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头,一直到了现在还头出头没,还没出去。一般人只能说:“啊!死了!”死是“死”,并不“了”,要“了”就好了,可惜死而不了。要想死而能了,全在一个“舍”字,这是俗话的“放下”,放得下就空了,放不下就不行!所以“了”字全在你放下。不善的三业,真实心中舍,若不真实也不是清净心,一下子就放下,这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舍”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凡夫就是放不下,而多劫以来的罪业,当时就要放下,放下就行!
放下如何就行呢?金刚经中有比喻,一座黑屋子,多少年不见阳光,你拿著一支蜡烛进去,千年万年的黑屋,进去一支蜡烛、一屋子皆放了光明。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只要舍得开就行。
丁(二)若起三业必须真实心中作
头一行是说不善的三业,叫你放下,第二条“若起三业必须真实心中作”,此三业是善业而不是恶业,与头一行对照就知道。若起三业的“起”是心里一动,身口意要干好事,必须真实心中作,心里真心干这个。儒家大学有云:“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小人闲著的时候干些坏事,什么坏事也干,见了君子赶紧装模什样,云:我是好人,干了什么好事。然而“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凡事欺骗不了人,你的动作,“诚于中则形于外”,你一动作人家有功夫者就能看见你的心肝,所以不能装模作样,必得真实!什么才叫“真实”呢?曾子是孔子弟子里仅次于颜回,得孔子之道的,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自己考察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真心办还是假心办?“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来往,说话办事有没有真心办?守信用不守信用?这些都是求真心!所以一个人不念中国书,不懂这些世间法的圣言,连人情事故还做不到,还想成佛?那有这种道理?那有曹操、秦桧成佛的?
丁(三)、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
第三条“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简——挑选。在内在外,乃至明显或暗处,干一切事情皆须真实,真心诚意绝不欺骗人。
如此三条后,下头两句乃总结“心既无染,即感真如”——染是不干净,有了见思惑就是不干净。“即感真如”——凡事由真心实意显出来,就能明心见性见了真如。
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
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著讲“夹杂恶性,名杂毒善”。
解释这段之前,先要明白心和性的关系,心和性是一个还是两个?既云心性,说一个就是一个,说两个就是两个。不想跳出三界轮回的人可以不研究,想跳出的,不研究却也是可以成功,这话一点都不假。心性说是一个好懂,说两个也好懂,说心与性皆空便不好懂,详细说要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才明白。今天姑且就根据法华经、华严经略微说说——这两部经可是专讲成佛的。法华经主张“性具”,我们的本性中具备一切,有善、有恶、有不善不恶。华严经说是“性起”,性原来不动,不动时什么都有,名性具。除动了名起,起心动念了,这就和性不同。所以性是安静不动的,性一起动就是心。这是不得已的讲法,光嘴说不行,必须有修行的功夫,自己在里头参悟,才能懂这个心性。
知道了性具、性起的差别,再看表上说“夹杂恶性,名杂毒善”。性中的恶性不真实,虽不真实却是性具。初学时万法不归一,修行就是要心安在一个地处,使万法归一。善性夹杂恶性名杂毒善,在譬喻经有一个比喻,其牛奶中掺了驴奶,这奶就杂了。善性夹杂恶性,这种善就有毒,叫做杂毒善。我们过去造的恶业,掺入现在所作的善,就好比把驴奶掺入牛奶,名为杂毒善,虽然是作善但不纯粹。杂毒善下面列有三条,只讲事不讲理。
丁(一)外现贤善精进之相
一些学佛修行人,表面上装模作样,犹如礼记大学所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这是说,小人在闲著没人的时候,多干坏事,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这是性善还是性恶?所以说是性具。看到好人,就把那些坏事都藏起来,他还知道善恶,如果他不知道善恶,怎么知道藏起来?可见他还有羞耻之心。除了掩其恶之外,还扬其善,把自己不好的掩盖起来,将自己做的几条好事拿出来自吹自擂。但是看在君子的眼里,就如同看见他的肺肝,没一点用处,现在自己欺骗自己,将来轮回,变驴变马。我们只看到跟前,没看见未来,就很难讲了,现在先讲一个例证:
有一位富翁临死时,眼睛一直盯著油灯,呻吟不已。儿子见到这个情景,一会儿就明白父亲的心意。原来富翁生前节俭,正在点燃的那盏油灯,却用了两根油心,他老虽然已经临到生命终了,仍痛惜灯心的浪费。等到儿子会意吹熄了一枝灯心,富翁才满意地死去,富翁死后下到地狱。
阎王审问他说:“你这个人一生没干过一点好事,判你下油锅。”地府的小鬼拿了叉子要来叉他,叉子碰撞“锵”的一声。
有一小鬼问说:“咦,谁掉的钱?”
