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降伏其心 一 修法与修道的区别▪P2

  ..续本文上一页觉:越做事,越容易集中思想,往往不做事情的时候,坐在这个地方没事干的时候,反而容易胡思乱想。因为做事的时候是住在这个境上,当住在这个境上,就不会有更多的境出现。比如说种菜的时候,当我们住在“种菜”这个境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再产生其它的境界。因为妄念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你不要怕境界产生,不管什么境界,产生多少,你只要能够住在上面,就说明你的杂念很少。如果你杂念多的话,你不可能住在境界上不动。你能够住在境界上不动,说明你的杂念很少。我们的问题是,现在根本达不到执着境界上。如果大家现在真的是执着在境界上,那我还要恭喜你们呢。可是我们现在是处在散乱当中,而且是高度的散乱,怎么可能住在一个境界上呢?如果真的住在一个境界上,我们每个人的脑门上都是在放光的,目光都是炯炯有神的。可大家现在的眼神都是暗淡无光、那么彷徨、那么迷茫、散乱重重,看上去根本就没有自信、坚定。原来“执着”也是一种定。实际上念佛号,首先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执着心,如果你没有借助念佛的同时,把自己的执着心培养起来的话,说明这个方法对你根本没有用,应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

  当一个人在走钢丝的时候,下面有千千万万的人在欢呼、鼓掌。可是 对于走钢丝者来说,一个人也看不见、一丝声音也听不到,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话题留给大家去参。你们说,此时这个走钢丝的人,他处在哪一层的禅定功夫上?你们听完了以后,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不能听完以后就把它放弃了、忘掉了。不回答可以,但是在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有答案。要学会抓住一个问题不放,不搞明白,觉都不想睡、饭都不想吃。一件事情做不完,心里面也不要放弃。等到把这件事做完了,心里面的这股气,才舒展开。你有这种执着的劲头,才能够修行。如果说你的个性是:今天事情干不完,明天干,明天干不完,后天干。我可以讲:注定你这一生修行,一点成就都不会有。因为你有这种记忆,什么记忆?一个是生理的记忆,一个是心理的记忆,再深一点,有灵魂的记忆。你有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记忆,促成了你现在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进去,明天修;三十岁修不好,四十岁再修;五十岁修不好,六十岁再修;这一世修不成,下一世修,那么你永远修不成。如果你这个人做事的方式是:今天的事,今天必须做完。今天如果做不完,觉都睡不好、饭都吃不下。你具有这种个性,一旦转向修道,你同样还会采用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好,饭都不吃、觉都不睡。什么时候修好了,身心才放松、才把这股气给吐出去。学佛、做事、做人,第一步,先培养执着。好多人学佛没搞明白,结果把自己都给学废掉了。本来他做事很有执着的精神、很讲究原则,是很有效率的。可是学佛以后,什么随缘、什么顺其自然、什么不要执着……,这些都是修行成就以后的圣人的境界。一个凡夫俗子,就是要执着、不能够随缘、不能够顺其自然。

  佛门里为什么要打“禅七”?禅七又名“禅期”,这些就是为了克期取证、就是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功夫不培养起来不放弃,就像是打架一样,不打是不打,要打,就要把对方打倒,要么你干脆躺下,叫别人打你!在座的都是年轻人,我看大家都缺少这股劲头,为什么说“学佛修道是大丈夫所为”,何为大丈夫?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成,还要把它做好,不成不好,就不放弃。

  我们天天都是闭着眼睛、装模作样,也诵诵经、也拜拜佛,可是内心呢?思想就像一窝蜂子一样,里面吵个不停。你们在工地上每天砍砖头的时候,是否迴光返照:“我现在砍砖头,是否比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少?”如果是少,以后就不要打坐了,不妨就去砍砖头,但是大家都不会这样做,因为砍砖头身体很累,坐在这里打坐身体不累。正是因为不累,才有多余的力量打妄想。这个多余的力量,在砍砖头的时候,都可以被消耗掉了。为什么呢?因为砍砖头时你要用心,你一不留神,砍刀就会把你的手指头给砍了。过去香严禅师,他是怎么开悟的?他坐在悬崖上打坐,不敢打妄想、不敢打瞌睡。现在我们坐在床上,宽宽的,知道也摔不下去,古人的修行方法,现在人想起来,你不得不佩服,现在谁还敢这样做?好了不讲了,有什么问题问一问。

  问:请问师父,有为法、无为法之间,有什么质的差别?

  师:开悟了以后就没有差别。就像开悟的人修身,就是修道,修心也是修身。开悟了,妄念就是菩提,菩提就是妄念。没开悟的人,妄念还是妄念,菩提还是菩提。有为与无为,烦恼与菩提,身与心,都是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讲的。因为妄念也是真心的显现,也是菩提的投影;身体也是心的显现,也是心的投影;有为也是无为的显现,也是无为的功能,无为的发挥。山河大地都是心;飞禽走兽都是心;概括起来,飞、潜、动、植,无非都是心的显现。从狭义上讲,念头也是心、六根六尘都是心。

  你们说一说修行第一步,首先要做到的是什么?每个人回答一句。

  ……

  你们每个人回答都不一样,说明我们每个人的成就不一样。这个就叫做见地。“见”是认识,“地”就是层次,你认识的深浅、高低,也意味着你将来的果位的大小。见地非常重要,见地说明大家的根器,也可以说预示着你将来的果位。将来是什么果位,现在就可以知道。只有经过一段修炼,你重新改变了自己的见地,也意味着重新把自己的果位改变了。就你目前的见地来说,就可以定出大家将来的果位。修行到一定果位以后,你们的见地又重新改变了。

  大家的回答,可以证明我今天讲的开示,大家还没有消化掉,我问话的主题,就是今天晚上反复在讲的一句话,很明显地在强调的一个问题。

  * 现在大家都是精神分裂症,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谁是一个完整的人?悟道的人、得道的人,他人在这里、心就在这里。一个成就的人,他永远是一心一意对一境,一个没有成就的人,永远是一人多心对多境。大家都想求法,我书上讲:“单将一心做万事,莫把一物万心思”。大家真功夫没有,总听开示,嘴皮子的功夫也该有了。问题是嘴皮子的功夫也没炼出来。

  * 鸡鸣禅师,头上吊一把刀,他天天盯着这把刀。因为这把刀一掉下来,就把他的头砍成两半了,盯了三天开悟了。

  从这几个故事,你们悟到了什么呢?

  

  

《降伏其心 一 修法与修道的区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