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载。但是,凡是一位圣人的成就,都不是只供养了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无不供奉了千佛亿佛,所以授记的,就绝对不只一佛了。
179.观音、势至,这两尊菩萨,如果要理解他们的象征意义,就是显露阿弥陀佛的悲智二德,对吗?
西方三圣,观音、势至位于阿弥陀佛的两边,辅助度众。观音表示“悲”,势至表示“智”,就是“悲智双运”的意思。
180.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什么利益呢?父母主张给他受皈依,但他长大退心了,是谁的过错呢?
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念一句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小孩虽然暂时不理解,但是已经种下善根,怎么能说没有利益呢?至于长大退心,那是他另遇恶缘,但以前的种子坚如金刚,牢牢埋在第八识田中,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还是有利益啊!况且皈依的时候,不能预先就考虑他退心。如果一开始就存有这样的念头,那么还有谁来引人向善呢?只能促进,不能促退啊。
181.除夕晚上全家大小都很欢乐,夜深之后起来念诵圣号,念完后已接近三点,入睡后进入梦乡。梦中念诵礼拜佛像,旁边站立一位僧人,好像是玄妙法师,礼拜念诵中忽然哭泣不能自制。醒来后知道是梦,两眼泪水还正在流出来。元旦晚上,晚课念到大悲观世音菩萨时,忽然思念福建老家的慈母,悲从心起,泪由目出,一时痛哭不能控制。这两种景象是善是恶,敬请指示。
念佛流泪,是心诚所起,思亲流泪,是心孝而生。诚和孝都是善。古人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诚和孝都是大善,就是大福之因。学佛的人,明白因果,你还有什么担心呢?
182.众生遇难时,我代他念往生咒,他能生西吗?
见别人遇难,能够挽救就挽救,如果自己无法挽救,就念佛祈祷给以法施,这也是行菩萨道了。是否往生西方,必须具备种种因缘,不是因一点点善根就能成功。但佛法如太阳,到处都能见到光明。所回向的人即使不生西方,也能为他消罪。
183.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
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184.佛经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信愿行的行字是指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过错,却不愿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中的“行”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能具备,怎么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时就会有障碍。
185.讲经说法,做种种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那么就不要到外面宏扬佛法了,这样难道不是闭门造车吗?
说话不要如此偏激,一个法门,一种修法,种瓜不能得豆啊!净土法门的正因只在念佛,其他如讲经等种种功德,都是助缘罢了。助缘当然也不可缺少,但没有正因,就如同没有种子,又怎么谈得上往生呢?念佛是自利,弘法是利他,二者应该同时并进。如果单取助缘,忽略正因,当然就不能往生了。
186.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眷属?
一生到那个国土,就马上获得了神通,自然就知道他所有前世的一切事情。但所问“他们自己”含糊不清,到底是哪一个自己呢?无量劫来,自己改头换面不知有多少了。修净土的人,要发大乘心,并非只度自己的眷属。更不能因恩爱习气不断,而阻碍了往生。
187.《无量寿经》说西方无恶人,但修净宗的人是带业往生,应当仍有恶的习气,为什么没有恶人了呢?
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有一假定的界限。第八识田中所藏的恶种生起来时,指挥身口意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恶人。能控制它或者断除它,约束身口意不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善人。不一定要尽去一切罪业,才称为善人。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有无明,但已经称为圣人。阿罗汉习气未尽,也称为已证圣果。带业往生的人,都获得三种不退,恶种已经压伏或者断除,不会再生起来,所以说西方没有恶人。
188.《无量寿经》中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又说:“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极乐与其他佛土并没有特殊之处,怎么能胜过其他佛土呢?
