝末上用功夫呢?你走过了“枝末”,发觉收获不大,为什么还不改变当初的方法呢?佛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要拿着一个苹果在嘴里啃来啃去,认为天下只有你手里的苹果好吃,把外面所有的苹果全都否认掉了!

  你如果有胆量把你手里的苹果放下,再去尝试一下别的苹果,你会惊喜地发现:外面还有比自己手里的苹果好吃得多得多的苹果!放下自己手里的“苹果”,需要大的胆量、大的气魄才能够做到。

  二祖慧可求法的时候,他在中原一带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大法师了,达摩祖师也早有耳闻。当二祖向初祖求法时,达摩祖师说了一句话:“旷劫大法,非小根小智者所能得!”。意思是对二祖说:我这是无上大法,不是你这种小根器的人所能够学的。

  二祖这时已经是大法师了,作为一般人怎么能够承受这种轻慢呢?但“二祖”就是“二祖”!他知道达摩是一位圣人,在真理面前他没有退缩、没有软弱!他直接就问:“什么样的人能够修你的法?”达摩回答说:“除非雪变成红色的”!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二祖抽出腰刀,“咔嚓”一声把自己左臂砍断了!谁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历史上只有一个慧可,当时也只有28岁。也只有这样的小伙子,他热血沸腾敢干,稍微老一点的他绝对不干!所以他能够成为一代宗师。

  自古以来修道的人、悟道的人都带有三分傻气,绝对不是聪明透顶、油嘴滑舌的人。这些人与“道”无缘!

  过去的祖师大德为什么要我们诵经、念佛、持咒、观想呢?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大家根本没有办法把力量转移回来守住自己内在的真心,也就是说守不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与其坐在这个地方胡思乱想,还不如找件事情给你做。做什么呢?叫你拼命地念佛、诵经、持咒、观想!等到有一天你诵经、念佛、持咒、观想很累了,突然把它放下转向内在,这个时候,你内在的一种清醒觉知的力量顿时产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白天干了一天的活,累得不得了,晚上坐在这个地方打坐,杂念肯定会少得多!但是一般人杂念少了的时候,就又要昏沉。如果这两天不让你们干活了,吃饱了、喝足了、睡好了,晚上打坐肯定会胡思乱想!当然也不会昏沉。修行,不外乎这两种现象。

  一个人如果心里面挂着一件事情,他就不会昏沉,甚至会睡不着觉。一个修行人如果真的把“生死”挂在心上,把用功的力量放在心里边,在静坐的时候,他不可能昏沉。即便是昏沉,最多也只是二十分钟。这是生理上的一种力量,你没有办法降伏它。二十分钟以后,身心又会非常有精神。

  守住自己的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呢?前提条件是能够看见自己的心。怎么能够看得见你自己的心呢?它究竟有没有形象呢?每一个念头,都是“心”的显现,你能够看见自己的念头产生,就意味着能够看得见自己的心;能够看见自己的心,就意味着能够把握得住自己的心。

  六根对六尘产生作用的是心,我们看到外面种种形象的时候,实际上是心启动的缘故。心如果不动,眼前的一切都是空白的,也即所谓的“视若无睹”!

  能够看到外面的种种现象,那么内在起念的时候,同样也能看见。实际上我们看见外界种种现象的时候,它是内在的“念”延长和外界的现象融为一体了。当起心还没有和外界的现象连接时,当心念起的那一刹那,就应该看见,就应该把它就地熄灭,不要等到内在心的力量与外界六尘的形象连接以后,再去熄灭,就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说当我们看到外面的“苹果”的时候,同时已经在起分别、判断、思维了,已经形成“波浪”了,这个时候你想要熄灭你的妄心已经来不及了!要在你内在开始动念看苹果、将要看苹果的时候,就应该在内在把这个“动念”熄灭掉。

  我们在诵经、念佛、打坐、持咒、观想的时候,散乱心一旦产生,你再继续下去也没有用,同样还会胡思乱想。如果这个时候你停上几分钟,再继续去诵经、打坐、念佛、持咒、观想,散乱心就会没有了。有时我们在观想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杂念,观想不下去了,怎么办呢?这时你不要硬着头皮再继续观想下去,干脆停下来,从头再观想。

  只有身心内外都放下以后(也即“无心于事”的时候),产生的念头你才能够很清楚地看见。无论所起的是善念、恶念、无记念,都能看见。念念能见!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话,所有的法门你都不需要了。因为你已经能够守住自己的真心了,能够不外求了,力量已经回来了,根本不需要再回过头来走过程了!

  心太散乱,从眼神就能很清楚地看得出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眼神“茫茫然”,为什么会茫然呢?因为他没有目标。要达到“无住”,首先要完全地住在一件事情上。也就是说首先要能够高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够上升一个台阶而进入“无住”。

  我们现在是处在最下面一个台阶上,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这儿抓一把、那儿抓一把,抓了无数次、无数遍,一直还没有专一地抓一个。等到有一天我们突然醒悟了,迈上了一个台阶了,也就是说真的抓住…

《降伏其心 二 守住真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