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叁十論頌義貫 第五章 唯識修行五位 第四節 修習位(修道位)▪P2

  ..續本文上一頁樂趣涅槃,與下乘二乘之厭苦欣滅相同,這會障五地的無差別道。入于五地時,此障便得永斷。

  · 粗相現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爲執實有染淨粗相現行,此能障六地無染淨道,入六地時,此粗相現行障便得永斷。

  · 細相現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爲執實有生滅之細相現行,能障七地之妙無相道,入七地時,此細相現行障便得永斷。

  · 無相中作加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無相觀不得任運而起,會障八地中之無功用道,故若得第八地時,此障便能永斷。

  · 利他中不欲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令菩薩于利樂有情之事中,不欲勤行,而樂修己利。此能障第九地中之四無礙解,入九地時,此障便能永斷。

  · 于諸法中未得自在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菩薩于諸法不得自在,能障十地大法智雲,及所含藏的陀羅尼門、叁摩地門,及其所起的神通變化事業。入于十地時,此障便能永斷。

  叁、十真如

  · 行真如──謂此真如爲二空所顯, 于一切法中。

  ·最勝真如──謂此真如具無邊德,于一切法中爲最殊勝故;此爲初地菩薩所證之真如。

  · 勝流真如──謂由此真如所流出之教法,與其它教法相較,亦最極殊勝;此爲二地所證之真如。

  · 無攝受真如──謂此真如無所系屬,非我執等所依取故,因此此真如離系;此爲叁地所證之真如。

  · 類無別真如──謂此真如之類無有差別,非如眼等六根,隨衆生類而有差別真如平等;此是第五地所證之真如。

  ·無染淨真如──謂此真如本性無染,亦不可說是斷染後才清淨的,因爲真如本淨;此爲第六地所證真如。

  ·法無別真如──謂此真如雖能成立多種教法,種種安立,而真如之體實無別異,故真如無異相;此是七地所證真如。

  · 不增減真如──此真如離增減執,其體不隨淨染而有增減。此真如又稱爲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因爲若證得此真如之後,便能于現相、現土方面,皆得自在。現相,即爲度衆生而現種種身,乃至千百億化身。現土,即以神力變現淨佛國土,乃至小大無礙等。此是第八

  地所證之真如。

  · 智自在所依真如──若證得此真如,便于四無礙解皆得自在,善說一切法要;此爲第九善慧地所證之真如。

  · 業自在等所依真如──若證得此真如已,即普于一切神通作業、總持定門,皆得自在;這是第十法雲地所證之真如。

  由此可知,十真如乃是大乘十地菩薩摩诃薩所修、所證之境界;以證如是十真如故,十地菩薩得成就無量福智二嚴,廣度有情,究竟菩提。故十真如實爲如來法中之秘寶如來密因、諸菩薩萬行所依的了義之因,亦是菩薩心地解行修證之肝心,無上甚深。是故,如來弟子皆應信解、奉持,更不應妄隨末世愚人,或以惡心,毀謗真如,如是破法之罪,依經上言,將永劫墮于無間,求出不得,其可不慎哉?

  義 貫

  第四、修習位

  修道位,此即謂諸菩薩所住之修道位。于此修習位中,菩薩如實見真如理,而數數以無分別智修習、長養、增進之。其行相雲何?以頌釋曰:此無分別智所顯之真如中,無有少法可﹁得,其性、相、力、用不可思議,即是十地菩薩所證出世間智,遠離世間依他、計,及至第十地此智圓滿,即得永舍煩惱與所知二障之麤重種子故,于金剛後心便能證得涅槃及菩提二轉依之果。

  诠 論

  至此,本論中一再提及無分別智。然當今末法之世,許多人不解此意,以爲無分別就是:連是非、善惡等基本做人的道理都不去思惟、了知之義。其實這是錯解了分別及不分別之義。事實上,分別有二種:

  一、善分別──即于一切法,以智照見,了了分明,于一切法之法性、法相,其是非、善惡、因緣、業果,皆了了知,了了見,即是法華經所雲: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善分別。諸法相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之相;第一義,即是法性。諸法在相上都有種種差等、

  差別,行者以有智故,而能分別、了知,因而抉擇其相,此是智慧之用,是故唯有智者能曉了事相,乃至知一切事、物之本末因緣。而言善分別者,是指其所作之了別爲完全如實、依理之了別,並非依于個人之愛憎、執著等。若是依于愛憎等所作之了別,即不能稱爲是善,也就不是如實了別。換言之,善分別即是依智、依理所作之了別,而非依于愛憎、情見之了別。而本論以及其它諸甚深經論中所說的無分別或無分別智便是指此善分別而言。並非愚癡無智,于事無所了知,而可稱爲無分別。否則弱智、白癡便可說已得此智,這豈非汙蔑神聖?

  二、虛妄分別──虛妄分別稱爲﹁妄分別,或邪分別;以其爲依于妄想、或個人之愛憎、情見,而分別計度所起之分別,稱爲虛妄分別。並且,一切凡夫及外道,不依于真智、不如理思惟,而依于我見、我愛、我慢、我執,乃至依于六十二見、百八見等種種邪見所作之分別,亦皆是屬于虛妄分別所攝。是故,吾人于事、于理若不能理解其真義,切莫作如是妄言:我無分別!如是愚言,不但是妄語以尚未證得真如,便仍未得無分別智故,亦是輕、謗甚深法,增長無明。

  

  

《唯識叁十論頌義貫 第五章 唯識修行五位 第四節 修習位(修道位)》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