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什么和合而成?(沙壬)
答:万法无不由众缘合和而成。偈云:诸法从缘生,是了义语也。
问:正法、像法、末法,共一万二千年。弥勒佛尚欲若干万年后始来此娑婆世界,此中间一段时间,若无佛法,众生岂不太苦了?(沙壬)
答:生当佛前佛后为八难之一,当然是苦也。
问:人由轮回而来,何以不能知前生事?(沙壬)
答:醉后不记醒时事,老来不记童时事,况乎入胎出胎,昏昏沉沈,焉有不迷之理!
问:佛为何不能使魔王外道入正悟?(沙壬)
答:佛为无上医王,能医任何疾病,众生如病夫,不肯服药,病故不除。魔不喜闻佛法,何能得悟,此其一;魔外孽重障深,恶习坚固,心如昏镜,不通光明,故闻佛言,不能了解。如严冬坚冰,日光照临,彼以积寒所聚,一时顽强难化耳,此其二。
问:闻一切人类皆由淫念而所生,然古之圣贤,如孔子尧舜,或乘愿再来之菩萨等,亦是因染淫念而生乎?(王可标)
答:既云乘愿,是不由淫念入胎也明矣。
问:佛教的最高理想(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本身的)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否比礼运大同篇更要做到完善?(邓至善)
答:佛家利益物件,非只人类,非只一国,非只一个世界,非止一个时限,请物色一本“普贤行愿品”读之,可以略窥一斑。
问:念经的时候打钟鼓,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施湘痕)
答:梵音呗唱闻之令人生肃穆之心,再配以钟鼓,益发深省,此亦声音佛事也。且多人唱念,亦必有乐器为之音节,言不致杂乱无次。
问:蚊子的产生,照物理学的研究从泥水而生,未知这个蚊子有没有灵性?可不可打它?(施湘痕)
答:胎卵湿化皆是色身,必有其性,方能长养。蚊子何能例外。众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杀。
问:科学的发达,对于宗教有没有利害关系?(施湘痕)
答:不合理智之迷信宗教,将因科学发达而生影响。佛教则不然,请参看本刊第五期佛诞专号南亭法师及拙作两文自知。
问:耶稣教说宇宙上的万物由天主创造,在释尊未出世之前,宇宙的万物从那里来?(施湘痕)
答:此问有关他教教义,避而不答。佛教只讲“缘起性空”为万古颠扑不破之理,亦可参看南亭法师之文,内有略说。
问:星期日在灵山寺听法华经时,曾闻菩萨度化众生须用善巧方便,若度乞人就要换乞人衣服,不然就不契机,有人质问你能作到么?假使作的到,目的是为度他起见,而旁观者邪见错解,不知菩萨深心,谈何容易,反受其毁?(朝新班莲友)
答:所谓方便者,即是智慧运用权变耳。权变者,即是无有定法,以真契机为贵!果欲度乞人,有时可服褴褛,有时可服华丽。又不闻有四摄法乎!如行布施,何妨华丽,如行同事,即须褴褛。若执一法,则岂能称曰善巧方便?至于毁谤,此等世界自所难免,孔子大圣,叔孙武叔尝毁之,佛为圣中圣,天中天,提婆达多却毁之。
问:济公饮酒吃肉而人称之为活佛,未知是实是虚?现在人惯说心好就好,何必吃素,吃素是损害身体,何能离苦得乐,又何有增寿增福,似此以何言对他?(朝新班莲友)
答:济公饮酒吃肉,乃小说俗传,不足凭信。纵以小说来讲,济公和尚有种种神通,他就有饮酒吃肉之办法。现在学佛之人,连鬼通半点也无,饮酒吃肉,不过是破戒造孽而已。若说心好,何必吃素,请问他吃之肉,是不是从受宰割流血中来的!为你嘴馋,杀他之命,这样好心,只有天晓得!又为自己营养,增寿增福,却把物命千刀万剐,这还叫做好心,假若他心不好便怎么样?若说吃肉增福寿,那些富贵人家,就该不生病,不死亡。
问:世界三大宗教,其他教之发展力及普遍力各处都甚昌盛,佛教之衰微其缺点何也?(朝新班莲友)
答:教之盛衰,不在信徒多少,而在人材之有无,今之缺点甚多,要以乘戒俱缓为最也。
问: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洪环)
答:亲之爱之曰仁,世上众生界线分九,种类则千差万别,不可穷尽,皆有其苦,各希得救。能普救者曰救世,分类救者,只可曰救某某。他教对众生之爱,或爱人而害物,或爱大而害小,多有差等,佛教则九界四生,视同一子,平等拔与,故称“求世之仁”。其他哲学,多说外境,佛学独说心造,是能追本穷源,故曰“哲学之母”。科学往往偏重物质,偏重欲望,偏重现量,有利亦有害,是之曰偏。佛学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讲中道,惟求明心见性,主张少欲知足,每一事理,俱说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仅拘泥现量,能有利而无害,一切圆融,故曰,“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乃大智大勇之人,识透此机,故大声疾呼,智不及此者,自然相信不过。
