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显宗与密宗之异同▪P2

  ..续本文上一页,对一般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方法,但是,对于像他那样根机如此成熟的人而言,这确实不失为一种证悟之法。

  除此之外,其它的显宗证悟方法就是因明(逻辑)的思维。譬如一个瓶子,我们确实看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许多的微尘组合而成,不是一体性的东西,而这些微尘也可再分,到最后分完时,就是空性了。这并不是说,它到最后变成空性,而是它永远没有离开过空性。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空性的,而这种方法只是教给我们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譬如这一块布,把它拆开来就是一堆毛线,那么布到哪里去了呢?是消失了吗?而我穿的到底是布还是毛线?这毛线也是由羊毛织成的,那我穿的是布、毛线、还是羊毛?如将羊毛分割至最细的微尘然后放在一旁,则当初的那块布去了那儿?难道我原来穿的就是微尘?显宗是经由此种推理方法去了解空性的,这是一种接触空性的方法,但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没有实质的体会。

  如何能将字面上的理解转变为证悟的智慧呢?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修行才有可能做到。在修行期间,必须要积累资粮并清净罪业,当这些条件都圆满具足后,是可以将理论上的了解变成智慧的。禅宗以外的其他显宗,就是以这种方法去证悟的。

  可是禅宗不也是显宗吗?从我的观点看,禅宗的明心见性既是显也是密,但也可说非显非密。它是将显密结合后的一种修法,实际是半显半密。由于它没有灌顶和观想,所以被归纳为显宗,但是它的证悟方法又不同于一般的显宗。除此之外,其余显宗的各派别唯有通过推理一法去证悟。龙树菩萨的六论,就是先要推翻我们原有的执着,在得到理论上的概念后再去修,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对空性有所感受。这就是显宗证悟空性的方法。

  密宗有外密、内密之分。外密暂时不谈,内密就是无上密法。密宗证悟空性的修法有二:一是修气脉明点。外道,例如道教或气功,也有此类修法,但与密宗的修法是名同义不同。密宗修的气脉明点最终可证悟空性,而显宗从来不知道这点,不是当初佛不了知,而是佛在转*轮时要应机施教。经由气脉明点的修法证悟空性是非常快速的,譬如你用一定时间观想头痛,头一定会痛起来;如用棍子直接打头,则立刻会痛。显密之差别亦是如此。通过理论上的了解去修空性,由于见解较模糊,所以需要长期修才行。而气脉明点则是强制式地要你接触空性,虽然最后的结果和显宗一样,但因方法不同,速度就有迥然的差异。这是一般密宗的修法。

  二是大圆满的修法。大圆满不强调气脉明点或是因明(逻辑推理),认为这些都是绕道而行。大圆满有些部分与禅宗有点相近,但禅宗不讲的修法大圆满全都有,所以禅宗仍不及大圆满。如只讲证悟空性,二者是非常类似的,大圆满也能不假他法、直指人心。所谓直指人心,就是已经开悟的上师能让有信心的弟子直接证悟大圆满的智慧。大圆满的智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或中观的证悟空性其实是一样的。如来藏在汉传佛教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如来藏就是大圆满里讲的自然智慧,明心见性的“性”字所要形容的就是如来藏,大圆满的境界也就是如来藏。所以,证悟后都是一样的。但大圆满能直指人心,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观想过程,只是需要修加行。修密宗的其他正行时通常有许多观想,而大圆满完全不需要这些就能让人开悟,这是它独有的特点。

  有人会问密宗的双修是什么?显宗里没有所谓的双修,即使有,也是讲福慧双修,而非男女双修。密宗的双修是一种气脉明点的修法,但对一般人来说,它不是一种修法,而是一种象征。譬如佛像的男身是代表光明,是现象的一部分;女身则代表空性;双运是显空无二无别的意思。《心经》讲“色即是空”,这里的“色”,可视为所有男性的佛或菩萨;又讲“空即是色”,此处的“空”,可视为所有女性的佛或菩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双修。一般人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修密宗是否一定要双修呢?大圆满根本不需要、也从来不强调双修。不了解的人以为所有藏密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修气脉明点在密法里只占有一小部分,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也不是普通男女修的。所以,对凡夫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修法。大圆满不强调双修,一个大圆满的修行者,从初修加行到最后成就之间是不需要修气脉明点的,并认为这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大圆满有更好的方法可证悟空性。以后如有机会正式学密法,并读到藏密的经论,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这种见解才是正确的。

