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弹指就有60个刹那。事物的生灭极其迅速,肉眼看不到,心也感受不到,现代的仪器也测量不到,因为 一刹那中就有900个生灭,所以人们不知道是假相。就如电影,大家看到银幕上的形象都是连续运动的,其实原本是一张一张的单张胶片,因为人的眼睛跟不上一张一张胶片的转换,所以感觉是连续的。可见人的感觉,其实都是错觉,人都是在错觉中生活而不自知,不知真实,故曰无明。
爱因斯坦说:“物质是人的错觉” 。他的结论与佛法很接近。为什么是错觉?因为人的感觉器官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即使有现代科学仪器的帮助,也还是太有限了。如光谱,我们只能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而此七色,在两头都无限的光谱中,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假相,真相永远也看不到。但论其究竟,所有的相其实都是假相,真相是没有形象的。
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其父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人,住世八十年,示现涅槃至今已有2560年。
我们现在所在的劫,名叫贤劫。这个劫中,共有千佛出现。第一尊名拘留孙佛,第二尊名拘那含佛,第三尊名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未来的弥勒佛将是第五尊佛。
弥勒佛,现在其实还是菩萨,住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欲界的第四天,叫兜率天。兜率天分内外院,其外院住一般的天众,其内院则是弥勒净土,住修行的菩萨们,弥勒菩萨在那里为其它菩萨讲解第三转*轮的唯识系列经典,等待因缘成熟,56亿7千万年以后,下到人间示现成佛。
天,在佛法中,是六种生命形式的一种。其生存环境叫天界,简称天;其中生活的众生叫天人,也简称天。六道众生生存的客观环境,大的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的众生都有男女之别,都有男女欲望,故名欲界。欲界共有六天,也叫六欲天。从下往上,依序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的天人,身体已是微细物质构成,一重比一重的高大,平常人是看不见的。
色界的众生已无男女欲望,故亦没有男女之别。由此也可见,并非只是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相,即使娑婆世界的色界也已经没有男女的区别了。其实三界中,只有欲界的众生才有男女相和男女的欲望,其它两界都没有。
色界众生处于禅定之中,以禅悦为食,无需饮食,故无大小便利,亦无生藏熟藏。没有鼻根、舌根之胜义根,无香尘、味尘,故亦无鼻识、舌识。十八界中只有十二界了。
色界共有十八天,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共九天。四禅则共有九天,其中包括圣人居住的五不还天。色界的最高顶——色究竟天,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为地上菩萨讲说如何成佛的一切种智的地方;已经登地的菩萨,可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学习,也可以发愿往生色究竟天跟随释迦牟尼佛学习。色界天人的身体更加微细,一重比一重更加高大,色究竟天天人的身体最为高大,大到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
无色界的众生则已没有身体,只是精神的存在,所以十八界中,只剩下意根、法尘、意识三界了。既然没有身体,当然也没有男女相以及男女的欲望。
无色界天共有四重,依序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
真正的学佛人,并不发愿往生无色界天,因为没有身体,并且长劫住在四空定中,无法闻思修学,无法实践佛法,更无法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增长福德和智慧,徒耗生命,浪费时间而已。
佛法虽然也有世间法的人天善法,但祂的主法是出世间法,其人天善法的目的,还是引导众生修学出世间法。除佛法之外的任何宗教所宣扬的法都只是世间法,而世间法不论多么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烦恼法、生死法、轮回法。
中国的儒教,宣扬仁义礼智信,固然是世间法,其实道教修身养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世间法,纵然能升天,仍在六道轮回之中。其它的各大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等,也只不过宣说升天的法门而已,而且由于他们不修禅定,不可能生到色界天,只能生到欲界天而已。道教、印度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由于修禅定,倒有可能生到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但纵然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仍然在轮回之中,不能脱离生死。
但是,这里有个大问题,就是其它宗教的人到底能不能升天,去享天福?论其实,绝大部分的人,不但不能升到天上,连人身也未必能保住。为什么?因为不能受持五戒故,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获得人身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身都保不住,怎么可能升天呢。所以外教所说的升天法门,并不真实。
