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乐趣涅槃,与下乘二乘之厌苦欣灭相同,这会障五地的无差别道。入于五地时,此障便得永断。
· 粗相现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为执实有染净粗相现行,此能障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此粗相现行障便得永断。
· 细相现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为执实有生灭之细相现行,能障七地之妙无相道,入七地时,此细相现行障便得永断。
· 无相中作加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无相观不得任运而起,会障八地中之无功用道,故若得第八地时,此障便能永断。
· 利他中不欲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令菩萨于利乐有情之事中,不欲勤行,而乐修己利。此能障第九地中之四无碍解,入九地时,此障便能永断。
· 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菩萨于诸法不得自在,能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的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及其所起的神通变化事业。入于十地时,此障便能永断。
三、十真如
· 行真如──谓此真如为二空所显, 于一切法中。
·最胜真如──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中为最殊胜故;此为初地菩萨所证之真如。
· 胜流真如──谓由此真如所流出之教法,与其它教法相较,亦最极殊胜;此为二地所证之真如。
· 无摄受真如──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因此此真如离系;此为三地所证之真如。
· 类无别真如──谓此真如之类无有差别,非如眼等六根,随众生类而有差别真如平等;此是第五地所证之真如。
·无染净真如──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是断染后才清净的,因为真如本净;此为第六地所证真如。
·法无别真如──谓此真如虽能成立多种教法,种种安立,而真如之体实无别异,故真如无异相;此是七地所证真如。
· 不增减真如──此真如离增减执,其体不随净染而有增减。此真如又称为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因为若证得此真如之后,便能于现相、现土方面,皆得自在。现相,即为度众生而现种种身,乃至千百亿化身。现土,即以神力变现净佛国土,乃至小大无碍等。此是第八
地所证之真如。
· 智自在所依真如──若证得此真如,便于四无碍解皆得自在,善说一切法要;此为第九善慧地所证之真如。
· 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若证得此真如已,即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得自在;这是第十法云地所证之真如。
由此可知,十真如乃是大乘十地菩萨摩诃萨所修、所证之境界;以证如是十真如故,十地菩萨得成就无量福智二严,广度有情,究竟菩提。故十真如实为如来法中之秘宝如来密因、诸菩萨万行所依的了义之因,亦是菩萨心地解行修证之肝心,无上甚深。是故,如来弟子皆应信解、奉持,更不应妄随末世愚人,或以恶心,毁谤真如,如是破法之罪,依经上言,将永劫堕于无间,求出不得,其可不慎哉?
义 贯
第四、修习位
修道位,此即谓诸菩萨所住之修道位。于此修习位中,菩萨如实见真如理,而数数以无分别智修习、长养、增进之。其行相云何?以颂释曰:此无分别智所显之真如中,无有少法可﹁得,其性、相、力、用不可思议,即是十地菩萨所证出世间智,远离世间依他、计,及至第十地此智圆满,即得永舍烦恼与所知二障之麤重种子故,于金刚后心便能证得涅槃及菩提二转依之果。
诠 论
至此,本论中一再提及无分别智。然当今末法之世,许多人不解此意,以为无分别就是:连是非、善恶等基本做人的道理都不去思惟、了知之义。其实这是错解了分别及不分别之义。事实上,分别有二种:
一、善分别──即于一切法,以智照见,了了分明,于一切法之法性、法相,其是非、善恶、因缘、业果,皆了了知,了了见,即是法华经所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善分别。诸法相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之相;第一义,即是法性。诸法在相上都有种种差等、
差别,行者以有智故,而能分别、了知,因而抉择其相,此是智慧之用,是故唯有智者能晓了事相,乃至知一切事、物之本末因缘。而言善分别者,是指其所作之了别为完全如实、依理之了别,并非依于个人之爱憎、执着等。若是依于爱憎等所作之了别,即不能称为是善,也就不是如实了别。换言之,善分别即是依智、依理所作之了别,而非依于爱憎、情见之了别。而本论以及其它诸甚深经论中所说的无分别或无分别智便是指此善分别而言。并非愚痴无智,于事无所了知,而可称为无分别。否则弱智、白痴便可说已得此智,这岂非污蔑神圣?
二、虚妄分别──虚妄分别称为﹁妄分别,或邪分别;以其为依于妄想、或个人之爱憎、情见,而分别计度所起之分别,称为虚妄分别。并且,一切凡夫及外道,不依于真智、不如理思惟,而依于我见、我爱、我慢、我执,乃至依于六十二见、百八见等种种邪见所作之分别,亦皆是属于虚妄分别所摄。是故,吾人于事、于理若不能理解其真义,切莫作如是妄言:我无分别!如是愚言,不但是妄语以尚未证得真如,便仍未得无分别智故,亦是轻、谤甚深法,增长无明。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四节 修习位(修道位)》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