  密宗由于有些神奇的修法,使得它的神秘色彩比较浓厚,误解也因此而起。有些人是自己不愿或不能持守清净戒律,却以某些借口去做遭人垢病的事,最后却使密宗蒙罪。凡夫的行为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如法的行为是属于凡夫,而不是密宗的。对一般人而言,双修法不仅现在不用修,也不能修,就算修到较高层次以后,也不是一定需要的,因为有更好的方法可用。

  总结以上各点,结论就是:证悟空性是显密共同的目标,但方法各异。显宗的方法不如一般的密法,而一般的密法不如大圆满,就是这样一层层上去的,大圆满因它的独特性而成为最高法门。

  另一项密宗独有显宗绝无的特点,就是密宗可成就金刚身。当金刚身修成时,其外表仍和普通人一样,但实际上生老病死或地水火风四大对其已无任何影响。由于身无质碍,此时要飞檐走壁或穿墙入室都是轻而易举的。当然这并非修金刚身的目标,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将凡夫身修成如佛一般,有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报身相。对显宗来说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其认为:肉体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断除、放弃。对普通人来说,显宗的观点没错,但密宗以智慧开发了诸多方法,可以将不净身转化成清净的。

  打个比喻,就像一般人如吃了毒药可能会死,但会用的人反倒可能以毒攻毒。在未证悟前,我们的身体确是轮回的一部份,要想解脱就必须舍弃它。但是有智慧和方便时,不但不必舍弃,反而可将其转化成佛身,要做到这点,唯有密宗的气脉明点和大圆满的光明修法可行。除此之外,显宗里不论是净土、禅宗、唯识宗或中观都一筹莫展。如果从没看过密宗经典的话,就连显宗的一些法师也无法接受肉身可如此转化的说法。但密宗确有方法,其方法的根源就是证悟,是一种心的功能。不净身的形成也是心的功能,是由于心不清净、造业而致。心能证悟、领悟到光明,就能转不净身成金刚身,当然其间还要加上别的修法。这并不仅是一种说词而已,西藏历代的高僧中就有很多此类公案。大家也听说过,有些大圆满修行者死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肉体逐渐缩小直至化光消失,天上出现缤纷的彩虹。

  人的尸体之所以能如此也是心的功能,但凡夫无法了知如何去开发这种功能,修行人则已经掌握了此中诀窍,并开发出来给大家看。如同五、六百年前的人听到今日的科技,会同样觉得难以置信。那时的人如有足够的技术,是可以开发出同样的高科技,而不是几百年后环境成熟了才出现这些东西。换言之,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其制造方法从古到今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不得知罢了。同样,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发心的内在世界,且会发现它的许多神奇面,然而却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认为烦恼、杂念是必须要断除的东西。起初由于没有足够的智慧,这样做是没错。等有了智慧即可将烦恼转为道用,不再需要断除。这是密宗的特点。

  显宗的修法则是在初步证悟前,必须先经过无数大劫那样漫长的时间,然后从证悟一地到七地又要再次经过无数大劫。证悟八地时,八识中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已清净,那时观山河大地就是佛的坛城。这是显宗有记载的。

  密宗则是在一生中就可将不净身转化成金刚身,这其中的诀窍就是气脉明点和大圆满的修法。藏密的气脉明点可分外、内、密、极密,而外道的气脉明点只是藏密中外部最简单的一部分,其它更深层的就根本没有接触到。经由这些诀窍,密宗才能开发出上述的修法。