富翁马上答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
阎王听了很生气的说:“快要下油锅了,你还惦记这钱,本来是可以不必下油锅的,现在你非下油锅不可。”
富翁立刻说:“啊!阎王,阎王,商议,商议。”
阎王说“还商议什么?”
富翁问:“这一锅油要多少钱?”
阎王说:“哼,这一锅油多少钱,二十块。”
富翁说:“喔,那商量,商量,阎王你把二十块钱给我,你干爆我吧!”
到了临下油锅,还要贪这油钱,只要干爆就可以了,这样的人,如何去度化他?杂毒善这三条都是偏重造业这一边而说的。
丁(二)内怀虚假贪嗔邪伪
内怀虚假,内是指心起动了,内心专做假事情。贪嗔邪伪,起贪嗔痴,迷信邪教,假的装成真的。
丁(三)奸诈百端恶性不改
奸诈百端,奸是不忠诚,像奸雄曹操,诈就是不干一点真事,百端是指什么事情都是奸诈,不只一条。恶性不改,明明知道是坏事,偏不改。不改恶,是不得了的呀。自古以来,不管是中国圣人或是外国圣人,都讲究改过自新,将坏人变成好人,办教育也是主张往好处转。但是恶人明明知道就不肯改,存心学坏,这是最大的恶事。所以不肯改恶,那就没法治了。佛遇到没法治的人,就默摈,拒绝他,也不与他说话,不理他,由他去。
而身口意三业是什么时候开始造业的?尘点劫前,找不出开头来。一生所造的善恶业不知有多少,多生所累积的善恶业更是难计其数,六道轮回的众生没有不造业的,造业就不能脱离轮回之苦。那么学佛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依圣言量就是好办法,按照圣言量去做就能解决。
这张净土安心法门讲表,重要的是第二深心,“深心”底下所列的都是圣言童的办法。今天讲的要点,是要诸位知道尘点劫以来,我们都在六道轮回,头出头没,受无穷的苦,愈是公侯将相,做的恶愈多,愈堕落得厉害。下一次接著讲“明两利”。
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
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
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得了好处,还使大家都得好处。自己利益自己是声闻,一半利益自己,一半利益别人是缘觉,菩萨是把自己得的好处,全部给别人。别人得到好处,当然就是利他,你想利益他,自己必先要明白,利他自然就是利己,这叫两利,这是大乘菩萨法门。
明两利下面分四条,先看第一条:
丙一、制舍自他诸恶
制是制住心,心原来四处乱跑,没次序,控制住它不让他到处跑,叫制。舍是舍开不要了。制舍就是控制住心,然后舍弃。舍弃什么,表上说诸恶。不论大恶小恶,一切恶的事情,一律控制住它,不叫心起恶。一感觉有恶,立刻就不要它。
丁(一)真实心中制舍诸恶
这制舍一切恶不是说说就完了,必须要真实心。心不真,谈不上控制,凡一切恶事控制住不使它动,并且一下舍开它。如果不照这样办,你说我学佛了,你学的是什么佛?学佛须诚心,诚心净意的制舍诸恶。
丁(二)行住坐卧想同菩萨
行住坐卧是四威仪,佛家讲究威仪,儒家孔子也注重威仪,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行要如风一直往前走,除了极少见的旋风之外,一般风不乱刮,所以走路时,不能东张西望,若四下张望,那是看女人?还是看商店没有人,好偷东西?坐要如钟,坐得像庙里那口钟。卧如弓,射箭的弓,弯弩的,佛的卧相都是右手托腮,左手放在胯上,有如狮子卧,这是一种礼貌。住如绳,像工匠用的墨绳一样笔直。“想同菩萨”想是心里起一种思想。净土宗观无量寿经的十六观,观就是本来空空洞洞的,在心里想。如十六观经的首观“日观”观西落的太阳,为何要观西落的太阳?因为太阳光亮,印象深刻,看著太阳,然后闭起眼睛,心中还有太阳影子,日久天长地想,睁眼闭眼都是太阳,再把太阳变成水,进入第二观水观....。这里说四威仪要想成自己就是菩萨,要教化人,自己要先作好样子,想同菩萨,也把在场的人观想成菩萨,不论他是那一国人,不论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都看做是菩萨,主敬存诚恭敬他,这样日久天长就变心了,这才叫“至诚心”。
丙二、勤修自他凡圣等善
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还要修什么?修的不是本性,性没法修,修的是盖在本性上的迷惑颠倒,去掉那些烦恼就是修。
勤是不停止,不休息。大家或许会疑问,成天的勤修不会疲劳吗?我们功夫不到,就会疲劳,勤就劳…
《净土安心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