极乐纯善无恶,修善没有障碍,再求上进,过百岁觉得很快。我们这个地方多恶少善,要作一点点善事,都很艰难,要作一天的善事,就更艰难。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一天所用的功力,就等于极乐百年的功力,所得到的功德就可以类推了。因为恐怕还不足,所以就加正心正意斋戒为助缘。极乐好比轻车平路,快马加鞭,很快就过了百年;我们这里,车身很重,路又不平,快马加鞭,一天也走不了很远,只怕马力不足,所以还要加油。其他佛土,善多恶少,作善百年没有极乐那么容易,但比我们这里则强多了。在我们这里作善如果不加正心斋戒的条件,当然就比不上极乐百年的功德,但还可以比得上其他佛土百年的功德。
189.夏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这个日子一定有来历,请能详细说明。
阿弥陀佛本来是法藏比丘,在无量劫前出生。古今中外的历法互不相同,怎么能用中国的夏历来确定阿弥陀佛的圣诞呢?这个日子只不过是后人敬仰阿弥陀佛,假定一个日子以作纪念罢了。传说宋朝时永明延寿大师是这一天出生的,因为大师宏扬净土,救度了很多众生,人们崇敬他,就用这个日子作纪念了。
190.赞佛的颂词中“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是说佛的身体,不知怎么理解,请指示。
这是形容佛身伟大。佛相两眉之间,有一盘白毫,世俗称为佛顶珠,它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佛的眼光为绀色,即黑红色,眼睛有四海那么大。于是我们就可以想像佛的伟大了。
191.离开我们这里,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这个世界谁最先发现呢,有没有根据?
世界上的知识许多都是别人传授的,我们的生命有限,怎么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呢?佛陀是说真话的人,他所传授的佛法就叫圣言量,我们还有什么怀疑呢?
192.尝见感应录中,往往有念诵《地藏经》令已亡父母超升极乐,回向偈中也有“愿我宿现诸父母……接引往生安乐刹”的句子,我私下里认为,我自己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且没有把握,而为亡者念诵反易往生吗?况且往生先要具足信愿,若亡者信愿不足,怎么办呢?
净土法门是大乘菩萨道,既然是菩萨道,就必须发自度度人的菩萨心愿,虽然暂时无力度众生,但已种下普度之因,只有具备这种发心,才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众生的本领,然后再回娑婆重续旧愿。发信度亡父亡母,是净宗学者的助行。《阿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要当孝顺”,《观无量寿佛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至于亡父亡母虽然暂时还不具信愿,也能增加福德,并种得度之因,若已具信愿,则增莲位。
193.禅靠自力,净依他力,又说自他不二,究竟禅净是一是二?
禅也离不开经教,其中就有他力了。净要信愿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有轻重之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这就是自他不二啊!
194.一般念佛的老太婆能够明白唯心主旨的有几个呢,她们和那些心外有法的外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太婆虽然不理解唯识学说,但因为她具备信愿持名,非常虔诚,不起分别心,所以往往容易成就,不能轻视她们。
195.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
求法必须远离邪见,成功在于是否专一。既然皈依佛门,就应当远离外道。邪正混杂,修行就不真。修法既然杂乱,念头怎么能够专一。虽然有往生的愿望,但恐怕是可东可西的摇摆心理。三资粮不具备,怎么能有往生的份呢?世上的人有的信仰宗教,有的不信仰宗教,有的信仰这种宗教,有的信仰那种宗教。虽然千差万别,但只要他转过来相信净土,并发往生的愿望,他就一定能够往生。
196.佛说的极乐世界,是不是为某些执著小我,贪恋五欲的众生而说的一种方便法门,还是实实在在有一个极乐世界?
居士这个问题,正是你自己不通佛理,自以为是。应该知道,我佛说法,权宜和真实是圆融贯通的,现象和本质是不相分离的。我们应该依照佛的教导,信受奉行。如果认为极乐世界是方便假设,那么净土三经都变成谎话了。
197.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外无所求,内无烦恼,极乐世界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耳朵听到弥陀法音,眼睛看见菩萨化身。那么是不是这时已生极乐,还是要等身体死后才能往生?
我们的身体好像一个旅馆,旅客坐在馆中,想往美国,美国的情景就出现在他的眼前。请问,这个时候这个人是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必须走出旅馆,搭上轮船或飞机才能到达呢?
198.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是念心外佛?当念佛的时候,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会为一,心佛无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不知是否有误?
居士这段高论,虽然来自书本,但你对于什么是自心,什么是心外,什么是心佛无二,什么是即心即佛,没有真正了解它们的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鄙人四十年来才晓得几分“心内”,至于“心外”还不能明了。莫如一切不管,集中精力,全力念佛,自念自听,就一定能得到实用。应该知道这个“当前一念”微妙难言,不必另外去多找麻烦。你能说这些大道理,表面上是高明,实…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