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并不甚同。惟念听之心。理非二个,听时即念时。事可说二,念听却又甚分明也。如日当空而照,照自有光,是照与光,可说是一,亦可说非一也。
问:古德云:得生与否,视信愿有无;品第高下,在持名深浅。今有人具足信愿行,而不能发广大之心,只翼往生极乐国土享受诸乐,如此当不能与阿弥陀佛悲愿相应,倘其人信愿深切,亦能得往生否?(钟观靖)
答:亦得往生,不过彼国之人天,或声闻而已。不发大心,难得补处。
问:极乐国土人民寿命无量,其数自应与时俱增,何以回入娑婆度众生之菩萨,末世罕见,岂各人缘有胜劣耶?(钟观靖)
答:此地球不过娑婆世界若干分之一耳,再以中国而论,又不过此地球若干分之之一。短短之千余年间,而有净宗诸祖,及净土圣贤录中所列诸士,何得谓为罕见?即今各地亦大有人在,不然净宗便如三阶教消灭矣。
问:曾闻一位居士说,娑婆的人想往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人想往娑婆世界,求心乃为究竟,因心即佛,即净土,那么,我们修净宗的人又何须求生西方,对此作何解说?(萧金荣)
答:似是而非之话,最为害事,此类是也。殊不知娑婆人想往生西方,是为了生死;西方人想生娑婆,是学已成就,乘愿度众,凡圣各别,求生意亦不同,岂可相混。至云求心,试问初机之人,能知心是什么?知之矣,如何求法?不是一句空话就了。心是佛,是净土,话也不错,问他有心否?他若有心他是否就是佛?
问:弥陀经内云“……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答句,足见西方佛国亦有昼夜之分,其佛国夜间是否鸟息花合而已?抑或如尘世夜间之黑暗?(卓忠振)
答:实无昼夜,以花合鸟息,记时而已,此世之光,全赖日照,彼界人器两间,俱有光明,绝无暗时。
问:念佛之人用什么方法可得“未来过去”之知?(李永青)
答:过去未来乃系神通,得定以后能有,然与了生死无关,不可妄求招魔,须知念佛为求生西,果生西矣,则六种神通,不难具足矣。
问:别世父亲母亲诵什么经可往西方极乐世界?如何可知有接引?(李永青)
答:有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明咒沙法,可以采用,载在大藏经秘密部。
问:念佛完毕回向,不知是一日回向一次,或是一个月回向一次呢?我以前所念的佛忘记回向,现在回向有功效吗?(陈联生)
答:念一次回向一次为佳,后宜仿之。以前念者,现在回向,亦有功效。一句佛号,一颗金刚种子,千劫万生,力量尚不消灭,提出回向,胡疑无效耶?
问:自己的妻子刚生产几日,突遇莲友要临命终之时,未知可否参加助念佛号?(邓义郎)
答:生产未久之人,气血皆亏,不宜助念,重使伤气,并非因其不洁,不可念佛耳。佛视众生如子女,子女至危急时呼唤父母,虽不洁,父母亦不厌嫌而弃之不顾也。
问:有人问“阿弥陀佛的父亲是什么人?”他说你若答覆我,我即要信佛。(洪环)
答:昔法明和尚向大珠禅师曾有此问,师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出陀罗尼集。”又鼓音王经云:“过去久远劫中,有国名妙喜,王名憍尸迦,祖父清泰国王,父月上转轮王,母殊胜妙颜王后,生三子,长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众。”此段记载,上及祖父,旁及兄弟,尤为详细,可转告问难之人。但信佛自有起信因缘,如仅知此,便为信佛条件,恐非出于至诚。再希转达前途,佛法系救众离苦得乐之事,三宝乃无上福田,切不可当儿戏,开玩笑,自招过尤也!