问:居士五戒中不邪淫戒是不是以一夫一妇制为原则?但是学人于函授中级班第四课转轮圣王课文中才知道轮王妃妾众多,是不是犯邪淫,而请问方伦老师,他答来:“凡与妻妾交合,皆名正淫”。如此一来无形中是提倡一夫多妻,依现在国家法律的婚姻制度也甚为不合?若以女人的立场言之,也可一妻多夫皆言正淫,学人不服此说,伏祈老居士详细说明正淫以及邪淫的分别而正视听!(李荣棠)
答:世界各地各国,风俗各有所异,古今又多变化,国家制法,多因其俗。有一夫一妻者,有一夫多妻者,亦有一妻多夫者,但此等事,有地域及时间之界限,逾界限及时间,则行不通。以中国古时而论,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等,载在经典,以至清代,庶人尚许一妻数妾。迄近法律,始定一夫一妻,然不能以今律而绳古人,亦不能以甲地之律,而绳乙国。然此皆是世间政治许可权,佛法制戒乃属性修范围,并无代制政刑之权。故未限人一夫一妻,亦不提倡多妻,更不提倡多夫,只要将政教界限分清,自不责备佛教。邪淫问题,在政治许可之同居制度内,自不成立。
问:一个民族之思想变迁,盖因其历史为主要背景,世界各民族以印度民族之消极思想最为奇特,向往来世而不重现实,对时间观念认为是苦,这种思想在印度各宗派,不论正统或外道甚为明显,佛教既为印度宗教之一派,请问产生这种消极思想之历史演变到底是什么大变动?(郭义明)
答:先生对佛教之观念,认系印度宗教之一,以印度民族思想消极,则佛教当亦不能例外。提出质问,大致三点,一、思想消极,二、不重现实,三、对时间认为是苦。请分答之;一、消极所指何事,语太笼统,亦提反问是指尊德性道问学耶?是移风易俗拯民水火耶?是高官厚财名闻利养耶?是攻城掠池杀人放火耶?是弑父弑君蠹国殃民耶?是巧取豪夺损人利己耶?是醇酒妇人跳舞博奕耶?略举七端,必指其一。兹请答之,佛戒饮酒邪淫,对上列第七是消极也。佛戒贪盗讲平等,对上列第六是消极也。佛戒不做国贼,不漏国税,又主一肩荷父,一肩荷母,对上列第五是消极也。佛教仁王护国,守疆息兵,对上列第四是消极也。佛弃四海百官,乞食化众,对上列第三是消极也。佛以头目脑髓,博施度众,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对上列第二则积极矣,佛为求学传法,剥皮作纸,析骨作笔,对上列第一则积极矣。佛教之积极消极,有佛教所持之理,今日时辈之积极消极,有今日时辈所持之理,各是其是,各尽其道而已。二、不重现实,指人间修齐治平耶?指人生享受耶?按礼六方经,玉耶女经等,于处家处世,岂非修齐好范乎?孔子道不合则弃官而去,孟子不枉尺直寻,拒见诸侯,世间圣贤,尚不为富贵所淫,贫贱所移,况佛岂肯而枉大道,导众生以趋欲乎。三、对时间认为苦,此觉者醒迷者之训,以乐属觉者,苦属迷者。迷者贪嗔存于中,杀盗淫妄形于外,求不得是苦,得而患失亦苦,爱别怨会,生老病死,宁云不苦。而觉者福慧二严,自然是乐,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无不是乐,故曰苦为迷者之训,实亦迷者处苦而不知也。
问:佛说:“一切含灵蠢动,皆有佛性”。但是在高等动物中,由生理学言之,雄性每次射精就有两万万之精虫,此精虫是属动物或植物?假如属于动物,我们男女交合,是不是杀死了很多的众生(因为众生皆有佛性)而造杀生业。又由十二因缘论之,父精母血纳识为胎才成胎原,精虫既然能动是不是自有神识(第八识)在?假如是两万万精虫,其神识(含有佛性)何其多?难解祈破疑(李荣棠)
答:戒律有条文,有义理,开遮持犯,是条文也。因何开遮持犯,是义理也。必双方对立,方可发议,此专家之事,非仅具佛学常识者,所能论也。经载一比丘,失知觉时,为女子所污,维摩诘大士,释为不犯,可见理不简单,我辈对此,宜本戒坛所授者遵之,能将通常净者守,即为佳矣。居士既问,区区未研律学,只有将所知贡献如下:杀戒对凡夫言者,惟限于可避免而不避免者,若不能避免者,则于凡夫不禁。如呼吸及行路,皆有无量生命被杀,戒律既不禁人呼吸,又不禁人行路,故知是开也。在家优婆塞,优婆夷,戒律无禁止结婚之明文,是对此亦不成杀罪。尊问又疑两万万佛性为多,认作奇怪,请问虚空有尽乎?佛性实则如是,两万万不过沧海一沤而已。
问:有人说,我们佛教是平等,那么佛经中的佛陀降生之时,说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偈,这是不是没有平等呢?(郑义郎)
答:此中有禅机,可会不可言。兹非搪塞之语,当时释尊生时,诸大弟子,尚不见闻,究竟之义,谁能道出。居士逼我说,只得说我之我,我之一字,乃四净德中之真实我。人人皆有,个个不无,称他独尊,平等平等。
问:按佛教之说,自杀罪极重,假若是为了伸张正义,启醒愚蒙,存志士之仁而自杀者,是否也有罪?(张维明)
答:佛法有原则,有方便,未可呆板。所问之事,果于众于国有益,即可为之。佛经有割肉饱亲,半偈舍身…
《佛学问答类编 (析疑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