五戒是:第一、戒杀生,第二、戒偷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饮酒。这是再次获得人身的五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那么,试试看,究竟有几个人能五条都做到呢?所以佛说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关于小乘与大乘:
乘,车之义。小乘即小车,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数人;大乘即大车,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大乘指菩萨乘和佛乘。
小乘:
只能乘坐少数人的小车之义,只是自度,不发大愿度他,有声闻、缘觉两种。但远超凡夫、外道。外道并不是贬义词,只是说他们不是佛道。小乘的修行人开悟时,即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之三缚结,证得初果须陀洹;悟后起修,历经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逐渐断尽贪、嗔、痴、慢、疑之五根本烦恼,则证得四果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为分证,四果为满证。缘觉的解脱果位,名辟支佛。阿罗汉和辟支佛,都只是小乘声闻、缘觉证得解脱时的果位名词,连菩萨都还称不上,所以更不是佛。但他们已是出世间的圣人,如诽谤出世圣人,则有无量罪过。
大乘:
可以乘坐许多人的大车之义,不但自度,而且发大愿度他。修习大乘法并受了菩萨戒的,就可以称作菩萨。大乘的法,是成佛的法。为了生生世世随佛修学,菩萨永不入无余涅槃,八地以前的菩萨还要有意留一点点烦恼,以润来生,叫作“留惑润生”。
大乘菩萨不仅仅是要使自己开悟、解脱、成佛,更要帮助众生开悟、解脱,走上成佛的道路,所以叫大乘。
佛法可总结为一百个法,分为五大类,叫五位百法:
一、心王法:有八个识,也叫八大心王,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二、心所法:共有五十一个,是与心王共行的法,如臣佐王,全称为心所有法,有六类:
1、遍行心所法,有五个:触,作意,受,想,思。
2、别境心所法,也有五个:欲,胜解,念,定,慧。
3、善心所法,有十一个: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4、烦恼心所法,有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
5、随烦恼心所法,有二十个: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6、不定心所法,有四个:睡眠、恶作、寻、伺。
三、色法:有十一个,即五根 ,六尘。
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四、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性、不和合性。
五、无为法:有六个: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真如无为。
下面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清楚起见,凡解释心经原文的句子之前,都加一个记号“○”,以示区别。)
般若:读作“玻惹”,意思是成佛的智慧,不但与世间的智慧不同,而且也与小乘的菩提不同,所以经常用般若这个音译的词,以示区别。
菩提:单是小乘解脱的智慧不能叫做般若,只能叫做菩提。菩提涵盖的意思较广,包括三个方面:
1、声闻菩提:即苦集灭道四谛法所宣说的解脱智慧。
2、缘觉菩提:即十二因缘法所宣说的解脱智慧。
3、佛菩提:即大乘菩萨道六度、十度、四摄、十力、四无畏等法所宣说的成佛智慧。般若仅指佛菩提,即成佛的智慧。
智慧:如果说智慧,就有三种之别。
1、一切智:小乘解脱道的智慧,包括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一切智细分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他心智、尽智、无生智。
2、道种智:菩萨成佛之道的智慧,包括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
3、一切种智:已经成佛的圆满智慧。
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也就是达到解脱生死、并圆满成佛的彼岸。
心经:关于心的经典。《心经》虽短,但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的心都讲到了。真心、妄心也都说明了。
心:是精神作用的总称。每个众生的心其实只有一个,但为了让学佛的人了解心具有的不同的功能,首先把心分为真心,妄心两种。真妄最基本的区别是,真心不生不灭,妄心有生有灭;真心不分别六尘万法,而妄心必然分别六尘万法;真心可以持身、持种,妄心不能持身、持种。
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
心有八种不同的功能,以其功能的不同,分别为八识。其中第八识是真心,其它七识是妄心。由第八识出生第七识, 由七、八两个识和合再出生第六识,然后六、七、八三个识和合再出生前五识,再由八个识和合,辗转出生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说,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
百法:佛法把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即世间的…
《佛法初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