问:有人问:你们念佛有什么好处?要以如何答覆,请居士详细的解释,因答得对,可藉此接引人进入佛知见;如答不对,亦可使人退失善根。(愚居士)
答:念佛好处,万言难尽。惟居心度众,命区区说一种答法,以便接引对方,自是菩萨心。但说法贵乎契合,将来何人来问,尚不可知,且张三有张三之心理,李四有李四之心理,如预先拟就一套言语,临时背诵,未免呆板,此实随机应变之事也。仅列数种,备作参考而已。如灭罪增福,开智慧,诸佛加被遇险化夷,精神集中却病延年,改正妄念转凡成圣,命终往生极乐,证成佛果不生不灭等。
问:弥陀经云:念佛人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者,临终时即可往生净土等句。依据七日时间而论,很短暂,然则普通俗人念佛,只念七天,终时能否往生净土,有无须要日日念佛而至终时为止?(卓忠振)
答:七日者,分明指定一心不乱。如不得此境界,然已深种善根,倘已得此境界,仍须日日念佛,至命终佛方来迎。假若间断,即是退转,往生无分矣。
问:有人说生无忧虑,死无挂碍,真世间第一等,宜念佛。事半而功倍也。其义如何?(朱幼)
答:一切放得下,才能平时心安,死时逍遥,自然前途有个果位。若无相当功夫,何能办到。但是念佛之人,平时一心,临终不颠倒,与此境界,岂非相似。就是说,若肯念佛,此功比他功,等加一倍,而一入手,事业已成就一半矣。
问:诸佛菩萨皆愿力宏深,名号甚多。若欲遍礼念即觉杂繁(近于多神教),若专念一、二佛名号恐失获其所功德,或失敬怠慢他佛否?(洪荣保)
答:阿弥陀佛圣号,乃无量佛之义,又云弥陀是法界藏身。古德常曰,持弥陀一名,即是持遍法界无量诸佛之名也。且有作课回向毕时,常诵“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句者,亦甚圆融。
问: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在地球的范围里吗?(廖春英)
答:经中分明白,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是不在此地球范围矣。
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所有带去善恶业种子,未审将来还要受报否?(赖慧蘩)
答:法无缘不生,西方无恶缘,只有无漏法缘。因之道心增长诸惑渐断,报亦出世证果之报,非复世间三苦之报矣。
问:修净重在信愿行,自谅愿行不及信力,自信临终仗佛慈力接引,未悉自力铿,佛力大,合一返照生西作确定观待可否?(颜宽文)
答:果能作生西确定观,即是愿力切矣,更希加工念佛,则三要备矣。
问:万一今生未达西愿,深怕来生迷途,或投与佛隔阂之地,岂不枉费今生修持,希大德开示!(颜宽文)
答:此想便与前条矛盾矣,奉劝居士,还是死心蹋地,真切信愿,勤加持名为妥,不能生西,今生修持,固不唐捐,几生方能遇缘再修,大成问题。
问:现在我最喜好念佛。因为念时的清净,觉得太快乐了。因此对于阅读,总觉得厌烦恼,除了有关心体的读物外,余皆不感兴趣。这样心情是否对?(章普明)
答:一门深入甚佳,但须立定誓愿,不为外诱所摇动,方为贵耳。
问:念佛法门理论上虽云万修万人去,且记载上亦不乏古德生西之例,但依全体念佛众生看来,却是万中无一,因其重点在“一心”,而末法众生,根钝智浅,“惑”重“执”固,欲达“一心”,实非容易,事实上绝大多数念佛众生,不过仅能藉念佛而种善根,仍难逃轮回之教是否?如是则与修其他法门之不能即生脱六道者相类?(赵泽宇)
答:一心有暂久之别,境久者往生上品,境暂者亦不失为中下。虽此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净念常提,临终不失,即是心不颠倒,决可往生。经云:“一心不乱”,是教人取法乎上,向有把握处去做。多人不生者,是信不真,愿不切,净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东可西之人,往生自无其分。修他法门,必须断尽诸惑,明心见性,方有成就,故云难行道。修净但得伏惑,即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故云易行道。古偈曰:“不用三祇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居士何得云相类耶?
问:学佛学事理,其念佛一门,何为事何为理未甚明彻?乞为指示!(吴伦炳)
答:理指教理及经义,此必须透彻,方不盲昧。事指一切方法及律仪,当依之而行,方有成就。
问:弥陀经中所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句,与十念往生句,难易差别甚远,故学者多生疑惑修难,“曰必修大善根福德故为难云?”(吴伦炳)
答:多种善根福德者,乃净土门中之通途,最为稳当,所谓万修万去也。十念往生者,必宿根深厚,或利器上根者,一念即能妄想不起,唯精唯一,所谓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十念乎?然此等人,百千中无一也。
问: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是否指虚空无量无边的菩萨总称名号?抑是单指一尊菩萨的名号?(颜宽文)
答:指西方极乐之一切菩萨,非指尽虚空,亦不指一尊。
问:阿弥陀经有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何以释尊住世之时,未有弥陀国人,前来供养?(李孟泉)
答:法华会上之观世音,楞严会上之大势至,请问来自何国?此系大名鼎鼎,学者尽知者。而释尊说法,往往有他方菩萨百千万亿,试问此数中,某菩萨来非西方,能一一指出否?
问:弥陀成佛于今十劫。在此期间,往生者已不少,且都有神通,但何以未见一人返此,为吾人证明西方实有?(李孟泉)
答:来此正自不少,吾辈肉眼自不知耳,丰干即其一人。西方境界,释尊金口所说,诸祖皆为证说,声如雷震,居士未闻之乎?
问: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岂不太渺茫和矛盾么?又佛具万德万能神通无量,何不化三界六道为净土,为什么必依众生念佛才可往生?佛有无缘大慈,何以要人念他名号才肯接引?(李永白)
答: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更有谓若干太阳,我亦以为更渺茫。“矛盾”未指出何事,无法置答!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知佛万德万能,宁不知心亦万德万能耶?无论世界本无净秽,实诸世界亦属空空!须知有无净秽,皆是心相,佛与众生,各现其相耳。心念佛方与佛见,不念则不见,如迷子逃逝,母虽日念,子不回心,愈逃愈远,倘子念母,方能相逢。
问:净土法门为当生成就之佛法,且易修,…
《佛学问答类编(净土第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