  在大圆满中,还有中阴身的修法,它将死亡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相信大家都听过甚至看过《西藏度亡经》,其对死亡情景的叙述,使西方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们对死亡的初步感受,早在几千年前西藏就记载得清清楚楚了。西方人的经验只在死亡的初期,而《西藏度亡经》不仅是描述了死亡的全程,更具体告知该如何掌控全程。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可借着修习中阴身的方法去掌控、利用死亡的过程。在显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就连普通的藏密也没有这种修法,唯有大圆满才有。这又是大圆满的另一个特点,由于它的特点数不胜数,在此只能略举一二种较重要的以阐明密宗与显宗不尽相同的地方。

  归纳以上各点,可将显密之异分为两点:  

  一、智慧不同。从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维(逻辑推理)的过程,现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从现象的角度看,显宗认为肉眼能见的所有物质都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要断除,却从不知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净的。直到证悟了八地才了知真相。密宗从初入门就教导,世间所见的一切虽都是轮回的一部份,是不清净的,但实际上都是佛的坛城。

  如何能证明这是实情呢?密宗是有办法证明,只是目前还不忙讲,必须等加行修完后才可以谈。到那个时候自己去修、去体会,不需旁人指点,自己就可以领悟到一切确都是佛的清净坛城。显宗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密宗则是即生可成,原因就在于显宗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诀窍,是智慧不及所致。

  二、证悟空性方法各异。显宗只有逻辑推理一途,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则途径繁多。对根机不是极好的人,可用观想或气脉明点一类的修法去逐步引导,以致证悟空性。根机不错的人,不修这类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圆满修法就可能立即证悟。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差别,因为要得解脱就必须证悟空性,除此别无他法,所以这个差别不可等闲视之。

  密宗与显宗并不冲突,只不过它有更多的特点。修显宗的可同时修密,如修净土的也可修密法;如果修禅也同时修密的话,所修密法对了达禅宗的明心见性会有相当大的助益。禅宗在证悟前的方法上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补其不足之处。精通显密的智者去看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从小乘到密宗,不会发现有一句话是相矛盾的;智慧浅薄的人看则句句矛盾,以至于显反对密,密不接受显,根本无法同时修。这是智力不敷而致,不然,一座就能修八万四千法门,一座也能修大圆满所有九乘的修法。所以,在学习时,应从整个佛教不矛盾的角度去思维,反之,则汉藏佛教、净土与禅宗、大小乘、甚至藏密四大教派,对理解不够的人来说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这样的胜劣分别念,在佛法里叫谤法。

  有一部佛经是专讲何为谤法及其罪过的,如果有谤法罪,不仅不能修密法和禅宗,连念佛都不能往生极乐,因为谤法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两个违缘之一。学佛的人,专心致志地念一本书、拜一尊佛、修一种法是很好的,但是,若认为其它的都不如自己的修法,那就是谤法。如果没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门,只修一种也行,但不可对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评。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平等的信心为基础,全神贯注地修一个法,不论是何法,都可快速成就。

  有些居士,姑且称他们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场求灌顶、求福,最终什么都没学到,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见。如果那些灌顶都确实得到的话,同时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护守戒律,则犯一条算一条,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堆罪业,别无其它。

  当然,上师无论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地恭敬。但就个人修行来说,有无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呢?其实不用,心里恭敬就够了。是不是每位从藏地出来的上师都要去见呢?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坚定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见解。如果没有,成天跑来跑去是不会有什么好收获的。灌顶后如果上师不讲该守的戒律,居士也不在意该注意哪里,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无关乎知或不知了。无论是对汉传的法师或藏传的上师、瑜伽士,作为居士都要培养出平等的清净心,因为他们是僧众。但要不要接受他们的传法、灌顶,则必须观察。观察后如决定接受,就必须做到该做的;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间法是如此,佛法更该如此。

  目前有些居士根本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别人去找有名气的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藏,就一窝蜂地跟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跟着飞吗?如果是替自己设想,去见上师时,要能从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解脱有利的东西才对。这也不是从任何人那儿都可得到的,在这之前与之后都有要求,必须要极端重视这个问题。

  

《显宗与密宗之异同》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如何自受菩萨戒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